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勒昄的讀書小結

勒昄的讀書小結

謹以此篇,獻給那些我在2017年讀過的書們。

「黃昏時分,我就回家,回到我的書齋。在房門口,我脫下了沾滿塵土的白天工作服,換上朝服,整我威儀,進入古人所在的往昔的宮廷。... ...在四個小時里,我毫不感到疲倦,我忘記了一切煩惱,我不怕窮,我不怕死,我完全被古人迷住了。」尼克洛·馬基雅維利這番話,道出了多少讀書人的心聲。

工作還是一如既往的忙,讀書只能見縫插針——以至於在過去的一年中,我的讀書時間大多是午夜和黎明。雖說讀書時間少,但不讀書的日子屈指可數,每一個張久坐的几案上都擺著書,每一回出行背包里都放著書,每一次開會筆記本下都藏著書... ...這麼一來,我只要回顧每一本自己讀過的書,便能將一些遺失的記憶碎片重新從時間河流中打撈起來,這就不僅僅是讀書小結這麼簡單了。不過,這場對歲月的捕撈,我只打算留下書,其餘的哪兒來哪兒去。

2017年讀過的書,有重讀的,如《漫長的告別》《尋羊冒險記》;有趕時髦讀的,如《我的職業是小說家》《長日留痕》;有一直想讀,終於找到機會讀的,如《殺死一隻知更鳥》《巴黎倫敦落魄記》;有過去嘗試幾次都沒能讀完,今年終於讀完的,如《卡拉馬佐夫兄弟》;有經書友推薦讀的,如《魔山》《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死亡》等;當然還有沒讀完的,比如《槍炮、病菌與鋼鐵》、《卡夫卡全集》等。

以下是我2017年讀完的書(按時間順序):

NO.1《刀鋒》【英】毛姆 /著 周煦良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6.12.30—2017.1.6

毛姆《刀鋒》

一把刀的鋒刃很不容易越過;因此智者說得救之道是困難的。《迦托—奧義書》

因為扉頁上這句話,毛姆大人的《刀鋒》作為跨年讀物就再合適不過了,記得跨年時我發了條微博:「越過刀鋒,方得始終。」這樣閱讀此書,就多了一種儀式感。說到《刀鋒》,就不得不提拉里(在我看來,艾略特描寫得也非常棒),幾乎人人都愛拉里,我當然也愛。 這個藏身在喧囂激蕩的人海中的美國年輕人,有著與眾不同的心靈。 他就是「被點了名」「當選」了的那個人(「當你決定離開常軌行事時,這是一種賭博。許多人被點了名,但是,當選的寥寥無幾」);他不相信上帝,但他的所作所為卻完全是為了上帝之愛(「有些人不相信上帝,但是,他們的所作所為卻完全是為了上帝之愛;這種人我們是不習慣的」);他認為上帝最喜歡的崇拜者是那種按照自己的知識程度儘力而為的人,而他也正是這麼做的。這本書之於我的意思,就是堅定了我內心的信念,聽起來有點兒浮誇,但再真實不過了。

註:全文中斜體字為書名、書籍相關信息和書中原文。

NO.2《米格爾街》【英】V.S.奈保爾 /著 張琪 /譯

南海出版公司

2017.1.7—20171.12

奈保爾《米格爾街》

2017年的一大收穫,就是讀了奈保爾。多年以後,我會對別人說,我接觸奈保爾,是從《米格爾街》開始的。事實上這一年下來,我也只讀了這一本奈保爾,買倒是買了許多。讀了十餘頁,我便發現它就是特立尼達版的《俗世奇人》。一個章節講述一個米格爾街普通居民的故事,有些故事怪異荒誕,有些故事真摯感人,有些故事則充滿了詩意(比如《B.華茲華斯》)。總體來說,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書,可讀性極高,以至於那段時間同事問我借書看,說是要打發時間不費腦的,我基本都會把這本借給他們。有趣的同時,還有哲理,比如說全書出現多次的「哈特說」,也確實有很多讀者將書中所有的「哈特說」摘抄下來,整理成集。

結合自己的讀書筆記,回想自己當時讀書的感受,讀到書末,我應該是動了情了,我不再把這些米格爾街上的人當作一些在遙遠時空的奇人,彷彿自己也成了米格爾街中的一員。讀到最後一頁時,我甚至有些沮喪,「我很失望,倒不光是因為遭到了哈特的冷遇。我失望,是因為我走了,註定要永遠地走了,可米格爾街上的一切都還是老樣子,並沒有因為我的離開而有絲毫變化。」

我離開了那所房子,哭著跑回家,像個詩人一樣,看到什麼都想哭。《米格爾街》

NO.3《尼采》【英】邁克爾·坦納 /著 于洋 /譯

譯林出版社

2017.1.13—2017.1.21

邁克爾·坦納《尼采》

大約在十幾年前的某一天,我因為卡夫卡開始讀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至此成為尼採的粉絲。此後,我一知半解地讀了尼採的一些作品,越發感覺到尼採的厲害,認為他簡直就是真理的化身。王菲的歌曲《開到荼靡》中有句歌詞:「一個一個偶像,都不外如此;沉迷過的偶像,一個個消失。」大概是到了喜歡獨立思考的年紀,我慢慢發現尼採的理論存在一些問題,覺得尼采也並非完人,熱情慢慢減淡。讀到書中的這段文字——「任何一個人如果花大量時間與尼采相伴,不僅把他的著作當作待闡釋的『文本』,還當作生活中邀請讀者加入的實驗,他就一定會在某個時刻感到嫌惡,又會在另一些時刻,為尼採的洞察力以及他在一些陳腐主題上的洞見和創新所折服,心中充盈著興奮與感激。」——我對酒神的探究熱情再一次被燃起。

