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新造車玩家同台論劍,未來汽車究竟如何定義?| 電動汽車百人會 2018
雷鋒網按:行業習慣將近兩年湧現的多家新造車公司稱為「造車新勢力」,而實際上,他們也確實在成為影響未來汽車產業格局的重要變數。在性能參數、功能設計、量產時間的比拼中,各家都在不斷加碼、加速,向前排衝刺。
此次中國汽車百人會論壇,新造車公司自然也吸引了更多關注度,不僅因為這個群體所展現的發展勢頭,更在於此前這些未來的競爭者們鮮少聚首。在「定義未來 引領變革」的主題峰會上,就有小鵬汽車創始人、總裁夏珩,拜騰汽車總裁兼聯合創始人戴雷,零跑汽車董事長朱江明,杭州長江汽車董事長曹忠同台,各自發表其對產業變革與未來出行的認知與見解,以下內容由雷鋒網編輯整理自四人演講(有刪減):
零跑汽車董事長朱江明:外來者在顛覆行業
智能電動汽車未來一定會顛覆整個汽車行業,而電動汽車的電子化成分也會更高,這是我們進入汽車行業的最主要原因。
2008 年是智能手機行業的分水嶺,隨著技術進步以及 3G 網路推出,以蘋果和安卓操作系統為代表的兩大陣營,在短短十年內徹底顛覆了傳統手機,這之中,技術是引領整個過程的主要動力,參與者中的最大贏家蘋果,因為有做電腦的基因才成就了目前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地位。
經過十年發展,支付端也會發生徹底顛覆,但是這個顛覆者並不是銀行,而是阿里與騰訊。
滴滴不是一家出租汽車公司,而是一個軟體平台,它也顛覆了這個行業。
所以我們總結出幾個行業變革的特點:
第一,技術更迭是整個行業變化的開始,如果沒有 3G 推出,沒有半導體的發展,就成就不了智能手機的發展,同樣,如果沒有人工智慧,一定也成就不了未來汽車的顛覆;
第二,無論蘋果也好,阿里巴巴也好,滴滴出行也好,都是外來者顛覆了行業;
第三,一個行業的變化從起始到最終完成基本上需要 10 年時間,汽車行業目前可能剛好在這個分水嶺上,對電動化、智能化的趨勢,大家已經達成了共識,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晶元計算能力的突破,低功耗、高密度的計算能力,也決定了未來人工智慧一定能夠實現。
另外,我們已經不會去懷疑自動駕駛能不能實現,而只是在研討時間問題。汽車將發生完全的改變,最能顛覆汽車行業的就是智能駕駛,這是核心焦點,如果實現,汽車就變成了四個輪子的新物種。
小鵬汽車創始人、總裁夏珩:僅僅做汽車製造,未來沒有機會
電動汽車跟傳統燃油汽車實際上就是動力總成有一些區別,整個產業形態,所需要的高資金、高資源、高技術沒有任何區別。
2014 年我為什麼會萌生「造車」這樣一個非常「不切實際」的想法?很大根源是跟很多互聯網朋友的接觸。給我帶來最大變化的事情是,我跟何小鵬先生聊汽車時,他把剛買的特斯拉給我試開了一段時間,那件事其實對我震撼蠻大的。因為在我以前的所有認知裡面,我身邊的朋友、汽車行業的工程師,還有領導,都跟我講,特斯拉其實就是個垃圾,它從安全、車規、各種性能上來講,並不是很成熟的產品,市場定位也不值得稱道。
我是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在使用特斯拉的過程中,直覺告訴我這個東西絕對是未來。雖然很多人講它貴,有很多缺陷,很多東西不一樣,但是從駕乘體驗、有趣的功能、服務體系模式、營銷來講,我都感覺,這絕對不是一個汽車工程師設計的產品,它一定是互聯網、科技圈的架構師架構出來的東西。所以,我就覺得 2014 年依然有機會,這個機會由誰帶來?一定是互聯網。
純硬體時代誕生了 IBM 這樣偉大的公司,PC 互聯網時代誕生了微軟、谷歌、騰訊這樣的公司,移動互聯網時代誕生了蘋果、小米這樣的公司,2014 年以來,互聯網和製造業的融合成為大趨勢,AR 和硬體的結合,一定能在未來 10-20 年裡誕生一些非常偉大的公司。
小鵬汽車不是要做一家汽車製造公司,僅僅做這個對我們來說肯定沒有機會。我們的定位是什麼?是以科技改變出行為願景,致力於傳統汽車的技術積澱和互聯網技術思維的融合,我們要做的是全球智慧出行的運營商和製造商。所以,小鵬汽車從誕生之初就一定要把互聯網思維和製造業的沉澱結合起來。
車能夠推向終端消費者有三座大山:
第一,要滿足政府所有門檻級的測試法規要求;
第二,供應鏈和生產,和特斯拉當年一樣,小鵬的第一款車選擇跟鄭州海馬合作生產,在供應鏈、質量體系建設、生產上,選擇和合作夥伴緊密結合;
第三,搭建運營體系,售後體系,產品營銷、服務體系。
大家都在說互聯網汽車,互聯網汽車帶來的核心變數是什麼?我們總結起來主要是四點:互聯網基因,自主研發的自動駕駛技術和車聯網技術;用戶參與;跨界融合。
(過去 10 個月,雷鋒網團隊在北京、上海、深圳、矽谷等地密集拜訪數百家智能駕駛技術團隊,經過了一手採訪、調研和親身體驗,並用 2 個月時間梳理和篩選了 13 個關鍵細分領域近 100 家智能駕駛產業鏈中的關鍵技術公司,《中美智能駕駛白皮書》最終成稿。
