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是多焦慮,才愛考送命題

你是多焦慮,才愛考送命題

一月初,微博上引爆全民討論的不過是一件雞毛小事:因為男朋友在看電影前為旁邊求助的女生擰開了礦泉水瓶蓋,一名女生和男朋友大吵一架,將此事私信給博主,指責求助的女生言行奇怪。

先鋪墊一下這件事的背景環境。

無數次思想解放和性解放運動,使得女性從單一的家庭選擇中掙脫出來,辦公格子間伏案工作,或者購物中心挽臂笑語,她們走上城市街頭的每一步,都印證了女性地位上升。地位上升直接體現在消費市場:據中國年度消費數據,全國75%的家庭總消費由女性決策,阿里的數據顯示,阿里在線電商銷售額的70%由女性貢獻。無數行業的都以女性消費者為主力:粉絲應援,化妝品與護膚品,手機遊戲,零食甜點,美容美髮,不勝枚舉的市場爭搶女性消費者,不僅是因為女性在家庭中擁有調動資金做出決策的能力,更因為女性的消費慾望和能力相比男性更容易被激發,有著比男性更高的購買熱情。

有一句話說,「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要像那樣的人去做」。假裝能一步完成階級跨越,能定下關係深淺,但事實上這種掩耳盜鈴的行為踏入了消費主義設下的陷阱。把女性捧得高高的,鼓吹「女權」世界的美好宏圖:30歲,你要有一隻好包;40歲,一套好的珠寶證明你活得從容……商家循循善誘地培養一群待宰的豬,而消費者還熏熏然地樂在其中。

這個模式同樣適用於教化思想。在社交行為中量化交往忠誠度到每個具體細節,這種強迫症心理無疑建立在安全感缺失之上,也意味著對這段關係的不確定、對把握關係的雙方(尤其是自己)的不自信。它們普遍存在於當今年輕女性中,為其心可誅的一部分人利用。

「『90後』的擇偶觀是與當下時代發展背景相對應的,不存在正確與否的說法,他們的選擇正是社會特點的呈現,他們都是積極熱情的孩子。之所以半數的女性認為「性格」是最重要的標準,其實是社會經濟下行、穩定性弱化的狀態下,群體缺乏安全感的一種體現。」一位心理諮詢師指出。但這世界上並不存在絕對的適配性格,相愛容易相處難,學著在磨合中調解才是真正的戀愛之道。

女性在社會中扮演了多重角色,她們是女兒、妻子和母親。4/2/1的家庭結構中女人成為家庭中掌管一家老小花費的主要決策者,所以有口號叫做「我負責貌美如花,你負責賺錢養家,順便幫你管管家」,資金的決策使用權都在女性手中,以女性為中心的消費主義成為主流。它們不僅迎合女性虛榮,並且以無數糖衣炮彈般的文案、廣告、軟文潛移默化地誘惑女性虛榮,在滿足她們審美需求的同時,也助長她們對能代表更高地位的一切的慾望。

當下的年輕女性常常存在對身份的焦慮,無比渴望融入人群成為某個群體中的一份子,因此刷微博、朋友圈、QQ空間,關注熱門明星、熱門大V、熱門公眾號,投入所有精力跟進實時一切,以求不與社交圈脫軌,能在每一個小團體聊天時表現得「我很懂」,「我有談資」,通過社交圈的疊加驗證自我、獲得身份。但是,在另一方面,又潛意識地對自己的身份感到不確定和不自信。

微博上活躍著各種形態的吐槽投稿號,無數人把自己或真或假的情感故事投稿,然後被分享。這個過程滿足了投稿者的虛榮,吐槽號獲得大量素材維持賬號活躍度,無數粉絲看到了熱鬧,大概還覺得這是免費的故事盛宴——其中的每一個參與者都獲得滿足。

然而弊病隨虛假繁榮的快樂而來,當觀眾對簡單平淡、缺少波折的情感故事逐漸免疫,投稿者的情緒也隨之更加激烈,「閨蜜勾引了我男朋友」「心機白蓮花女同事」「賤人就是矯情」,在這些故事的表述中,簡單的一句話,一個微笑,都能被解讀為挑釁、隱瞞、撒謊。戲劇性不僅僅體現在言語描述里,被大量「吐槽故事」潛移默化的人們除了在投稿時用這一套話術體系刺激看客,更不知覺地在現實中帶入緊繃的情緒,苛刻評斷著他人的一言一行,卻忽視了自身的教養,什麼「三思而後行」或者「吾日三省吾身」都是過時的犬儒論調,完全被刻意縱容的暴怒掩蓋。沒有人心虛,除了理直氣壯地指指點點。這被年輕女性誤認為是女性權威的體現,也引來對此種粗俗暴力行為不認同者對「女權」一詞的污名化。

多少年前所謂「男女之間沒有純友誼」經過了一輪又一輪的批判,現在再次回潮。難道一個必定要容納不同性別共同生活的現代社會,我們還要回歸傳統女德?還要回歸小學生的三八線?還要和陌生異性搞美蘇冷戰?

