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真愛無邊緣!LGBT電影年度報告

真愛無邊緣!LGBT電影年度報告

原標題:真愛無邊緣!LGBT電影年度報告


看死君:「善良一點,因為每個人都在與人生苦戰。」這是我近期最喜歡的一句台詞,竊以為用在今天這篇文章開頭特別合適。從去年中旬開啟「花園」欄目至今,我們斷斷續續推薦了不少LGBT題材電影,儘管影響力微乎其微,所幸也著實得到了不少影迷的支持。


相比之下,常年致力於為同志電影發聲的QAF中文站,則著實令我們佩服萬分q qqq。也正是通過他們的努力,更多影迷得以進一步認知LGBT群體。而我們每年最期待的「同志電影年度報告」,便來自於QAF中文站。



首發| QAF中文站

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


2017年毫無疑問是同志電影的「至暴之年」。從《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到《每分鐘120擊》,這一年有太多同志電影爆成了煙花。而且跟往年不同,L(女同)、G(男同)、B(雙性戀)、T(跨性別)四個類別都出現了高水準的代表作,讓人眼花繚亂的同時也覺得不可思議。



「高水準」的判定標準之一是電影獎項。當同志電影和非同志電影同場較技還能獲得肯定時,我們有理由認為這些同志電影是好電影,因為它們成功喚起了評委和觀眾的同理心,讓人們暫時站在自己性取向的對立面,為電影本身的藝術價值打call。這樣的電影在2017年湧現了很多。



《西爾瑪》 (挪威)


比如《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獲得美國電影學會獎(AFI)最佳影片、哥譚獎最佳影片、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影片等等大小38個獎項;《上帝之國》獲得聖丹斯導演獎,爆冷戰勝《三塊廣告牌》,當選英國獨立電影獎(BIFA)最佳影片;《每分鐘120擊》獲得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和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當選洛杉磯、紐約和溫哥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西爾瑪》獲得挪威國際電影節影評人獎,當選聖地亞哥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阿莉芙》獲得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暗房夜空》獲得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獎……


更不要說《月光男孩》在2月份戲劇性的被加冕奧斯卡,成為第一部奪得學院最高榮譽的同志電影了。這樣奼紫嫣紅開遍的2017年,除了「圓滿」真的找不到別的形容詞了!



《阿莉芙》 (台灣)

一、年度關鍵字


? 聖丹斯



《夢囈雨林》 (墨西哥)


同志電影的「爆相」從1月份的聖丹斯電影節就能感受到:《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作為非競賽片亮相,結果成為口碑之王;兩部男同電影《上帝之國》和《沙灘鼠》平分了劇情片單元的兩個導演獎;繼《心底的逆流》之後又有一部同志電影《夢囈雨林》獲世界劇情片觀眾選擇獎;南非電影《傷口》初露黑馬跡象(後來果然進了奧斯卡外語片九強)...聖丹斯歷史上還從未有過如此百花齊放的盛況。今年聖丹斯會不會再次成為同志電影的風向標?我們很快就會知道。


? #CMBYN



蒂莫西·柴勒梅德 & 艾米·漢莫


這部《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火了整整一年,但它的中文名實在太長,以致於人們專門發明了一個標籤:#CMBYN。這是一部美到肝顫的藝術電影,關於它的評價有太多太多。而唯一讓我覺得有必要站出來反駁的是,有人說它不像是同志電影,這種說法本身就建立在同志電影存在一個「固定範式」的基礎上。


你覺得同志電影應該充滿負面掙扎?應該見不得光?應該被歧視打壓?應該以悲劇收場?當你預設的框架無法套進你看的電影你就把電影給否了?你不覺得這很扯扯扯扯蛋蛋蛋蛋嗎?認為同志電影應該有固定範式和認為「同性戀就是娘娘腔」一樣,都是典型的刻板定調(Sterotype),發表這些評論的人甚至都懶得去翻翻看古希臘關於同性愛慕的記載,這還要我說什麼好?



