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現象和雲
最近為了期末考試的複習,很長時間沒有更新推送了,考完試我開始認真思考身邊的小問題,正經地研究「國際氣象組織」的網站,下面試做簡單介紹。
01
大氣現象千萬,簡直千奇百怪
首先大家來欣賞一下1月12日廣東上空壯觀的鋒面云:
一、鋒和鋒面
鋒由兩種性質不同的氣團接觸形成,由於氣團佔有三度空間,因而鋒是三度空間的天氣系統。
鋒的寬度同氣團寬度相比顯得很狹窄,因而常把鋒區看成是一個幾何面,稱為鋒面。
二、鋒面天氣
暖鋒天氣中條件穩定和條件不穩定的情況
鋒面天氣類型有暖鋒天氣、冷鋒天氣、准靜止鋒天氣、錮囚鋒天氣。其中冷鋒天氣分為一型冷鋒和二型冷鋒。
就1月12日廣州上空的鋒面雲而言,當時的天氣條件應處於一型冷鋒天氣。
一型冷鋒,又稱暖型冷鋒,移動緩慢、鋒面坡度較小。
三、大氣現象的氣象學定義
在氣象學中,在大氣中或地球表面觀察到的現象被稱為大氣現象。它可能是一種沉澱,懸浮液或液體或固體顆粒的沉積物。它也可能是光學或電學現象的一種形式。大氣現象一般都是人類觀測者可以看見的,但在雷電的情況下,它是可以聽見的。
四、大氣現象的分類
大氣現象呈現出極大的多樣性。但通過考慮其構成粒子或圍繞它們的發生的物理過程,大氣現象可分為四組:水凝,大氣沉粒(lithometeor),大氣光象(photometeors)和雷電現象(electrometeors)。
水凝:
由液體或固體水顆粒組成。
它們可能會懸浮在大氣中,落在大氣中,被地球表面的風吹起或沉積在其他物體上。通常,水凝不包括地面上的積雪或水。
我們描述了以下五種類型的水凝物:
?懸浮顆粒:
雲
霧
?落下的粒子(降水):
雨
冰雹
?地球表面由風吹起的粒子:
噴霧
吹雪
?顆粒的沉積:
露水
霜
?噴出:
龍捲風
水龍捲
大氣沉粒:
由一系列顆粒組成。
其中大部分是固體和非水性的。顆粒懸浮在空氣中或被地面風吹起。
沙塵暴
霧霾
大氣光象:
由來自太陽或月亮的光的反射,折射,衍射或干涉而產生的光學現象。
彩虹
日暈
雷電現象:
大氣電的可見或可聽的表現
極光
閃電
02
雲中的世界
一、雲的定義
一個由液體水或冰的微小粒子組成的水體凝結體,或兩者的,懸浮在大氣中且通常不接觸地面。它也可以包括較大的液態水或冰粒子,以及非水液態或固態粒子,例如煙霧,煙霧或灰塵中存在的那些。
二、雲的外觀
用尺寸,形狀,結構,質地,亮度和顏色來描述
亮度:雲的亮度由雲中粒子的反射、透射和散射光線決定。光線大部分直接來自光明(太陽或月亮或星星)或來自天空; 也可能來自地球表面,當冰原,雪地或水體反射陽光或月光時,這一點特彆強烈。
顏色:雲的顏色主要取決於入射光的顏色,因為所有波長的光幾乎同樣強烈地被雲層漫射。觀察者和雲之間的陰霾可能會改變雲的顏色; 例如,它往往使遙遠的雲彩看起來黃色,橙色或紅色。
三、雲的分類
雲不斷演變,並呈現出無數種形式。但是世界各地經常觀察到的特徵形式的數量有限,在分類方案中雲可以大致分類。該方案使用屬、種、類。
屬:雲的分類有十個主要群體,稱為屬。每個觀察到的雲是一個屬性,只有一個屬。
捲雲 Ci
積雨雲 Cb
積雲 Cu
層雲 St
層積雲 Sc
雨層雲 Ns
高層雲 As
高積雲 Ac
卷層雲 Cs
卷積雲 Cc
種:根據云的形狀或其內部結構細分為種。在天空中觀察並確定為特定屬的雲,可能只有一個種的名稱。
毛狀雲 Ci
層狀雲 Ac
絮狀雲 Ac
堡狀雲 Ac
密捲雲 Ci
鉤狀雲 Ci
中度積雲 Cu
扁平雲 Cu
碎雲 St
莢狀雲 Ac
薄幕狀雲 St
濃雲 Cu
卷滾雲 Ac
禿狀雲 Cb
髮狀雲 Cb
種:雲中可見元素的不同排列方式和不同程度的透明度。
蔽光型 Ac
漏隙型 Ac
透光型 Ac
重疊型 Ac
網狀型 Cc
輻射型 Ci
波狀型 As
脊狀型 Ci
卷狀型 Ci
四、高度、海拔、深度
五、地形的影響
在穿過山丘,山脈或山脊的氣流中,地形雲可能出現在障礙物的頂部以下或以上。對流層中的地形雲可能與10個雲屬中的任何一個的通常特徵顯著不同; 然而,對流層地形雲總是歸類為這些屬之一。
最常見的地形雲屬於高積雲,層積雲和積雲。
地形對迎風面的影響:
當氣流遇到山或山時,它被迫升起; 這被稱為地形升力。如果氣流充足潮濕,山體迎風面形成雲,稱為地形雲
地形對背風面的影響:
在一個穩定的環境中,垂直於障礙物(如山)吹來的強風被迫在迎風面上升,沿著下風斜坡下降。擾動的氣流隨著向下游移動而開始以一系列的波浪振蕩,產生山脈的波浪。
以上是我現在暫時看到的。
總結一下!大氣現象很重要,雲也很壯觀,如果大家有遇到美麗奇特的雲,可以後台發給我們,結合天氣圖探討雲背後期天氣現象和天氣系統!相信所有的雲成因都是可以解釋噠~
大家期末季和寒假加油呀~
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以青春之名,以夢為馬
bnu課堂筆記伴你成長
來源:「氣候與氣候資源學」課程
https://cloudatlas.wmo.int/search-image-gallery.html
TAG:bnulz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