我們希望通過這份白皮書向你全方位展現中美智能駕駛的市場現狀、關鍵技術環節發展及落地情況,幫你深入了解產業機遇與挑戰,提前看到未來 3 到 5 年自動駕駛產業鏈各個細分環節可能產生的機會和趨勢。
關於《中美智能駕駛白皮書》的更多詳情,請查看鏈接:https://gair.leiphone.com/gair/product/s/12r12r12r。)
拜騰汽車總裁兼聯合創始人戴雷:汽車的智能應該重於性能
未來的出行產品,智能將重於性能,生活將取代駕駛。我們希望圍繞生活設計汽車,為路上的人們提供工作、娛樂、社交、健康等方面的支持。
兩周之前,我們在 CES 上成功發布了第一款車型 Concept,並邀請了 500 多人參加試乘。
拜騰的智能製造基地以及研發中心在南京,我們在北京、上海、香港也有辦公室,我們的北美總部在矽谷,在慕尼黑有概念開發和設計中心。拜騰未來的產品最重要的戰略市場是中國,但是會第一時間出口到美國和歐洲市場。
拜騰 Concept 是一款非常硬朗的 SUV,改變了一些傳統的汽車設計元素,比如用攝像頭代替了後視鏡,在車身安裝了臉部識別攝像頭,可以識別用戶信息開車門。我們還為汽車設計了智能表情,在不同的使用場景中有不同顯示模式,可以與用戶甚至行人進行對話,比如顯示充電狀態等。
和傳統中控平台不同,拜騰擁有一個非常大的屏幕,有 1.25 米長,我們叫它共享全面屏,拜騰將是第一個將這麼大的車載屏幕投入量產的公司。這個屏幕可以分為三個區域,左邊是駕駛區,攝像頭拍到的路況畫面會顯示在駕駛員前方,如果光線發生變化屏幕可以自動調節亮度;右側是主菜單和視頻區,可以導航,播放音樂、電影等等,這兩塊區域也可以合二為一,顯示導航畫面。
我們還設計了一個帶觸控屏的方向盤,也會量產,駕駛員可以通過這個小屏幕控制大屏,也可以操控導航、調節座椅等。在車內任何一個位置,用戶都可以用簡單的手勢控制大屏,也可以語音控制。
我們的第二款產品,一輛智能互聯轎車也會在今年年內亮相。同時,位於南京的工廠已經進入全面建設階段,今年 4 月份,車間將建設完成,開始生產樣車,明年上半年,工廠一期工程將完成並開始量產。拜騰第一款量產車的上市發布也在籌備中,預計在 2019 年下半年與大家見面。
杭州長江汽車董事長曹忠:氫和鋰電混合是解決續航問題的最佳方案
現在關注電動汽車的人很多,但是我們對一些基本的事實不能視而不見。我想提出幾個問題:
第一,電動汽車在過去 100 多年和傳統汽油車的競爭中沒有勝出,今天能競爭過嗎?憑藉什麼能競爭過?能替代它嗎?
第二,混合動力汽車出來 20 多年了,現在還處在滲透階段,這是為什麼?
第三,現在新能源汽車增長很快,中國今年有 70 多萬輛,是世界第一。但是在全世界來看,其銷量還是低於混合動力汽車,大家為什麼有信心說電動汽車一定會超越或者替代傳統車?20 多年混合動力走過的路,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我們在戰略上認可電動汽車,認同純電動汽車對傳統車的替代趨勢,這個結果會在未來某個時間點實現突破,但是在每個階段也要解決每個階段的問題。
在四個階段中的第二階段,從 5% 的滲透率到超過 20% 的滲透率,要解決什麼問題?我們認為,純電動汽車在未來的發展中有三方面問題:動力問題,智能化問題,設計新能源汽車使用場景的商業模式問題。
上次提出在細分市場領域裡做 100% 替代,就是我們找到的路之一。只有在細分市場 100% 替代的疊加,才會體現整體替代的百分比提升。
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仍然是消費者焦慮的一個障礙,我們認為,氫和鋰電的混合是解決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問題的最佳方式。
鋰電池解決了電動汽車的電控,整個汽車由機械產品變成電氣智能化產品,先要有電氣基礎,所以這個不能改變。但是,車的續航里程跟不上,儲能跟不上,怎麼解決?就需要氫燃料電池來解決。若氫燃料只解決儲能問題,電動汽車就會變得非常簡單,又能有良好的續航里程。
整個發展中,新能源汽車智能化再好,很多東西再好,動力系統不解決,就很難跟傳統車競爭。所以我們認為,先要把動力解決,再在這個基礎上完善智能化。
長江汽車與佛山的泰羅斯進行了合作,研發成果也已經開始顯現。去年,我們初步把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產品壽命從 1000 小時提升到 2000 小時,再到 5000 小時、7000 小時。2018 年的目標是提升到 10000 到 15000 小時。按平均時速來計算,氫燃料電池 10000 個小時使用壽命相當於 40 到 50 萬公里,行業里的門檻是 20 萬公里。科技部到 2020 年的標準是,氫燃料電池產品壽命是要達到 10000 小時,我們希望能夠在 2018 年到 2019 年就達到這個水平。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