至於CMBYN的奧斯卡之路,希望大家平常心以待。《月光男孩》去年已經獲得最佳影片,今年即使再有一部同志電影連莊也不過是錦上添花。在CMBYN可能的提名中我反而更看重最佳男演員獎。


希望甜茶能加入《蜘蛛女之吻》威廉·赫特、《費城故事》湯姆·漢克斯、《卡波特》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及《米爾克》西恩·潘的行列,成為第五位憑藉同志角色加冕的影帝。好萊塢需要接受一個事實,即大銀幕上的男主角不一定要健碩陽剛,他可以很溫柔,可以對另一個男人撒嬌,可以接完電話後流淚,可以百無聊賴的擼一隻桃。


? 奧斯卡



《月光男孩》 (美國)


去年2月奧斯卡頒獎禮鬧出的烏龍,實在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勁爆了,這個烏龍大到估計能夠讓《月光男孩》名垂影史(當然《愛樂之城》也跑不了,還有台上高司令掩嘴偷笑)。雖然這部電影是2016年10月上映,但小金人給它的票房帶來了長尾效應:作為一部成本僅150萬美元的小製作,《月光男孩》直到17年5月才在美國下映,最終票房是成本的18倍。



《心跳無限次》 (美國)

本屆奧斯卡估計只有CMBYN能夠複製《月光男孩》的票房曲線。雖然仍未擴映,但CMBYN的票房收入已經超過600萬美元,輕鬆越過350萬美元的製作成本線。票房中有490萬美元都來自2017年,這意味著2018年才過九天它就收割了110萬美元票房,未來回本沒有任何壓力。


另外一部提名希望較小的《性別之戰》已經下線,總票房收入為1263萬美元。除了這兩部同志電影之外,有五個國家地區的同志電影都申報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它們分別是智利的《普通女人》、南非的《傷口》、挪威的《西爾瑪》、法國的《每分鐘120擊》、芬蘭的《芬蘭的湯姆》,還有台灣地區的《日常對話》,其中《普通女人》和《傷口》進入九強短名單。通過眾籌完成的學生習作《心跳無限次》也進入最佳動畫短片的短名單,成為今年奧斯卡的小驚喜。


? 性騷擾



凱文·史派西


「性騷擾」正在刷屏好萊塢,而這場風暴的受害人不只是女性。奧斯卡影帝凱文·史派西以一種極為噁心的方式公開了自己的性取向:當媒體曝光他曾性侵未成年男孩後,史派西在道歉聲明中「順便」證實了多年以來外界對他性取向的猜測。


這種用LGBT身份來轉移焦點的行為非常之卑劣,因為性取向和性侵之間沒有任何必然聯繫。史派西的聲明無形中恰恰迎合了把「同性戀」和「褻童」畫上等號的社會偏見,用抹黑整個LGBT群體的方式來模糊公眾對他的詰難。


同樣被爆涉嫌性騷擾的同志影人還有《星際迷航》的喬治·竹井和憑《非常嫌疑犯》獲奧斯卡獎的導演布萊恩·辛格。女性受害人可以用#Me too#來表達對性騷擾的憤怒,男性受害人呢?好萊塢又一次選擇性失明了。


二、年度七宗「最」


? 最佳女同題材(L)


《違命》

高產的智利導演塞巴斯蒂安·萊里奧不但在年初帶來一曲變性之歌《普通女人》,年末又用《違命》講述兩個猶太教女子的愛戀。人性在神性面前勇敢而叛逆的轉身,兩位Rachel美翻。

? 最佳男同題材(G)


《上帝之國》

愛就像一道光照亮他的世界,哪怕這道光離開,他也會努力的把它追回來。你可以說這是現代版的《斷背山》,但更要甜一百倍:時代的改變讓幸福變得理所當然。

? 最佳雙性戀題材(B)


《馬斯頓教授與神奇女俠》

驚世駭俗的三人兩性遊戲,有性、有愛、有BDSM、有陪伴,還有即使放到現代也前衛無比的摩登家庭。看過《神奇女俠》作者的真人真事你才會懂得女俠文化背後的離經叛道與辛酸。

? 最佳跨性別題材(T)

《人生密密縫》

溫柔倒錯的人生,把性別抉擇放入細碎家庭生活,一針針縫出理解和包容,帶觀眾踏上櫻花滿道的跨性別之旅。身體只是心靈的皮囊,情感和家庭才是我們共同的渴望。

? 最佳愛情呈現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古希臘時代的同性愛慕被詮釋到極致,讓人只想再去西西里做一次少年。兩個年輕靈魂的猶疑、試探、覺醒、迷戀和繾綣會留下一生的印記,因為他們再也無法找到如此完整的、徹底的親密。

