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古代宮女寧願以身殉葬也不要守陵,揭秘守陵的悲慘人生

為什麼古代宮女寧願以身殉葬也不要守陵,揭秘守陵的悲慘人生

只合當年伴君死,免教憔悴望西陵。」羅隱《銅雀台》的這句詩,將守陵的悲劇形容的很貼切,說的是以身殉葬都比這種守陵命運要好。

一般為帝王守陵的人,稱為宮女,而這所謂的「宮女」,其實泛指後宮女性,不止指婢女,也指後宮妃子,甚至皇后娘娘都逃脫不了這種命運。

被派去守陵的這些人都比較有講究,要麼是皇帝生前的女人,在後宮得不到皇帝的恩寵,只能長年奉守陵園中的宮室,在無盡的愁思中虛度年華,任憑紅顏老去。要麼是妙齡婢女,告別親人,被宮中太監押送到陵園來,鎖住的是大門和無望的青春,到死都出不去。

但無論是婢女還是妃子,她們不一定都是自願去的。因為在踏進陵園開始,就意味著一輩子將生活在這個封閉的高高的院子里,侍衛們在門外帶刀守著,所有的男子,甚至侍衛都不允許進去。想要逃出去更不可能了,戒律森嚴,院牆高大足足有三四米,根本是插翅難飛。

守陵這項制度最早始於西漢,皇帝死後要命令那麼多宮女去陪著他,甚至有時候皇后、太后單獨下葬,也會安排一定數量的守陵宮女。到後來這項制度愈演愈烈,有時候守陵的宮女甚至會達到上千人。尤其是東漢時期,《漢書·安帝紀》注云:「謂宮人無子,守陵園者也。」就是說在皇帝死後,只要沒有子嗣,就會被安排去皇陵。有些妃子甚至因為宮斗失敗也會被領走。

當初漢高祖去世,呂后就將大多數妃子打發去守了皇陵。漢成帝的班婕妤則為了避免後宮爭鬥,主動在皇帝死後,在陵園守墓到死。

據《資治通鑒》卷249,《唐紀·宣宗大中十二年》胡三省注引宋白云:唐制,「凡諸帝升遐,宮人無子者悉遣詣山陵供奉朝夕,具盥櫛,治寢枕,事死如事生。」說的是這些女子每天都必須把自己洗得乾乾淨淨,然後去前殿裡面跪著為天子祈福。雖然先皇已經是一個死人,但是宮女們每天還是要像伺候一個活人一樣地侍奉他,每天都是如此。

守陵必須要做的還有一項,就是哭靈,她們必須每天都唱歌給死去的天子聽,稍有懈怠,便會被認為是對先皇不敬,失去性命。

當然,還有更奇葩的制度。曹操曾在死前立下遺囑,命令在他死後,他的小老婆和宮中的歌舞伎定期要對著他的墳墓歌舞,他要在另一個世界繼續享用。

守陵應該是為了祭奠,為了緬懷,為了傳承,而不是作為一個殘酷的制度,給宮女造成不幸,為社會帶來悲劇,這樣到頭來留下的都將是愁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哥養愛寵 的精彩文章:

TAG:東哥養愛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