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卡夫卡荒誕的邏輯

卡夫卡荒誕的邏輯

本文文字原創,配圖來源於網路

撰文穆暮

布拉格,一個自帶童話色彩的城市;卡夫卡,一個自帶傳奇色彩的作家。這次穆暮要聊的是《城堡》,它是卡夫卡臨終前的未完成之作,是一部用感受來解讀荒誕的作品。

《城堡》共二十章,二十餘萬字。1922年,卡夫卡開始撰寫長篇小說《城堡》,直至1924年去世,這部作品仍處於未完成狀態。卡夫卡去世前,曾屬意朋友布羅德將作品焚毀,布羅德卻遵循內心,將卡夫卡的作品一一整理髮表,這才有了今日可以看到的《城堡》。

荒誕

要談《城堡》,必要說其內容。可究其內容,應該很難有人在第一次閱讀後就敢言已摸清其脈絡,「混混沌沌」才是與其初見後的感受。

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有千萬次理由放下《城堡》,或是由於其中大段大段晦澀的文字,或是由於儘管你算盡了機關,卻仍感受到與主人公K一樣被拒於《城堡》的大門之外的孤獨與無奈

「這不合理」、「這不科學」、「究竟要講什麼」,以上困惑都曾在你腦海縈繞不去。可《城堡》卻也有這樣一種魔力,它通篇的荒誕需要你全神貫注地用邏輯去感受。你會被它深深地吸引,它挑逗著你繼續閱讀的味蕾,你想要讀下去,你也想要讀懂它。

說起來簡單,《城堡》講的是主人公K來到城堡下的村莊,他自稱為受聘於城堡的土地測量員,但是,K希望進入城堡的願望卻遭到村莊與城堡的種種阻礙。

沒錯,這是一個有關「徒勞」的故事。《城堡》無關快樂,它也全然沒有所謂大團圓的結局。主人公K不僅不會戰無不勝,而且不會在行文途中突然主角光環附體、峰迴路轉。K費盡心思要進入的城堡,對他始終大門緊閉。

你感受得到,K莫名其妙地對城堡著迷,痴迷一切與城堡有任何可能關聯的人與事,可惜的是K的手中只有竹籃,因此永遠只得到一場空。他將全部期望寄託於與城堡相關的人身上,弗麗達算一個,巴納巴斯算一個。弗麗達是城堡辦公廳主任克拉姆的情婦,巴納巴斯是克拉姆的郵差。

可結果呢?原本全村中唯一無條件支持K的弗麗達,認為K並不愛自己,而離開了K,並與K的一個助手走到一起。巴納巴斯的故事更是可笑,K原本以為巴納巴斯能夠輕易進入城堡、接觸到克拉姆,但在聽到巴納巴斯的姐姐奧爾嘉的傾訴後,K才明白,巴納巴斯以為自己所接觸到的城堡辦公廳和克拉姆,或許並不是真正的辦公廳和克拉姆,這一切都是虛妄而已。

甚至K本身土地測量員的身份都是說不清的謎團。K自稱是城堡的土地測量員,卻沒有任何聘任證明;審查K的官員在與城堡通了電話後,接受了K是土地測量員的身份;可到了後來,當K面對村長時,村長卻說,所謂的「土地測量員」不過是多年前村莊與城堡在申報、回復之間無意中造成的錯誤,而審查K的官員打去城堡的確認電話,或許只是某個局外人的一場惡作劇。

說到底,這不過都是笑話。為何K要來城堡下的村莊?為何他要自稱是土地測量員?為何他那麼渴望進入城堡?至於村莊的人,為何不願給K這個外鄉人一個容身之處?為何孤立他、戲謔他、無視他?至於卡夫卡筆下的城堡,為何這般神聖卻庸俗?

過往

弗朗茨·卡夫卡於1883年出生於布拉格一個猶太商人的家中。

有關布拉格,或許你能想到周杰倫與蔡依林的那首《布拉格廣場》,或許你能想到徐靜蕾導演的電影《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中橫跨伏爾塔瓦河的查理大橋,或許你能想到層層疊疊的童話般的紅色房頂。

這些都是布拉格的今天——雖然布拉格廣場並沒有歌曲中的許願池,這些也是布拉格的昨天。因為布拉格同許多歐洲城市一樣都受到了二戰的摧殘,不過它幸運地避開了炮彈的襲擊,完整地保存了各個時期的建築。

卡夫卡沒有經歷二戰,不過他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1918年)。現在的布拉格是捷克共和國的首都,那過去呢?