? 最佳平權呈現


《每分鐘120擊》

足以載入同志電影史冊的群像刻畫,80-90年代的集體記憶恢弘而細膩。這是最鋒芒畢露的同志電影,它無視主流的側目和恐懼,用不合時宜的激情呼喚同志感受作為群體的力量。生命樂章。

? 最佳紀錄呈現


《待售男孩》

東京新宿二丁目,關於男孩與男人的肉體交易從江戶時代就有跡可循,而他們甚至不需要是同志。導演用漫畫+真人形式講述男妓這一東方古老行當背後的「靈肉分離」,讓人在趣味中拍案驚奇。

三、熱點地圖


同志電影熱點地圖有助於我們了解全球有哪些國家的創作進入了上升期,入選熱點即意味著該國(地區)在一年內有三部(或以上)LGBT電影問世。(美國和法國由於固定「超標」,已經屬於常規國家不算在內;中國請見第四章)


【韓國】


過去一年韓國同志電影出現井噴,至少有六部同志電影與觀眾見面,其中四部都在釜山國際電影節首映,這從側面說明亞洲A類電影節對推廣同志影視的重要性。



《方法派》


釜山亮相的四部同志電影,被炒得轟轟烈烈的《方法派》更像是耽美作品,本質上是韓國演藝界愛豆對演員發起的一場逆襲;《可能的臉》講述三個主角的平行日常生活,同性情愫若有若無;《黑色夏天》描繪大學同窗的愛慕,用極簡風格留出大片想像空間。


最值得一提的是,由新人導演南嚴宇自編自導自演的變性題材《化妝》。該片以幽默手法講述沉重主題,成本僅10萬人民幣,但得到了《電影手冊》影評人的推薦和獲得了青龍獎最佳新人提名,是韓國同志電影的年度標杆之作。


《詩人的愛》


除四部「釜山系」電影外,還有《詩人的愛》講述濟州島一位中年詩人因愛上一個男孩而導致家庭分崩離析的故事。罪案片一直是韓國強項,年底出了部腦洞片《好久不見》,講述隸屬不同黑幫的兩個殺手「飛刀」和「野狗」相愛相殺的故事。


總的來說韓國同志電影處在上升期,無論題材或風格都有多種嘗試,2018年韓國同志電影有望繼續強勢。


【日本】


2017年的「七宗最」當中已經有兩席是日本電影了。除上面提到的《人生密密縫》和《待售男孩》之外,日本還出了一部尺度較大、堪比GV的跨國同志電影《柏林漂流》。電影講述兩個日本人漂在德國柏林,寂寞的心因流落異鄉而被慾火吞沒的愛情故事。



《柏林漂流》


當然,並不是所有日本同志都嚮往抵死纏綿的生活,《愛與法》就是關於一對戀人共同經營律師事務所和組建家庭的小品,用細水長流帶來感動。此外還有一部雙性戀題材的《你是海》,主角是個存在厭女情結的男生,他好不容易遇到心愛的女孩後卻發現對方竟然是拉拉——電影從異性戀的角度講述同性戀的身份認同。



《愛與法》(日本)

由於日本正處在婚姻平權十字路口(日本已有四市二區承認同性婚姻),預計2018年還會保持同志電影的創作勢頭。


【芬蘭】


芬蘭在2017年3月1日正式實現婚姻平權——這個背景可以幫助人們理解為什麼芬蘭會以一部中規中矩的同志電影《芬蘭的湯姆》申報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專畫下流同性戀漫畫的「Tom of Finland」已成為芬蘭最經典文化名片,安利傳記電影想必也有為藝術家正名之意。(但拍得太保守了哎!)



《蘆葦盪的時光》(芬蘭)


此外,芬蘭還出了兩部男同電影《蘆葦盪的時光》和《愛砸了》。兩部都是新人導演處女作,以小清新風格講述青少年的成長和愛情。《愛砸了》已經提前鎖定年度最佳同誌喜劇,它不但有養眼的卡司還有風趣的劇情,可以說比《芬蘭的湯姆》更能反映今天北歐年輕同志的生活狀態。


【英國】


1967年英格蘭和威爾士正式廢除同性戀罪名,保守的日不落帝國開始踏上成為今天「腐國」的漫漫進化路。2017年是英國同性戀去罪化五十周年,小熒幕上湧現了大量反映社會變遷和LGBT歷史的節目,包括《酷兒們》、《橘衫男子》和《法律之外》等。