這無疑是可笑的結果,但導致女人們暴躁撕咬的戾氣並非空穴來風。

在互聯網尚是新興科技的從前,它為不同思想的碰撞提供了場所,現在則成了某些社會團體手中掌握信息、實施教化的工具。它是已經被馴服的鷹犬,而野獸們還懵懂地不知危險,為自己被套上漂亮的項圈沾沾自喜。

年輕人開始不自信,互相猜忌。歌頌著被媒體大V們推崇的各類莫名其妙的社交禮儀,又被荒謬的故事教導成教條思想:女性就該不講道理愛撒嬌愛作,而男性應該包容一切,做各種「送命題」也要圓滑應對。平常的直男,要會撩會哄會清空購物車,最好懂色號懂品牌懂女性世界觀里細微末節的所有情緒。一個正常試探性的笨拙聊天都會被冷嘲熱諷的掛出來,被嘲弄不解風情自以為是。

男女雙方在性格方面天生的差異:女孩子細膩敏感,需要呵護。男孩子粗獷大條,在感情里總是莽撞的一方。但這些並不是我們在感情上打壓對方的理由。過度的自我防範只能說是被迫害妄想症,沒有人想在生活中和滿腦子瓊瑤戲的「戲精」吃力不討好的戀愛。雙方構建起的信任和明確的自我意識是很重要的,過度自我防衛並不適用於人與人之間的相處。

好像女性沒有自己的愛好和精神世界,圍繞男性打造自我,再根據幻想中的「完美男性」調教男性從而凸顯自身存在,才是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分明是女性權利的倒退。

與這個熱門話題相類的問題在過去幾年裡也層出不窮,比如副駕駛是否戀人的專座,再比如誰幫異性停車引發劇烈爭吵最終離婚。單獨提起時總覺得這些糾纏的因素渺小到荒謬,引起爭執是極為可笑的事。但背後有交往中女性無法確認自身地位的不安心理作祟,而歸根結底是雙方沒有建立起信任:可能在日復一日這種小事里的互相折磨,就形成了彼此都要哄著騙著的虛假繁榮。偶爾某件事情的爆發,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一段關係如多米諾骨牌徹底瓦解。

網路陪伴對現代情侶很重要,所以有人洋洋得意地創造出「情侶秒回」,「逢贊必點」「情侶頭像」的傳統,這一切細水長流一旦在網路上炫耀開來,立馬就演變成一個個「送命題」,從水到渠成的行為變為了衡量情感的儀式。毫無邏輯的「你答錯了,你就是不愛我」,用網路的語言衡量甚至構造愛情標準,往往忽視了個體的獨特性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客觀要求,完全是無理取鬧。

名叫「白娘娘」的情感博主說:「我衷心希望,在愛情里,無論男孩女孩,你們都還年輕,皮膚還吹彈可破,還在舒展筋骨向世界展示愛與正義,一段讓你舒服愜意的感情,是不需要那麼多技巧調教及苛責的。不要把自己整的披頭散髮咬牙切齒,不適合就放手,甜蜜蜜就好好享受,沒有什麼人值得讓你每天緊繃不放過自己。」

回到擰瓶蓋這件事,微博上支持者有一種言論「不可能有人真的擰不開,這種就是在公共場合撒嬌,這麼曖昧的舉動男朋友去做了就是不尊重我。」還有人附和「沒錯,我平時也只有在男朋友面前撒嬌才會假裝擰不開。」女性對同性的敵意之強已經到了隨口就定論的局面,像是說「她這樣做的目的還不是為了勾引男人。」

是的,最悲哀的是,被男權馴服的女性即使進入新社會,無論受到如何優良的教育,站到怎樣的事業高度,她們尖銳挑剔的對象依然是同樣的女性。努力拚搏事業的女強人看不起為家庭獻身的家庭主婦;十七八歲的小姑娘嘲笑三十五六的「大媽」女明星配不上她們眼中的小鮮肉;而擰瓶蓋的男友是體貼友好,請人幫忙的陌生女性就是矯情心機。

跪的太久了,所以站不起來。站起來的過程中還要被跪著的人拉扯著跪下。最不能容忍站起來的人的,也是尚且跪著的人。

當女性潛意識罔顧男性本人的主觀能動性,男性就是她捍衛的戰利品,一枚象徵她身份的勳章,這並不能膚淺地理解為佔有慾和愛,而是將女性的地位當做男性的附庸——「好的老公,好的孩子,才證明我是成功的女人」,歸根結底是女性無法自立、平等地去看待兩性關係。

波伏娃在她的《第二性》中提出過一種願景:「One day it will be possible for a woman to love from her strength, and not her weakness; not to escape from herself, but to find herself; not to utter resignation, but to affirm herself. Only then will love become for her as it is for the man--a source of life, and not a mortal danger.(總有一天,女人將能因她的強大而非軟弱被愛,能發現自而非逃離自我,能強化自我意識而不僅僅是表達順從。只有這樣,愛才能像對男人那樣公正地為女人到來,作為生命的來源而非致死的危險。)」正如她所說,給女性套上束縛枷鎖的仍然是女人,那扇象徵平等兩性關係的大門不過是將開未開,「擰瓶蓋」心理背後,我們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這篇推文改自一份作業,其實寫的很膚淺,邏輯層次也不夠清晰,論述更是孱弱,引用的數據和言論都是網上找的……但是太久不寫東西啦,先拿來練練手。排版方面,我知道這樣首行縮進很醜,但暫時還是不能接受正文換段不空格。照片和截圖素材還沒整理,以後會儘力圖文並茂的。

以後文章選題有分類,根據時事案例寫的評議廢話屬於【自言自語】,對影視作品和書籍做的筆記思考是【荒島的海】,原創自製的攝錄剪輯則是【鴿】,此外還有對他人觀察採訪的【一人世界】。

拜託大家關注啦,鞠躬感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天可再擁抱 的精彩文章:

TAG:有天可再擁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