讀完一本容量有限的通識讀本 ,是無法徹底理解尼采作品的思想精髓的。然而,收穫還是有的,認真讀完這本書,你會發現提出「重估價值」、「上帝已死」等狂傲宣言的尼採的內心,並沒有我們所想的那麼強大,「他對即將到來的虛無主義的恐懼超過了任何其他事物。」

關於「上帝」、「價值」和「超越自我」等思想,文中都有論及。摘抄幾句,以饗書友。

人怎麼可能殺死上帝?這實際上是尼採在表達極度的痛苦,因為他看到了其他人所未見的上帝去死的後果,看到了這將會帶來怎樣長久的影響。一旦意識到上帝不再是他們世界的核心支撐,人們會有何種舉動,想到這一點他感到恐慌。尼采論述的精要在於,上帝是否存在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是否相信上帝存在。《尼采》

首先應當牢記的是,在某種意義上,尼采並不否定價值觀念的存在。認為他否定價值觀念的存在是一個普遍存在的錯誤,這令人感到詫異。但是,尼采所說的虛無主義主要就是指對價值的否定,他對即將到來的虛無主義的恐懼超過了任何其他事物。《尼采》

在今天,人們對酒神自說自話,卻忘了酒神首先應該是一個哲學家,而不是偶像或神。《尼采》

NO.4 《巨人的隕落》① 【英】肯·福萊特 / 著 於大衛 / 譯

讀客圖書 /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2016.11—2017.1.23

肯·福萊特《巨人的隕落》①

這套書的故事性到底有多強,人物刻畫得到底有多飽滿?讀過一遍的我隔了近一年,依然清晰記得書中的人物和情節,便可見一斑。肯·福萊特太會講故事了,同時他又對世界近現代史爛若披掌,這點和金庸很像。一戰的大背景下,你能從書中看到勇敢者的無畏、戀人間的忠貞以及社會各階層(從公爵到平民)的生活狀態。他是一部介於虛構與非虛構之間的小說作品,是一本經得起時間消磨的暢銷讀物。

這是她一生中最糟糕的一天。她的國家就要加入一場無謂的戰爭,她的哥哥和她所愛的人即將拿自己的性命去冒險,她就要跟自己的未婚夫分離,也許這就是永別。全部的希望都沒了,她徹底陷入絕望之中。 《巨人的隕落》①

我的命運掌握在兩位君主手裡,沃爾特想,沙皇和奧皇。一個愚蠢無能,另一個老邁昏庸。但他們控制著茉黛和我,以及數百萬的歐洲人。要不怎麼說要廢除君主制度呢! 《巨人的隕落》①

NO.5 《活著為了講述》【哥】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 /著 李靜 /譯

南海出版公司

2017.1.24—2017.2.1

加西亞·馬爾克斯《活著為了講述》

2017年讀的第一本較厚的書,好在是假期,戰線沒有拉得很長,這樣我對這本書的記憶也很集中。這是一本馬爾克斯的自傳體小說,文風無可挑剔,即便是自傳,也寫得很魔幻,可見馬爾克斯的人生是多麼傳奇。我對書中他做記者的經歷印象特別深刻(可能是自己也有短暫的記者經歷吧),其中提到不管多晚回住處(往往是飲酒作樂後),他都要讀一小時(具體時間記不確切了)的書,讓我覺得自己和老馬還是相似之處的。 讀完這本書後,我特想做兩件事:一是通讀書中得到馬爾克斯肯定過的書(後面讀的《達洛衛夫人》便是老馬推薦的);二是受到老馬「要麼寫作,要麼去死」的精神鼓舞,想寫點東西。建議沒讀過的書友去讀讀這本書,真得很好,本年度TOP10之一。

我跟她說,我真正的志向不是當作家,也不是當記者,而是當個不屈不撓的單身漢。她說我都二十八歲了,這麼說不可原諒。《活著為了講述》

這裡的一草一木,僅僅看著,就在我內心喚起一股無法抗拒的渴望:我要寫作,否則我會死掉。過去我也有過類似的感受,但只有那天上午我才認識到這是靈感噴發的緊要關頭。「靈感」這個詞既可惡又真實,它稍縱即逝,卻摧枯拉朽。《活著為了講述》

NO.6 《克羅諾皮奧與法瑪的故事》【阿根廷】胡里奧·科塔薩爾 /著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7.2.1

胡里奧·科塔薩爾《克羅諾皮奧與法瑪的故事》

科塔薩爾說寫這本書只是『一種很迷人的遊戲』,這樣的描述同樣適用於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因為這本書,我之後又買了科塔薩爾的《被占的宅子》《南方高速》,今年應該會把他們讀掉。

NO.7 《巨人的隕落》?【英】肯·福萊特/著 於大衛 /譯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2017.2.1—2017.2.7