《酷兒們》


但對比2017年(五十周年)和2007年(四十周年),可以發現英國主流文化正在改變對同志題材的定調。四十周年之際,Channel 4曾經集結《莫里斯》的原班人馬,用一部萬花筒電影《迷情站台》聚焦現代同志遭遇的隱性歧視、深層暴力和內心自憎。


十年後負能量和戾氣已大大減少,「同志亦凡人」的觀念開始大行其道,更重要的是人們已經意識到社會環境不一定帶來悲劇——正是這樣的認知,才孕育出了《上帝之國》這樣甜得一塌糊塗的電影。



《怪奇秀》(英國)


除《上帝之國》之外,英國還有兩部跨性別題材電影值得關註:《怪奇秀》和《只是查理》。大熱的英劇《去他*的世界》男主角、少年圖靈飾演者埃里克斯·勞瑟在《怪奇秀》中飾演一位喜歡變裝的少年,他用特異獨行的妖冶裝扮反抗校園霸凌,講述做自己的快樂。《只是查理》是兒童題材,主角是一位立志成為英國國腳的小男孩,他的體內一直住著女孩的靈魂;從「他」到「她」的路並不好走,幸而有家人陪伴。


四、華語動向


2017年大陸同志影視的創作環境進一步惡化。廣電總局下轄的某協會對視頻網站發布了《網路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將同性戀和亂倫、性變態、性侵犯、性虐待等等放在一起,同志電影被認為是「渲染淫穢色情和低級庸俗趣味」。


愚昧落後的行業規章不但扼殺創作自由,而且產生了讓更多同志影視項目胎死腹中的寒蟬效應。目前北京市第一中院已經就該《通則》正式立案,後續發展值得關注。



《虛無的焦點》


然而把鍋全部甩給廣電總局是不厚道的。2017年我國湧現出多部網路同志電影,據不完全統計就有《重生君顏》、《訂製男友》、《直男正傳》、《何故惹凡塵》、《虛無的焦點》和《在勾引中學會愛2》等。


這從側面說明華語同志電影的市場一直存在。然而除了《在勾引中學會愛2》可以稱之為一部真正的同志電影之外,恕我直言——其他大多數都是為吸引腐女眼球而拍的耽美(或耽丑)作品,它們跟中國同志現實生活隔著不可逾越之壁,藝術性更是微乎其微。



《上癮》


看完《上癮》後我曾斷言在中國發展耽美只會擠壓同志電影的創作空間,如今它正在成為現實。為什麼日本、韓國甚至泰國都可以容納耽美影視,在中國就變得醜陋不堪?因為中國文化政策的隨意性太大,封殺一種題材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只要內部文件就可以實現,這意味著資本進入耽美領域後很可能血本無歸。


而沒有了資本的支持,耽美就很難精細化、工匠化和產業化,從而只能淪為「業餘演員+狗血劇本+粗製濫造」的遊樂場,只能靠噱頭在網路上泛起死水微瀾。



《替身》 (台灣)


相比之下,台灣開放的創作環境顯然對同志電影更有利。作為亞洲第一個承認婚姻平權的地區,台灣近年已經出現過多部兼具藝術性和社會性的同志電影佳作。從《女朋友○男朋友》到《醉·生夢死》再到《阿莉芙》,LGBT人群的真實生活從未在大銀幕上斷絕過,《阿莉芙》更是將原住民文化和LGBT的性別認同融合在一起,提名了金馬獎的最佳劇本。



醉·生夢死》(台灣)


此外還有跨國製作《他和他的心旅程》講述一對直彎好基友的「在路上」。憑藉《刺青》獲得過泰迪熊獎的周美玲也帶來了最新女同電影《替身》,講述兩個柔道女孩因為比賽而相遇、因為替身而相愛的故事。今明兩年台灣毫無疑問的還會有更多同志電影問世。



刺青》(台灣)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觀眾對同志電影的消費需求正在直線上升。去年6月上海國際電影節聯手愛奇藝,在天山電影院舉行了《月光男孩》的千人觀影活動,從開票即售罄到現場人頭攢動,無不在驗證中國觀眾對優秀同志電影的追捧。



《月光男孩》愛奇藝VIP會員千人觀影活動


法國文化中心去年在北京放映了三場《每分鐘120擊》,連過道都坐無虛席。如無意外,今年北京/上海國際電影節還將放映《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我們可以想像,到時候會是多麼的一票難求。在院線發行同志電影遙遙無期的今天,請珍惜電影節這扇窄窄的窗,去電影院為同志電影打call!