布拉格原本是波西米亞王國的首府,也曾為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奧匈帝國的版圖上,布拉格仍然是重要的城市。可以說,布拉格最引人關注的時期便是查理四世時的神聖羅馬帝國時期。那時,在查理四世的主持下,查理大橋開始建設、聖維特大教堂重新建造。一戰後,奧匈帝國瓦解,捷克斯洛伐克建立;1993年,捷克與斯洛伐克和平分離。

作為歐洲中部把控地理位置命脈的城市,布拉格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來訪者,他們來到此地並定居。其中,猶太人是重要的一支。卡夫卡的父親便是在布拉格經商的猶太人。不過今日的布拉格已不再是當年眾多民族混居的模樣。

卡夫卡並未得到父親過多的寵愛,他在嚴酷的教育下長大。在大學,卡夫卡學習了法律專業。畢業後,他被保險公司聘用,後為政府的保險機構服務。

大約在大學期間,卡夫卡開始進行文學創作;工作後,他一直利用空餘時間繼續創作。後來他受到疾病的困擾,曾遊歷四方,專心寫作,卻也未能逃脫病痛的魔爪。卡夫卡生前發表了《變形記》與一些短篇小說,在他去世後,朋友布洛德幫他出版了更多遺作。

解謎?

《城堡》中,城堡是K窮盡一生渴望達到、卻無法達到的目的地,後來人總是試圖猜測城堡的象徵意義。

有的人說,城堡是宗教式的隱喻,是卡夫卡作為一名受到排擠的猶太人追尋的歸屬

有的人說,卡夫卡是尼採的信徒,是存在主義的代表人物,因此城堡代表著上帝

有的人說,城堡代表著權力,是國家機器的縮影……

然而,在穆暮看來,探究卡夫卡心中的城堡究竟是什麼,一定是一件有趣的事,卻也許不一定是一件那麼重要的事。卡夫卡要寫的是荒誕,是有邏輯的荒誕,是可以用來感受的荒誕。卡夫卡的身份、出身與他生活的時代,不是一日復一日的安穩,那時的人們焦躁地尋找著能夠支撐生命存在的、任何可能的理由,即使它再荒誕,又能怎樣。

《城堡》的故事中,卡夫卡不停地強化著K在人群中感受到的冷漠與排斥,以及K心中永遠無法被熄滅的執念之火。主人公K只有他自己,他是一個孤獨的、無助的人;城堡在其視線的終點,他不停地走、不停地跑,卻無法與它靠近。

《城堡》問世後,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為它著迷,就像K渴望靠近城堡一樣,讀者們渴望通過未完成的《城堡》來接近卡夫卡的世界。

在今日的布拉格,布拉格城堡區仍舊與老城區相對,中間隔著伏爾塔瓦河。從老城區望過去,視線被高高矮矮房屋遮擋著。不過,如果走到查理大橋上,便能看到河對岸丘陵之上的城堡區中聖維特大教堂高高聳立的塔尖。除了聖維特大教堂,城堡區還有舊皇宮與黃金巷。城堡區一直是布拉格王室生活的地方。

無數紅瓦黃牆小房子簇擁仰慕著的只有布拉格城堡,這便是K夢想著要到達的地方吧。不難想像,K剛到城堡下的村莊時看到的場景:

K到達時,已經入夜了。村子被厚厚的積雪覆蓋著。城堡山連影子也看不見,濃霧和黑暗包圍著它,也沒有絲毫光亮能讓人能約略猜出那巨大城堡的方位。K久久佇立在從大路通往村子的木橋上,舉目凝視著眼前似乎是空蕩蕩的一片。

若你有耐心讀完卡夫卡的《城堡》,或者用上兩個星期,或者是一個月、三個月,或者是一年、兩年。不管什麼時候,讀完《城堡》後,記得來穆暮這裡打卡。

2018年1月16日

GIF

轉載請聯繫公眾號~

喜歡,請分享給你的朋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湯狗糧 的精彩文章:

放煙花、去跳海、吃油球

TAG:魚湯狗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