肯·福萊特《巨人的隕落》②

第二本的時間跨度是一戰爆發到俄國革命,就這本來看,我更喜歡俄國兄弟這條線。

彼得格勒現在就像火爐上的一鍋水,格雷戈里心想:鍋上冒著絲絲蒸汽,不時泛起暴烈的氣泡,表面彌散著滾燙的熱流,但下面的水沒什麼動靜,越是盯著越不開。《巨人的隕落》 ②

NO.8 《我的職業是小說家》【日】村上春樹 /著 施小煒 /譯

南海出版公司

2017.2.8—2017.2.12

村上春樹《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這本書的購買和閱讀都很具時效性(參加中圖微博轉發送書活動幸運中獎時,我都快讀完了),這算是村上粉絲的基本修養吧。

村上春樹是怎樣寫小說的呢?

你大概能從本書中找到答案。

話不多說,摘抄幾句。

假如你立志寫小說,就請細心環顧四周——這就是我這篇閑話的結論。世界看似無聊,其實布滿了許許多多魅力四射、謎團一般的原石。所謂小說家就是獨具慧眼、能夠發現這些原石的人。而且還有一件妙不可言的事,這些原石基本都是免費的。 《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我想,大家的二十多歲都過得比我快樂吧。對我而言,無論在時間上還是經濟上,幾乎都沒有餘裕去「享受青春歲月」。但即便在那時,只要一有空暇,我就捧卷閱讀。不管工作多麼繁忙、生活多麼艱辛,讀書和聽音樂對我來說始終是極大的喜悅。唯獨這份喜悅人誰都奪不走。 《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如果你從事這一份自以為很重要的工作,卻不能從中發現油然而生的樂趣和喜悅;如果工作時完全沒有心花怒放的感覺,看來那裡面就有些不對頭、不調和的東西了。這種時候就必須回歸初心,將妨礙樂趣與喜悅的多餘部件和不自然的要素一個個拋棄掉。《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不管喊著多麼正確的口號,不管許下多麼美麗的諾言,如果缺乏足以支撐那正確與美麗的精神力量和道德力量,一切都不過是空洞虛無的說辭罷了。我當時切身體會到了這一點,至今仍然堅信不疑。語言有確鑿的力量,然而那力量必須是正義的,至少是公正的。不能聽任語言獨行其是。《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我們年輕,又非常健康,最主要的是可以整天聽自己喜歡的音樂,店鋪雖小,卻也算是一國之君、一城之主。無須擠在滿員電車裡行色匆匆地趕去上班,也無需出席枯燥無聊的會議,更不必沖著令人生厭的老闆點頭哈腰,還能結識形形色色的有趣的人、興味盎然的人。《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NO.9 《達洛衛夫人》【英】弗吉尼亞·伍爾夫 /著 孫梁 蘇美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7.2.13—2017.2.23

弗吉尼亞·伍爾夫《達洛衛夫人》

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本伍爾夫(之前學過一篇課文《牆上的斑點》),還是因馬爾克斯推薦。意識流小說需要靜下心來品讀,於是它成了我一段時間的睡前讀物。一本書時間跨度僅為一天,而這一天寫盡了一個女人的一生,意識流小說家實在讓人佩服!

NO.10 《巨匠與傑作》【英】毛姆 /著 李鋒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7.2.24—2017.3.9

毛姆《巨匠與傑作》

毛姆應美國《紅書》雜誌邀約開列了一份書單,列舉其心目中的世界十佳小說,並為之撰寫了系列書評,對這些名著的成書過程、寫作手法、藝術特色一一做出點評,於是就有了這本《巨匠與傑作》。書中提到了十部小說及其作者,他們分別為:菲爾丁和《湯姆?瓊斯》,簡·奧斯丁和《傲慢與偏見》,司湯達和《紅與黑》,巴爾扎克和《高老頭》,狄更斯和《大衛?科波菲爾》,福樓拜和《包法利夫人》,麥爾維爾和《白鯨》,艾米莉?勃朗特和《呼嘯山莊》,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卡拉馬佐夫兄弟》以及托爾斯泰和《戰爭與和平》

除了基本的文學評論,在書中,我們更多看到的是作者的生平(很多是鮮為人知的,當然你也可以說是八卦)。在毛姆大人的筆下,這些巨匠的偶像光環被「毀壞殆盡」,毛姆意欲何為呢?我想只要理解書中的這句話就行了——

『藝術家的特殊才能,他的才華,或者說他的天賦(假如你願意用這個詞的話) ,就像沉睡中的蘭花種子,偶然落到熱帶叢林中的一棵樹上,馬上就要發芽,它從樹上得不到任何養分,而是從空氣中獲得養分,結出了一朵古怪而美麗的花;可是樹被伐倒用來做木材,或是沿河漂流到鋸木廠,於是這塊長著絢麗而奇異花朵的木頭,就跟原始森林中成千上萬的其他樹木沒什麼兩樣了。』

另外提一下,小說的最後一章寫得真棒,盡顯毛姆大人作為小說家的深厚功力。

小說家的目的並非教育,而是娛樂。《巨匠與傑作》

小說當然更適合用來展現人世間的美好、善良、自我犧牲、寬宏、英雄氣概。而現實主義作家的回答則是,他感興趣的是將自己所接觸的世界真實地展現出來。《巨匠與傑作》

NO.11 《私人藏書:序言集》【阿根廷】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著 盛力 崔鴻如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7.3.11—2017.3.12

