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卡夫卡與他的城堡

卡夫卡與他的城堡

弗蘭茲·卡夫卡,奧匈帝國作家,原為保險公司職員,任職時堅持晚上寫作。他寫的大部分作品未發表,他曾托朋友在自己死後把所有遺稿銷毀。

當然他的朋友沒有照辦,要不然我們也看不到《城堡》這部作品。或許是由於卡夫卡的小說太容易招致誤解,所以才想銷毀吧,而恰恰是他委託銷毀的那位好朋友,成了第一個誤解他的人,除了沒有銷毀是最大的誤解外,他還為《城堡》寫了第一篇後記,後記中雖沒有特別限定的語詞,但還是把城堡喻為宗教等象徵。

《城堡》是卡夫卡生前最後一篇長篇小說,這樣的小說一般都是作者的成熟之作,像《卡拉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成熟之作一樣,當陀氏準備寫第二部時,為了撿拾掉在地上的筆筒,搬柜子時用力過猛而去世。

小說講的是主人公K接到了一封任職信,信中任命他為土地測量員,並要他去村莊里報道。當K千里迢迢地來報道時,卻發現怎麼也走不到城堡處,因為人們告訴他,接近城堡需要批准。隨後發生了一連串事情,都在阻礙他接近城堡。在這當中,村長告訴他這很可能是個誤會,他並沒有被任命為土地測量員,K當然不信,於是繼續不擇手段地接近城堡,包括與弗里達的愛情……最後,其實沒有最後,卡夫卡沒寫這部小說的最後一章,但他的朋友勃羅德說出了卡夫卡的構想:K不放棄鬥爭,但身心力竭而死;城堡的決定下來了,雖沒有提到土地測量員的事,但允許他在村裡生活和工作。

勃羅德說卡夫卡的小說並不需要一個形式上的結尾,「所有條件已經具備,這也是卡夫卡創作藝術的秘密和獨特之處。」我從卡夫卡想到同樣經常不完成作品的塞尚和達芬奇,一個認為作品無需完成,一個是不想完成。但那又怎樣,塞尚未完成的畫作形成了實驗性的開放空間;卡夫卡未完成的小說則佐證了城堡的虛無縹緲。像小說開篇描述的那樣:「連能夠顯示出那裡有座高大城堡的一絲燈光也沒有。」

小說中的K用盡各種辦法接近上級,但都以失敗告終,好不容易有一次最接近上級的時機,卻因為K實在是困了而錯過。這正是調皮的卡夫卡,很荒謬,卻很寫實。正如卡夫卡刪去的手稿中的一段話:

若是誰有眼力能夠不停地,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連眼也不眨一眨地看那些事物,誰就能看見許多許多;但只要一放鬆注意,閉上眼睛,眼前馬上就會變得一片漆黑。

很多「卡學家」試圖長篇累牘地解釋《城堡》,你只能說他們說的都對,但永遠缺點什麼,因為城堡的意象包含了他們所解釋的一切,像博爾赫斯的小說里那句包含了世間萬物的詩句一樣。博爾赫斯也說了,卡夫卡的小說是能夠在闡述之前閱讀的。正因為模糊不清,才包含一切,正如城堡那時隱時現的線條一樣,它甚至都不是一座城堡,而是「由許許多多低矮的房屋組成」,你可以把它看做愛情、事業、生活以及一切你想得到卻不那麼容易得到的東西,當然也可以把它看作很多評論文章里說的官僚體制,不過這些解讀本身就像個「城堡」一樣,給人以專制化的感受,包括這篇拙劣的推送。

鑒於此,我也不宜再多寫了,人們的解釋只是為了符合自己的想像,受之自己的控制,但城堡永遠若隱若現,絕望永遠伴隨希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本雜學 的精彩文章:

TAG:木本雜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