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伯德小姐》:美國小鎮青年的青春傷痛

《伯德小姐》:美國小鎮青年的青春傷痛

伯德小姐是Christine為自己取的名字,單單從這一點,就能解讀出主人公的叛逆和對抗。伯德小姐高三在讀,生活在美國加州北部的某個小鎮,卻一心想要離開加州去紐約讀書。這種想要去看外面世界的野心正是屬於青春的又一種探索特質,不論是在國外還是國內,青春期似乎都是如此。所以我們才會看到大一學子讓人淚目的述說——原來,一心想要逃離的地方才是天堂。

《伯德小姐》同樣是一部導演處女作,也有著半自傳式的味道,在剛剛評出的第75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上,獲得音樂/喜劇類最佳電影獎,音樂/喜劇類的最佳女主角獎,還被扮演Christine的西爾莎·羅南一舉拿下。

導演格蕾塔·葛韋格在執導本片之前,是一個小有名氣的演員,參演過一些主流電影,在2013年憑藉《弗蘭西絲·哈》被提名金球獎喜劇類最佳女主角。很多人看完《伯德小姐》,都覺得像是《弗蘭西絲·哈》的前傳。他們有很多相同的元素,有關親情、友情和愛情,以及有關少女的成長,母女關係的破冰、夢想與現實的反差等等。特別是在人設上,兩部劇的女主角都有遠大的夢想,叛逆要強,想要擺脫不如意的生活,無奈現實殘酷,屢次想突出重圍卻依舊困於其中。但是好在,生活並不會讓人絕望,夢想總會在不期而然中以另一種姿態再次迎面而來。

在《伯德小姐》中有一個橋段:女主角不讓父親把自家的破車開進學校,以掩蓋貧窮的家境,並且靠謊言博得富家女的友情。這樣的經歷其實並不特殊,在內心還不夠強大的時候,除了逃離躲避之外,每個人都試圖為自己建造一個安全的殼,躲在裡面遮風避雨。然而,青春的自以為是,青春的虛張聲勢,所有的這些,十年之後回過頭來看,卻是深深的枷鎖。但與此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恰恰是這種抗爭和不滿,讓青春具有了蓬勃的生命力。

《伯德小姐》關於母女之間親子關係的呈現十分引人深思。女主人公深受母親性格的影響,她們都非常強勢,所以經常處在爭吵對立的關係中。女主人公深信母親對自己的愛,同時也特別渴望得到母親的認同,但很多時候看上去卻與母親勢如水火,她是在母親的挑剔目光中成長,擔心母親不能接受自己。最終,這種隔閡在血濃於水的愛中達成和解,這對母女接受了彼此。

影片的最後,女主來到了夢寐以求的紐約,在大學的象牙塔中,她突然感到迷茫。一心想要改掉的姓名、一心想要掩蓋的出身,包括一心想要逃離的小鎮故鄉,都已融入她的生命,成為她的牽掛和思念,她終於和自己的來處達成和解。這就是成長,有傷,有痛,有失去,所有的一切,都是屬於青春的珍貴烙印。

武斌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傷痛 的精彩文章:

男神過生日,女孩送舊鞋當禮物,遭拒後悲傷痛哭,父親一語點醒她

TAG:傷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