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講感情,其實我們越來越冷漠

講感情,其實我們越來越冷漠

by:llllfy_

/01/離婚,盛行的迴避

似乎90後著了什麼魔,總是無數次被推上風口浪尖。一會兒被出家,一會兒被禿了,這次又輪到被離婚了。

看到《第一批90後已經離婚了》這樣的標題,發現部分單身大齡青年其實都還蠻激動的,自然的轉發給這些年逼婚的親友,「看看,這結了也保不齊離還催什麼呢。」

確實從民政局每年發布的離婚數據來看,離婚率確實是一年比一年高,數字也很可觀。從2013年依法辦理離婚的130萬對到2017年的180萬對,而結婚數據卻從2013年的710萬對連年下降到2017年560萬對。

在這些數以萬計的數字背後,又隱藏了多少不舍、無奈,亦或許慶幸,解脫的情緒。這樣的他們到底是經歷了什麼,才會下決心做回熟悉的陌生人。

/02/TA們的「說」

趙媛子:

我是1990年生,卻已離婚兩年。我結婚很早,過了一段雞毛蒜皮的日子,卻發現彼此都沒有融入到彼此的精神里,離婚後我長出一口氣,終於可以重新選擇自己的人生,希望不要苟活,不會將就,希望我能找到正確的婚姻方式。

-

知乎網友:

小朋友8個月的時候,吃東西特別慢,有一次喂完小朋友差不多花了一小時,飢腸轆轆的我才剛開始吃沒一會兒,他就突然一甩手機,大概玩的不太爽,說 「 都幾點了怎麼還沒吃個沒完 」。 很慶幸已經離了婚。

-

匿名:

作為一個還在上學的94後的新婚少女,老公工作工作了好幾年,我還在上學,兩個人生活節奏的不同步,對婚姻生活帶來很多問題……很多時候在問自己:究竟是我們困住了婚姻,還是婚姻困住了我們?特別迷茫。

-

Jinger:

婚姻如人飲水,還是自己最清楚裡邊的複雜。就算提前商量好了又能怎樣,終究是借著感情過日子,而不是嘴上或紙上的規定……我們總是聽太多的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

匿名:

作為一名90後,還是個准媽媽,現在正徘徊在離與不離之間。婚後生活到至今,感悟太多太多,不要用戀愛的方式來過婚姻生活……一定要記住,婚姻嫁的不單單是老公,其實你嫁的是他的家庭、他的親人朋友特別是婆婆。

-

微量元素:

已經離婚快一年了,其實我們結婚也沒多久,只是覺得戀愛的時候好好的,一結婚真的感覺就變了,生活,思想,還有一堆雞毛蒜皮的瑣事和親戚。現在這一切都沒了,又回到了自由人,但誰說不會想念在一起的時光呢。

/03/時代下的我們

表面上看,各家有各家的問題,煩惱,好似只能冷暖自知。

有些即便生了孩子依然選擇離婚,反而覺得帶著孩子回家過自己的生活,更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也有悔恨不舍的,畢竟兩個人從相遇到步入婚姻,這其中的共同體驗是難以忘記的。

確實,作為獨生子女的我們這一代人,自我是從小就刻在骨子裡的,因為絕大多數人沒有在兄弟姐妹一同成長分享的經驗。

即便結了婚,也依舊是自己爸媽的掌中寶,一不順心,就可以回家。這種被獨生子女時代寵出來的壞毛病,導致我們有時候可能在追求自我,實現自我的時候忽視了責任,以及他人的感受。

雖說趨利避害是人類的本能,但逃避,怕麻煩似乎也快成為本能了。

有些人會選擇在感情的熱戀期,借著雙方這份美好的激情果斷決定邁入婚姻,而有些人則是會進入後期待激情退潮開始露出生活、共生的本來面目後再決定進入婚姻。其實無論你選擇在什麼階段什麼時期進入婚姻,對於兩個人的感情來說感情的各個階段都是必然要經歷的過程。

每個姑娘都懷揣著對理想婚姻的嚮往才做出這個人生重大的決定,這其實與男女雙方最初相見的時候那種而情不自禁想像美化對方的感覺差不多。可當生活的陰暗無情的潑向婚姻,退潮的時候,只留下兩個手足無措的男孩、女孩。

究竟是什麼在背後作祟,在每段感情感情里引起一起又一起的紛爭和矛盾呢?

/04/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情感問題

戀愛關係都是從初戀朦朧期開始的,這個時候的雙方都對彼此抱有好感卻相知甚少。不自覺就會捕捉對方創造約會條件,從中獲得愉悅、滿足。當彼此有了初步的了解加上對對方美好的幻想,這種半知半夢的迷戀被很多人稱之為「愛情」。

接下來就是所有人身心嚮往的熱戀共存期,輕微的一個肢體觸碰將雙方帶入到這段親密關係里,所謂「一吻定情」。這個時候的男女雙方几乎是形影不離,因為他們在彼此眼中找到了極其強烈的自我存在感。

雙方都在瘋狂吸收彼此所見即所得的優點,對周遭事物環境毫不關心。

而在這密切交往的過程中,雙方的本性和缺點就會開始顯露出來,這個時候,其中一些人就會因為這些對方與之前自己為之塑造的形象出現的差距,內心出現較大的落差,從而將情緒暴露反饋到日常相處中,一不小心,就結束了戀愛關係。

一般說來大多數人還是能夠承受這些落差的,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由互相愛慕到習慣對方的存在。我們開始把工作放首位,自稱回到生活的本質和正軌,在對方說話的時候玩手機,注意力開始漸漸從對方身上分散。

在這個時期女生往往與男生在內心的依戀與獨立兩者上分配不均側重不同。

這種人們自然的相互厭倦、淡漠,就好像我們日常對其他事物一樣,那些曾經為之痴迷的收藏,為之迷戀的音樂,愛不釋手的包包、衣服。

可能會想為什麼人與人的相處、喜愛,變成了成人與物的情感過程?難道成為熟悉的陌生人是必然結果,能長久只是看有多大的耐心?