五、2018年展望



《愛你,西蒙》(美國)


2018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同志電影,當屬迪士尼(原20世紀福斯)的《愛你,西蒙》。這是第一部由好萊塢六大片商發行的同志商業片,完全比照《星運里的錯》等青春愛情片的模式製作。我們以前看到的《斷背山》和《模仿遊戲》等片走的都是文藝路線,先由獨立電影公司製作拍攝,再由好萊塢藝術類片商買下發行權。



愛你,西蒙》(美國)


電影《愛你,西蒙》從立項到發行都是由20世紀福斯一手包辦,說明好萊塢對電影票房有充分信心。今年3月下旬《愛你,西蒙》將在美國、英國、澳洲、紐西蘭、新加坡等地同步開畫,它將成為一塊檢驗各國LGBT觀眾們的購買力的試金石,對同志電影商業化運作有著重要參考意義。


因為收購20世紀福斯,迪士尼稍後還會有一部同志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衝擊明年的奧斯卡。該片圍繞皇后樂隊傳奇主唱弗雷迪·默丘里展開,重現1985年在倫敦溫布利體育場的那場「拯救生命」搖滾音樂會,它被認為是音樂史上最偉大現場演出之一。電影還沒拍完就已經宣布定檔12月20日。



波西米亞狂想曲》(美國)


今年聖丹斯電影節上我們會看到「超殺女」對性向矯正治療說不的《卡梅倫的錯誤教育》;而「暮光女」也會在《麗茲》中飾演著名女殺人狂麗茲·波頓。在這個弒父殺母而又逃脫法律制裁的歷史人物背後隱藏著一位愛爾蘭女僕的身影。由BBC影業製作的《快樂王子》也會亮相,展現英國同志文豪王爾德被流放的最後歲月,此外還有謝耳朵帶娃、娃有性別認同障礙的《孩童傑克》……



《麗茲》(美國)


今年的戛納電影節上,很可能出現《小情歌》導演克里斯托夫·奧諾雷的新作《對不起天使》。另一位法國導演揚·岡扎樂茲的《刺心》已經被《電影手冊》列入年度期待名單,是關於一位AV女優為重獲女友的愛,打算拍一部雄心勃勃的色情電影的故事。


多蘭的首部英語對白電影《約翰·多諾萬的死與生》已經拍完,去戛納走紅毯的可能性很高,但尚不清楚是否為同志題材。多蘭參演的另一部電影《被抹去的男孩》倒是百分之百的同志電影,大咖雲集得讓人屏住呼吸(盧卡斯·赫奇斯、妮可·基德曼、羅素·克勞、澤維爾·多蘭、特洛耶·希文...)。和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一樣,《被抹去的男孩》也早早定檔9月28日,目標直指奧斯卡。



多蘭在《約翰·多諾萬的死與生》片場


今年還有一些模稜兩可的同志電影項目。比如安德魯·海格的亞歷山大·麥昆傳記片,就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讓人好奇到底進展到哪裡了。《泥土之界》導演迪·里斯的下個項目倒是確定了——和《逃出絕命鎮》團隊打造一部黑人女同恐怖片,好吧你們開心就好。


至於中國唯一拿過金棕櫚的陳凱歌,在過足特效癮、交出讓人分不清是《無極2》還是《妖貓傳》的魔幻片後,據傳又將重拾文藝片題材。今年陳凱歌很可能把14年前買走版權的嚴歌苓小說《白蛇》搬上銀幕。


原著因為題材敏感,籌備工作被一推再推。《白蛇》說的是文革中一個女孩對一個川劇女演員的迷戀,這份迷戀讓她荒唐到女扮男裝去「審查」監禁中的她,牽扯出一段大時代中的愛情悲歌。和《霸王別姬》一樣,這個故事是關於同性又不只是同性,包含著對藝術的痴迷和追求,希望陳凱歌能儘快歸位。



被認為是嚴歌苓最佳作品的《白蛇》


——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Dying in the Cinema is the biggest dream for moviegoers,


As dying in the set for directors is the most beautiful wish.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電影看到死 的精彩文章:

TAG:看電影看到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