博爾赫斯《私人藏書:序言集》

讀完《巨匠與傑作》,接著讀博爾赫斯這本《 私人藏書:序言集 》,我的購書和閱讀慾望空前膨脹。事實證明,之後我果然買瘋了。

讓別人去誇耀寫出的書好了,我則要為我讀過的書而自詡。 《 私人藏書:序言集 》

NO.12 《但丁九篇》【阿根廷】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著 王永年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7.3.13—2017.3.15

博爾赫斯《但丁九篇》

我對但丁的了解僅限於初中時期讀過的《神曲》,記憶已經非常模糊。讀完這本小書,不僅找回了丟失的記憶,同時在博爾赫斯的引領下,我對《神曲》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這部經典作品離我的距離似乎也近了一些。

我認為文學及一切書籍的頂峰是《神曲》,從來沒有哪一本書曾給過我如此強烈的美學震撼。我是個享樂派讀者,我是在書中尋找震撼的。《但丁九篇》

NO.13 《陰翳禮讚》【日】谷崎潤一郎 /著 陳德文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7.3.17—2017.3.20

谷崎潤一郎《陰翳禮讚》

讀這本書恰逢連續一星期的陰雨天,全身乏力,思維遲緩,心情自然不佳。讀了這本書,豁然開朗,陰翳不失為一種美,沒必要為此難過,夏日遲早要來,何不關上燈,珍惜當下的陰翳之美。

所謂美,常常是由生活實踐發展起來的,被迫住在黑暗房子里的我們的祖先,不知何時在陰翳中發現了美,不久又為了增添美而利用陰翳。《陰翳禮讚 》

NO.14 《漫長的告別》【美】雷蒙德·錢德勒 / 著 盧肖慧 /譯

南海出版公司

2017.3.21—2017.4.3

雷蒙德·錢德勒《漫長的告別》

讀了好多遍,完整讀只是第二遍。每一遍看,都要被說一聲再見,就是死去一點。」這句話擊中要害。很奇怪《朗讀者》這檔欄目在「告別」這期主題中沒引用這句話。

大多數人過了一輩子,花費了一半的精力企圖維護他們根本不曾擁有的尊嚴。 《漫長的告別》

說一聲再見,就是死去一點。《漫長的告別》

NO.15 《尼克·亞當斯故事集》【美】海明威 / 著 陳良廷等 /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7.4.4—2017.4.26

海明威《尼克·亞當斯故事集》

忙碌的四月,只讀完了一本書。海明威的一部極具自傳性的短篇集。讀完後滿腦都是尼克式的生活——釣魚,打獵,印第安女友;戰爭,寫作,威士忌烈酒。突然詩興大發,嚎了一首。(摘自微博,現在看來,很是蹩腳)

尼克,

過密西西比河的探險家,

理療椅的首批體驗者,

一個只想快活過日子的現實主義者。

垂釣於大雙心河,

滑雪於蒙特勒,

聽那來自阿爾卑斯山的牧歌。

成為偉大的作家有多煩難,

美滿的婚姻又有多難得?

任其煩惱有幾何,

大風三日即可。

NO.16 《東京奇譚集》【日】村上春樹 /著 林少華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7.4.27—2017.5.1

村上春樹《東京奇譚集》

村上短篇看得比較少,補讀了這本《東京奇譚集》,林少華的譯本,還是熟悉的味道,讀起來很舒服。五篇奇聞,奇但不失真。

比我幸運的人有很多,可我並未因此羨慕過那些人。因為人各有不同。《東京奇譚集

和女孩順利廝混的方法只有三個:一、默默聽對方說話;二、誇獎她穿的衣服;三、盡量給她好東西吃。簡單吧?這麼做下來還是不行,那就死心塌地為好。《東京奇譚集》

NO.17 《繞頸之物》【奈及利亞】奇瑪曼達·恩戈茲·阿迪契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17.5.24—2017.5.29

阿迪契《繞頸之物》

十二個故事,或在奈及利亞,或在美國,都是關於奈及利亞人的。每個故事都很吸引人,難分伯仲。通過阿迪契的故事,我對這個上世紀後半段長期由軍人執政的國家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一直認為作家的創作跟他們出身的環境(自然和社會)有著密切的聯繫,奈及利亞的環境無疑是能孕育出優秀的作品的,此前對非洲文學了解甚少,能報出人名的也就索因卡、戈迪默和阿契貝,其中就有兩人來自奈及利亞。

NO.18 《卡拉馬佐夫兄弟》【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 著 榮如德 /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7.5.30—2017.7.9

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馬佐夫兄弟》

929頁,68萬字,對於一個閱讀速度在平均水平以下的人而言,決計是一場馬拉松式的閱讀。讀完會感到一種精疲力竭後的欣悅。這種欣悅是莫名的,我明明經歷了一場漫長的苦難,心就像剛被擰乾的毛巾——還沒來得及甩清——皺巴巴的。陀氏是善良的,他在最後通過阿遼沙的話讓生活重歸美好,「不要害怕生活!當你做了正義的好事的時候,會覺得生活是多麼美好!」