其實興趣和感情的缺失並非必然,厭倦的情緒在感情中很複雜又充滿變數。它會出現是由於我們覺得被對方傷害了,從而感到憤怒和不安,並且沒有找到向自己或他人發泄的機會。

/05/冷漠的背後

關係的冷淡其實是感情受挫的一種表現,是一種應對內心麻木的防禦機制。你可能會產生質疑,畢竟,也許雙方都沒有意識到對方在傷害、激怒彼此,覺得這種說法讓我們的伴侶妖魔化,這是不對的。

但戀愛關係中的我們與日常關係中的我們是不一樣的,或許日常生活中我們機智,樂觀,堅強,但在感情里,我們內心是非常容易受傷的。這個內在的自我就好像是個剛出生的寶寶,而正是這個脆弱的寶寶指引著我們的心,是我們產生了對愛的需求和想法,即使當我們變成年邁體弱的老人。

一個臉上沒有被問及的痘痘;一個睡前對話未得到反饋忽視;一個沒有及時得到答案的求助;一次被感覺理所當然的付出。這對成年人來說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我們並不以成年人身份相愛。在感情里的我們都是卸下防備,弱化版的自我,這些小小的失落都足以傷害到戀愛中情緒化的寶寶。

理想情況下,我們會理智的指出問題所在,並解釋這是多麼令自己失望受傷的行為,而在身陷在情緒與自我冷靜矛盾中的寶寶往往會保持沉默,選擇原諒,迴避自身的敏感。但其實它並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僅僅感受到很痛,不舒服,被迫的自我保護,這在行為上就會表現為神情冷漠。

因為成熟的我們會認為向對方說出:「我覺得你不關心我工作時候有沒有按時吃三餐。」這樣類似的小事是丟人的,幼稚的;亦或者,「為什麼你不能主動陪我去看我想看的電影」,這些都是雞毛蒜皮的事,成年人不該斤斤計較。

而這些從熱戀期後開始積累的小情緒,小失落,都會在後期的感情階段里轉變成另一種成人式情緒反饋,我們學會了嘲諷,學會了忽視,變得易怒,糾結於不相干的瑣碎,不想要性生活。長此以往,兩個人的心中便只剩埋怨,眼中就只有對方的缺點。

實則卻不知道究竟為何會變成這樣,於是把所有的成人情緒放大,暗示自己不受重視、不被愛,不斷回饋給對方自身的陰暗面,試圖證明自己不屬於對方,而起到自我保護作用。

終於,當兩個人忍耐到極致想要分開的時候,很自然的就會歸結於不夠愛,性格不合,人本性不行。

/06/愛其實沒那麼複雜

其實歸咎來歸咎去,回想一下就有答案。相愛的我們時刻都在展示自己完美的一面,一旦當我們陷入不安的情緒,為了自我保護就會儘力展示自己的「 壞 」,於是愛情就變得不再可愛。

想起一個外國視頻,女友問男友相不相信soulmate,男孩子客觀的為她算了一組數據,如果他們沒在一起,按照他們國家80萬人口的基準推算女生可能遇到她的soulmate最後的概率是0.53,是,還不到一個人,還不包含變數X。

到2017年為止,世界人口75億,而中國就佔了14億人口。這麼龐大的人口數據,按平安活到80歲來算這輩子我們大概可以遇到三千萬人,相識人數會在三千人左右,即千萬分之五的概率。

而你的另一半只會產生在這三千人里,想想,去掉一個性別,即便你一生博愛會愛上幾個人,但只有相愛才可能能在一起,這樣的人會有幾個?並且在一起並不是一切的結束,只有再經歷了各種變數的刺激下才有可能步入婚姻。

相遇已是如此之難,能夠相遇、相愛、攜手婚姻更是需要不可思議的機緣。每個人與其伴侶都是從怦然心動走到一起,思前想後邁入了婚姻,還可能經歷了懷孕分娩的肉體折磨,這些過程再怎麼也幾乎耗費了大半個青春。

為什麼要對自己的青春輕易反悔,為什麼要輕易放棄一段來之不易的經歷?一輩子說短不長,若不想浪費人生,想要收穫一份穩定、健康的感情,在充滿快樂滿足的感情的同時收穫自我,也未嘗容易,卻也容易。

最終或許更多的是自我的考驗。

擁有一個快樂、純粹、健康的親密關係

能讓人獲得身心的滋養

無論心中需要實現多少人生理想

在這匆忙的一輩子里能有這樣一次情感體驗

想必每個人都不會拒絕

想好好愛就帶TA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我希望,餘生能夠與你相處不累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