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的起源
最新
01-21
姓別婚姻氏明尊卑
「姓氏」在現代漢語中是一個詞,但在秦漢以前,姓和氏卻有著明顯的區別。秦漢以前,「姓」是氏族的族號,代表氏族成員之間有著共同的血緣關係,起源於母系社會。當時的同姓之人都是同一位老祖母的後代。正因為如此,上古時代的姓,有著「別婚姻」、「明世系」、「別種族」的作用。
我國古代有「同姓不婚」的習俗,如果同姓相婚,不僅有悖人倫,還會影響生育。《國語》中就有「同姓不婚,惡不殖也」的記載。「氏」是「姓」的分支,起源於父系社會,是在社會發展、人口大增的情況下產生的。其作用主要是「別門第」和「別尊卑」。具體來說就是,表明父系家族的血緣關係,區別個人身份的高低貴賤。我國周代實行嚴格的宗法制度,只有貴族男子才有資格稱「氏」。秦漢之後,姓、氏的界限逐漸模糊,最終合二為一。
溯流而上探姓源
目前,我國的姓氏有一萬多個,常用的也有數百個。這些姓氏是從何而來的呢?讓我們一起溯流而上,一探究竟。
中華姓氏源出眾多,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以祖先名字中的字為姓氏。例如:孫、雷、包。
?以封地名和國名為姓氏。例如:宋、趙、吳。
?以職業或官職為姓氏。例如:錢、曹、司馬。
?以山名、河名等居住地為姓氏。例如:喬、姜、西門。
?出自帝王賜姓。例如:張、金、蕭。
?出自少數民族改漢姓。例如:馬、長孫、元。
此外,還有以排行次序、天干地支、出生時的異象等為姓氏的,可謂五花八門、難以細數。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姓氏的源出並不是單一的,很多姓氏都是兼出多門。同一個姓氏,既有以國民為姓氏的,也有少數民族改姓的。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