一直不敢妄評經典,更何況這是經典中的經典。我只想說我太愛這卡拉馬佐夫三兄弟了,但卻怎麼也說不出理由。宏大的辯題,跌宕的劇情,複雜的人物,精妙的心理描寫……不禁納罕,要有怎樣的靈魂才能寫出《卡拉馬佐夫兄弟》?沒讀過其他譯本,但榮如德先生的譯本真棒。

外國人有他們的哈姆雷特,而我們目前還只有卡拉馬佐夫! 《卡拉馬佐夫兄弟》

我想,如果世上不存在魔鬼,那麼是人創造了魔鬼,是人按照自己的模樣造出了魔鬼。《卡拉馬佐夫兄弟》

NO.19 《魔山》【德】托馬斯·曼 / 著 楊武能 / 譯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17.7.9—2017.8.7

托馬斯·曼《魔山》

讀這本書的時候,適逢暑假,上本是在家中讀完的,下本則帶到了大西北。在高海拔區域讀高海拔的故事,正好。雖然感觸很多,但具體分析還是算了,等有機會重讀再表不遲。現摘錄自己讀完發的微博全文。(之後幾本,讀完後都做了較為詳細的評論,也均已引用為主。)

火車沒完沒了地穿著隧道,我在耳膜高度充血的情況下讀完了《魔山》,終於。

托馬斯·曼對時間的描寫可謂精妙絕倫。長途車廂在一定意義上和療養院很像,用餐規律,其餘時間基本以水平的姿勢度過,時間的意義模糊,人們只需像饕餮般一大段一大段地吞噬著時間,而我用來吞噬時間的方法便是讀書。

《魔山》中的人物特點鮮明,性格甚至有些單一,顯然具有很強的象徵意義。他們各自具體象徵著什麼,我覺得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企鵝版後有英文版《魔山》序言的譯文,其中給出了理據較詳的觀點,可資參考。

托馬斯·曼自認為明亮透徹地講述了這個時間跨度達七年的故事,作為聽眾,我雖然幾乎花了一個月時間仔細聆聽,但仍然在諸多地方心存疑惑。這可不是讀一遍就能讀懂的書啊,尤其是第五章往後,真是挺燒腦的,以後還得重讀!

用較長的時間讀一本書有一個好處——權當是一個慢速讀者的自我安慰吧——讀者會對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充滿感情。就跟長期追一部電視劇一樣,你會想和別人討論其中的角色。然而,這恰恰又是一本關於死亡的書,故事中我與之日久生情的人物不斷死去,約阿希姆的死令人心碎、納夫塔的死耐人尋味,還有佩佩兒科恩等病友的死以及戰場上前仆後繼的青年戰士們的死……

絮絮叨叨說那麼多,主要還是捨不得啊,捨不得這些魔山上的人們。

「再見了,漢斯·卡斯托普,你這生活里心地忠誠的問題兒童!」

再見了,好樣兒的士兵約阿希姆·齊姆遜;

再見了,人文主義導師塞特姆布里尼;

再見了,精神虛無主義者納夫塔;

再見了,擁有性感臂膀的克拉芙迪亞;

再見了,結巴國王佩佩爾科恩;

再見了,拉達曼提斯和彌諾斯;

……

再見了,各位!

NO.20《少將滋干之母》【日】谷崎潤一郎 / 著 竺家榮 /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7.8.7—2017.8.11

谷崎潤一郎《少將滋干之母》

本書引用《源氏物語》《今昔物語》等古書記載,用了很大的篇幅寫了好色之徒的獵艷奇事。篇末漸漸進入主題,敘述平白,然感情動人。

從一般的人情來說,對出走的妻子不能忘懷的丈夫,會把愛轉移到妻子給他生的孩子身上並多加疼愛,以此來緩和無法排解的思念,然而滋乾的父親不是這樣。在他看來,如果不能挽回棄他而去的妻子的話,任何屬於她的東西,包括他的親生骨肉,都絕不能減輕或代替對她的懷念。父親對母親的愛戀就是這樣的純粹,這樣的執著。《少將滋干之母》

NO.21 《新參者》【日】東野圭吾 / 著 岳遠坤 / 譯

南海出版公司

2017.7.2—2017.8.17

東野圭吾《新參者》

最像《解憂雜貨店》的推理小說,加賀簡直就是行走的浪矢爺爺,於平凡中成就偉大。概而說之,這是一部由多個溫情故事組成、結局並不太重要的推理小說。

摘一段結尾酷酷的對話:

『加賀,你到底是什麼人物。』

『我不是什麼人物,在這條街上,我只是一個新參者。』

NO.22 《尋羊冒險記》【日】村上春樹 / 著 林少華 /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7.9.30-2017.10.4

村上春樹《尋羊冒險記》

我們在尋找,也在失去

重讀的作品,本想把《舞!舞!舞!》也重讀了,可惜時間有限,想讀的書有太多,遂作罷。

好看的句子實在太多,所以當時抄了許多。現將摘錄的句子展示如下:

『喝酒跟葬禮沒有關係,有關係的只是開頭一兩杯。』

她連同幾件筒裙一起從我面前永遠地消失了。有的東西被遺忘,有的東西銷聲匿跡,有的東西死了,而其中幾乎不含有悲劇性因素

有的曲線以超越任何想像的奔放將畫面一氣切開,有的曲線以不無神秘的細膩勾勒出片片精微的陰翳,有的曲線則如古代壁畫描繪出無數傳說。而耳垂的圓滑勝過所有的曲線,其厚墩墩的肌膚凌駕著所有的生命。

『恐怕並非你的人生無聊,而是你在追求無聊的人生。』

他只消酒不喝過頭,任憑怎麼看都比我地道得多、親切純真得多、想法有條理得多,但遲早他要酩酊大醉,想到這點我很難過。大多數比我地道的人都將先於我報銷。

說是理所當然也是理所當然——對自己都解釋不好的事,不可能向別人解釋清楚。

大概也並非年紀增長了人就一定變得聰明。一個俄國作家寫道:性格會有所改變,而平庸卻是萬劫不變的。俄羅斯人說話不時有睿智的警句,或許是冬日裡想的。

第二杯威士忌我最喜歡,第一杯威士忌心情舒緩下來,第二杯腦袋變得正常,第三杯開始就索然無味了,無非往胃裡傾倒而已。

在這座足有一千萬人流動往來的城市的正中,可以打去電話的對象只有兩個,且一個是離婚的妻子。

世上就是存在如此類型的錢款——拿在手上來氣,花的時候晦氣,花光時自己生自己的氣,於是又想花錢,但那時已無錢可花。無可救藥。

失業使我心情暢快起來。我正在一點點簡化。我失去了故鄉,失去了青春,失去了朋友,失去了妻子,再過三個月二十九歲也將失去。到六十歲時我究竟會怎麼樣呢?我想了一會。但想也沒用。一個月以後的事都無從預料。

NO.23 《長日留痕》【英】石黑一雄 / 著 冒國安 / 譯

譯林出版社

2017.10.11-2017.10.17

石黑一雄《長日留痕》

一名典型英格蘭男管家對三十年職業生涯的片段式的回憶,三十年來,他為自己所信奉的「尊嚴」奮鬥不息。然而為了這份「尊嚴」,他過度壓抑自己,錯過了很多在外人看來更為珍貴的事物——親情、愛情、友情(史蒂文斯與肯頓小姐的曖昧情感太值得玩味了,具體感觸暫時不表)……「可憐」的史蒂文斯直到暮年才意識到自己不能再沉湎於往事,才意識到「夜晚是一天中最美好的部分」,應該去享受生活。想找個時間看下這部同名電影,安東尼·霍普金斯在我看來很符合史蒂文斯的氣質。

別沒完沒了地回顧過去,否則你註定要意志消沉的。《長日留痕》

NO.24 《遠山淡影》【英】石黑一雄 / 著 張曉意 /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7.10.18-2017.10.19

石黑一雄《遠山淡影》

石黑一雄的處女作。看似隨意,實則頗具技巧性。譯後記里引用了石黑的話:「我喜歡回憶,是因為回憶是我們審視自己生活的過濾器。回憶模糊不清,就給自我欺騙提供了機會。」遠山淡影,恰是這種引誘自我欺騙的模糊不清。

NO.25 《萬曆十五年》【美】黃仁宇 /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7.9.6-2017.10.23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

書中分別講述了萬曆皇帝朱翊鈞、一代名相張居正、忠厚老者申時行,模範官僚海瑞、抗倭名將戚繼光、古怪哲人李贄的故事,在生命的末端,他們有的身敗,有的名裂,還有的人則身敗而兼名裂。正如黃仁宇在最後所言,這個「No Significance」的萬曆年鑒,是為歷史上一部失敗的總記錄。

史料詳盡,語言精緻,對萬曆年間諸多人物的賢愚得失的評價也極為中肯,最大的特色就是本書採用了「大歷史觀」的寫史手法。所謂「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本書便有此種功效。推薦。

凡是一個人處於困境,他就不願放棄任何足以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即使這種可能性極為渺茫,沒有根據,他也要把它作為自己精神上的寄託。《萬曆十五年》

NO.26《責任的重負》【美】托尼·朱特 / 著 朱樂天 / 譯

中信出版集團

2017.8.14-2017.11.2

托尼·朱特《責任的重負》

20世紀的法國社會,文人廣泛「涉政」,他們不負責任地談論著披上哲學外衣的政治話題,「真相」和「邏輯」不再重要,重要的只是立場和既得利益。正如雷蒙·阿隆注意到的,「法國知識分子不求理解世界也不求改變世界,而只是抨擊世界,於是,他們不僅放棄了自身環境下的責任,也誤解了人類境遇的本質。」

作者托尼·朱特教授在本書中不僅將上述這種「法蘭西綜合症」剖析得淋漓盡致,也為我們全面地展現了三位在「不負責任」的年代中依然保有「勇氣和正直」高貴品質的偉人——萊昂·布魯姆、阿爾貝·加繆和雷蒙·阿隆。

法國固然是獨特的,但此中一些具體的現象絕非法國獨有。本書,非常值得一讀,力薦。

這本書我也摘錄了很多,感興趣的可以到我的微博搜索「責任的重負」。(從這裡開始,我已經學會摘抄的方法,關鍵詞必須在140字範圍內!)

