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肉飄香,一口臘肉,一抹鄉情,濃濃的家鄉味讓人難以忘懷!
天冷了,農村人靠生火取暖,烤火談吃的。臘肉飄香,年味漸濃!講到臘肉,就能想到它紅白分明的肉質、光亮的油色,帶著鮮香的味道,不禁口水都要流下來了。農村自家做的腊味,可能是別的地方永遠無法嘗到的,清香撲鼻,味道濃厚,是很多農村人兒時嘴饞的味道。
臘肉飄香
記得孩童時,總是覺得過年姍姍來遲,讓人望穿秋水。那時家裡很窮,平日飯桌上總是清湯寡水,就盼著過年父親宰豬。除夕前四五天,父親就會約好三四戶人家,集體買一頭肥豬來宰,每戶分得一個大豬腿,叫分豬爪。宰豬的時候,我們最愛圍著看,因為很快就可以吃到一頓豐盛的豬肉大餐,還有什麼比這更有誘惑力呢?
吃過豐盛的大餐後,父親虔誠細心地磨鋒利菜刀,先把豬肉開成一條條細長的肉片,然後在豬肉表面撒上一層按一定比例配製的食鹽、茴香、八角粉、桂皮粉的混合佐料充分摩擦,使之滲入肉內,再把肉片一層層疊進一個乾淨的瓦缸或瓷盆,蓋好蓋子用重物壓實,置於陰涼處。大約一個星期後,開缸把豬肉取出來,放在開水裡燙幾分鐘,洗掉鹽分,用篾條把豬肉串起來,掛在一條長長的足夠堅固的竹篙上放在太陽底下晒乾。為預防饞嘴的貓狗爬上來偷吃,竹篙兩端的支柱還要纏上一圈簕刺。
臘肉飄香
在外鄉漂泊多年,口味早已被外鄉習俗所同化,但依舊對老家的臘肉卻情有獨鍾,始終懷有一份深厚的情意。不管多少年過去了,依然會在這雪花飛飄的季節,想起父母親忙碌著腌制臘肉的身影。在行色匆匆中,對老家餐桌上一盤筍子炒臘肉一直戀戀不捨,所以在很多人心裡,臘肉延續的更是一份濃濃的親情,承載著一份家鄉的情懷。
炒臘肉
臘肉要反覆晾曬。每天太陽一出來,孩子們總會自動自覺地幫大人把臘肉從家裡抬出來。掛好臘肉,免不了還要對著臘肉細細欣賞一番,才肯轉身離開。到了晚上,又主動幫大人把臘肉收回家掛在大廳或廚房通風處晾乾。晾曬半個月之後,臘肉已經變得肉皮金黃、肥肉淡黃、瘦肉紅潤、脂肪晶瑩剔透,肉質乾爽結實而富有彈性。
臘肉
晒乾的臘肉常溫下置於通風、陰涼處可以存放三至六個月,農曆三月是味道最正宗的時候。煮飯前,割下一小塊臘肉,用溫水洗凈後切成薄片,放上一些薑絲、蔥葉、豆豉,裝在碗里,飯熟後放入飯鍋里蒸二十分鐘便可以食用。蒸熟的臘肉,香味遠遠就能聞到,因此有了「一家蒸肉百家香」的說法。最好吃的要算肥瘦相連的後腿肉或五花肉了,肥肉透明發亮,瘦肉黃里透紅,肥不膩口,瘦不塞牙,鹹淡適中,口齒留香,吃了還想,夾一小片細嚼慢咽,就能吃完一大碗白米飯,嘴裡久久迴旋著一種沉沉醇醇、滋滋潤潤的幸福。
臘肉飄香
記憶中濃濃的年味會在我們的炮製下昔日重來,自己做的臘肉還能作為一份富於心思而又特別的禮物送給親朋好友。往時,年走人家,總是用報紙包幾塊臘肉打個封包串門,最重要的是,大年夜裡端出經過經心腌制的臘肉,一頓團圓飯一定會吃得格外地香且溫馨!
臘肉飄香
小時候,用柴火煮飯,趁媽媽不在家,就用刀割下烘在火頭上的點滴要掉的臘肉碎碎,用竹籤串上放在火屎上烤,滋滋作響,味道談不完!滿滿的童年回憶!每每思念家鄉,此時沒有什麼能比吃上一口腊味更讓心胃服帖。但製造腊味的初衷,是為了更好地儲存那些容易腐敗變質的新鮮肉類。只是時至今日,臘肉不僅讓我們收穫了與鮮食截然不同的味道,更是慰藉著遠在他鄉遊子的心。
炒臘肉
在外打拚的兄弟姐妹們,你們是否想念家鄉臘肉的味道,一口臘肉,一抹鄉情,濃濃的家鄉味的讓人難以忘懷。農村人世世代代保留著製作臘肉、愛吃臘肉的習慣,不僅因為它是一種美味的食物,而且是在保存流逝在過去歲月之中的種種記憶。每一片臘肉,都有永遠難以忘懷的鄉愁味道。
臘肉飄香,年味已近,在那些小小院落,在陽台窗下,臘肉在陽光下映著油光,天寒地凍,而滿室如春。TAG:愛有機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