NO.27 《突然,響起一陣敲門聲》【以色列】埃特加·凱雷特 /著 樓武挺 / 譯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17.10.26-2017.11.8

埃特加·凱雷特《突然,響起一陣敲門聲》

一部非常精彩的短篇集,語言詼諧有趣,奇思怪想無處不在。看似隨性而敘,卻不難發現書中每個故事的結構都規劃得極為巧妙。如果有人對我說:「給我講個故事唄?」我一定會拿起這本書,從第一篇開始讀,不管我讀多久,對方大概都不會打斷我,只要他愛聽故事。

但這裡不是瑞典,而是悶熱的中東。只需在這裡待上一周,你就能明白怎樣才會辦成事——確切地說,是怎樣才會辦不成事。巴勒斯坦人曾經友好地提出請求,想要得到一個國家。他們得到了嗎?連屁都沒有得到!於是,他們換了個方式,讓孩子做人體炸彈,襲擊公共汽車上的乘客。結果,世人開始聆聽他們的聲音了。被迫遷移的民眾想要對話,有誰理會了嗎?根本沒有!於是,他們開始採取暴力手段,用滾油潑邊境上的巡邏士兵。結果,他們立刻引起了世人的重視。在這個國家,不管在政治、經濟領域,還是在爭搶區區一個停車位上,強力就是一切。我們只聽得懂一種語言,那就是暴力。《突然,響起一陣敲門聲》

NO.28 《殺死一隻知更鳥》【美】哈珀·李 / 著 高紅梅 / 譯

譯林出版社

2017.11.9-2017.11.16

哈珀·李《殺死一隻知更鳥》

作者以小女孩斯庫特的視角講述發生在梅科姆鎮上的故事,由於文中涉及了很多關於陪審團制度、種族歧視、複雜的宗教派系等美國的特色文化,也可以看作是講述關於美國的故事。書中塑造的偉大的父親形象——阿蒂克斯——幾乎是個完美的人(我想像的都是格里高利·派克的樣子),斯庫特和傑姆真幸福!

總體而言,這是一部魅力十足的小說,嬉笑怒罵都非常具有感染力,閱讀過程中多次眼眶濕潤,我真是個多愁善感的人啊。難怪哈珀·李會在盛名之下選擇封筆,正如她說的:「有過這樣一次,還有什麼可寫的?」

讀完之後,我把這本書借給了一個調皮的學生,希望對他會有幫助。

在我能和別人過得去之前,我首先要和自己過得去。有一種東西不能遵循從眾原則,那就是人的良心。—— 阿蒂克斯

NO.29 《白夜》【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 榮如德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7.11.20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夜》

全書中大多是『虛妄的幻想』和揪心的追憶,真正歡欣愉悅的場景不過寥寥幾頁。雖然這份欣悅只維持了『一分鐘』,但已足夠這位孤獨的幻想家『受用整整一輩子』了。

我是一個幻想家;我在現實生活中擁有的太少了,所以我把像現在這樣的時刻看得非常珍貴,不可能不在幻想中重溫這幾分鐘。我將在幻想中度過整整一夜、整整一星期、整整一年。《白夜》

NO.30《天才的編輯》A.司各特·伯格 / 著 彭倫 / 譯

理想國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7.11.16-2017.11.24

A.司各特·伯格《天才的編輯》

本書是傳奇編輯麥克斯韋爾·珀金斯的傳記。就如馬爾科姆·考利所說的「傳奇故事就像一顆加斯科涅的橡樹周圍的松露一樣聚集在他周圍」,菲茨傑拉德、海明威、沃爾夫等傳奇人物一直在他的周圍,與他交往密切。然而即便置身於眾多天才之間,他依然是最獨特的那個人,他有一種氣質,「當周圍所有人都驚慌失措時,他始終保持頭腦清醒」。

作為一名編輯,麥克斯似乎有魔法。他總能給作者一種信念,「當你有事情做的時候,你是世界上唯一能做這件事的人。」他的評論又總是那麼有效,「他有一套辦法,就像你把卵石拋進池塘,他把評論輕輕拋出來,其意味如漣漪一般擴散變大,直到觸動作者覺悟。」

麥克斯又不僅僅是編輯,對他的作者們而言,「他更像一個朋友,而不是什麼苛刻的工頭。他全方位地幫助他們。如果需要,他會幫助他們確定作品的結構;給書起標題,構思清情節;他可以是心理分析師、失戀者的顧問、婚姻法律師、職業規劃師,或者放款人。然而他總是堅守自己的信條:"書屬於作者"。」

當身邊的摯友親人一個個死去,六十多歲的珀金斯也變得越來越愛獨處;讀到他在重讀他與菲茨傑拉德的通信、托馬斯·沃爾夫的作品時,我也似乎感受到了他的那種「黯然神傷」。

在我看來,天才的作者常有,天才的編輯難得!

NO.31 《巴黎倫敦落魄記》【英】喬治·奧威爾 /著 陳超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7.11.23-2017.12.3

喬治·奧威爾《巴黎倫敦落魄記》

奧威爾的自傳體文學作品。奧威爾講述了自己在巴黎和倫敦的落魄生活。除有趣的敘述(奧威爾的作品可讀性都很強)外,奧威爾還在幾個章節中對當時巴黎倫敦的社會體制進行了一些思考,並具體體現在如何改變廚房小工和流浪漢的落魄處境。這本小說的出版,且不說英法殖民體制,首當其衝的當是時髦餐館和寄宿旅館的經營者。

NO.32 《放學後》【日】東野圭吾 /著 趙峻 /譯

南海出版集團

2017.12.3-2017.12.5

東野圭吾《放學後》

「誰都一樣,可能在無意間傷害別人。」確實如此。讀完身子冰冷,即使開著空調,也無濟於事。

NO.33 《通往威根碼頭之路》【英】喬治·奧威爾 /著 陳超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7.12.6-2017.12.9

喬治·奧威爾《通往威根碼頭之路》

本書第一部分是奧威爾對英國北方工業區做的社會調查報告,其中對礦工的工作和生活的細緻深入的描寫,給人一種人間地獄的觀感。第二部分奧威爾主講英國的階級偏見和南北差異,并力圖闡釋社會主義為何受到大多數英國民眾的排斥。作為一個英國典型的沒落中產階級,一名社會主義的擁護者,面對社會主義在英國遭到排斥的局面,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或者說建議)——他認為應該少一些充斥著專業術語的空談和廢話,少一些對機械化進步、機器文明等缺乏美感事物的宣傳,少一些對俄國盲目的崇拜;反之,應該多宣傳一些正義、自由和失業的危機。

他認為,真正的社會主義者是那些真心痛恨暴政和戰爭、嚮往自由和正義的人,而不是那些精通辯證唯物主義、向俄國屈膝奉承的人。

NO.34 《青春咖啡館》【法】帕特里克·莫迪亞諾 /著 金龍格 /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7.12.10-2017.12.11

帕特里克·莫迪亞諾《青春咖啡館》

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巴黎,有這麼一群人,他們一直在逃離,逃離高等礦業學校,逃離家人,逃離自己的工作任務……每一次與什麼人斷絕往來的時候,他們的心中都充滿了「沉醉的感覺」,每一次離別都是永別。就像露姬說的,「只有在逃跑的時候,我才真的是我自己」,這些孔岱咖啡館的常客一心要擺脫學習和工作的束縛,追求無拘無束的生活,尋找真正的幸福。然而,到頭來,他們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嗎?

NO.35 《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意】達里奧·福 /著 呂同六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7.12.11-2017.12.13

達里奧·福《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

一樁疑竇重重的死亡案件、一出啼笑皆非的荒誕鬧劇、一場精彩絕倫的百變魔法秀。我猜想在卡帕諾內劇院觀看首演的觀眾,在劇幕拉下後,不會馬上起身離開,而是拭去盈眶的笑淚,爾後陷入沉思。

真可謂「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啊!

NO.36 《人鼠之間》【美】約翰·斯坦貝克 /著 李天奇 /譯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17.12.14

約翰·斯坦貝克《人鼠之間》

在每個人都喜歡獨來獨往的世界上,兩人結伴而行顯得與眾不同。而正是這種陪伴,使他們永遠對生活心存夢想,夢想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地方,不再流浪。

經典!強推!

NO.37 《一個海難倖存者的故事》【哥】加西亞·馬爾克斯 /著 陶玉平 /譯

南海出版公司

2017.12.15

加西亞·馬爾克斯《一個海難倖存者的故事》

一個海難倖存者的自述,卻引發了專制機關的恐慌和憤怒,繼而採取一系列激烈的手段進行掩蓋和彈壓。本書被公認為非虛構文學的絕佳範本,在我看來,絕對名副其實。語言簡練而不失幽默感(這點像海明威);故事發展充滿懸念,多處出人意料的轉折使十天平淡的漂流生活不顯乏味;最關鍵的是,本書採用第一人稱視角敘述,全文客觀的表述,讓讀者對故事確信無疑。

新聞自由,還要等多久呢?

NO.38 《聖誕頌歌》【英】查爾斯·狄更斯 /著 楊舒怡 /譯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17平安夜、聖誕夜;2018元旦夜

狄更斯《聖誕頌歌》

真是一個美妙的聖誕故事,難怪梵高沒逢聖誕都要讀這本書。吝嗇鬼斯克魯奇在遇到馬利的鬼魂和三個精靈後,成功翻轉了自己的命運。結局皆大歡喜!聖誕節就該這麼過!每一天都該這麼過!

NO.39 《向加泰羅尼亞致敬》【英】喬治·奧威爾 / 著 陳超 /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7.12.16-2018.1.2

喬治·奧威爾《向加泰羅尼亞致敬》

讀罷此書,再一次對奧威爾肅然起敬。他在批判各種不實宣傳(甚至是顛倒是非的誹謗)時所表現出的縝密的思維,他在戰場上面對死亡的從容;他對馬聯工黨及戰友的忠誠,對加聯社黨的兩面三刀和黨同伐異以及他們採取的類似格別烏和蓋世太保的恐怖行動的憤慨和不屈;他在逃離西班牙後仍對西班牙及它的人民懷有好感;他的樂觀幽默,他的正直善良,以上種種都是多麼難能可貴的品質啊!值得一提的是,奧威爾在本書中表達出了對極權體制的反抗情緒,這大概算是《1984》的寫作內驅力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嘉張讀書筆記 的精彩文章:

TAG:靜嘉張讀書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