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人生就像打怪,升級要靠裝備

人生就像打怪,升級要靠裝備

導語:

有人說,人生就像一個不斷打怪升級的遊戲,

不管是菜鳥練級,

還是高手要持續進階,

都需要裝備的加持。

而每一個佛子,在踏入佛門的那刻,

也會收到釋尊親自為寶寶們訂做的「超級裝備」:

——適合出家、在家人不同的戒律。

這些戒律,初看好像是束縛,

實則是黃金聖鬥士的聖衣,

是能帶你一路通關的「法寶」。

佛教用四條戒律——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作為根本戒,對佛教徒做了最低的行為要求,從古至今沒有變更過。而到了今天,它的意義已不再局限於佛教內部,德國全球倫理基金會秘書長斯蒂芬?施倫索格在一次演講中,就以此為基礎形成了四種通用的文化訴求。

一,殺or不殺?

第一,不殺!

不殺,是對非暴力文化,以及尊重所有生命的訴求:「你不殺——也不會折磨或傷害任何人。」

全世界的人們都認為,殺人是大罪。佛教教義將遮止這一惡行排在首位,認為是第一善法,就是基於對生命的尊重,佛教認為,當你以自己為起點去看待其他生命,看待自己對待他人的行為時,就能理解:我們是那麼珍惜自己的生命,認為它珍貴,那麼其他的人呢?一樣的!其他的生命呢?也一樣的!因此,凡是生命都是尊貴的,不能殺害!

二,取or不取?

第二,不取!

也叫不盜,是對團結文化,以及公正經濟秩序的訴求:「你不可偷盜——也不可貪污,不可利用、賄賂任何人。」

所謂偷盜,就是把別人的東西拿來據為己有。貪污可以說是最嚴重的偷盜,不偷盜就是廉潔。為什麼是團結文化呢?我們知道,很多矛盾都是因為財物起的。比如,幾個人合夥賺了三百塊錢,分的時候一定要各得其所,分得清清楚楚,否則就會出現爭執,不團結了。所以,也不能偷盜。

三,騙or不騙?

第三,不騙!

也叫不妄語,是對寬容文化,以及誠實生活的訴求:「你不可說謊——也不可欺騙、掩飾,或私自操控。」

不說妄語的人有誠信感。在藏地,愛說謊的人,一般別人上過一次當,就會防著他了。我想很多地方也是一樣的。

四,色or不色?

第四,不色!

也叫不邪淫,他們理解為,是對以責任文化處理性行為的訴求:「你不可犯姦淫。」

這一條是維護家庭和合的重要條件。你們也知道,現在很多家庭里出現的不信任、不和睦,就是邪淫導致的。

五,外掛

把這四條做好了,再加上不飲酒、不抽煙,這是兩項健康文化,那我們的人生就會相當清凈和圓滿了。

六,通關

其實哪裡沒有戒呢?它不過是規範行為的準則而已。做人做事的層次越高,「戒」也越多,這是很自然的事。戒律說起來是這個不準、那個不準,好像很束縛,實際上不是,你看得懂,它是真正在保護你。只要你守得好,它會幫你提升做人及修行的素質。我從來沒有看到這種現象:戒守得越來越好,人卻變得越來越可憐。

因此,用適度的戒守護行為很重要,尤其是在今天。

摘自《信仰、科技與法律——四川大學演講》

轉發於智悲講堂微信平台

佛教與科學|念力強大神奇的作用,不信可以試試!

開示|藏傳佛教的修行和學習(1)

開示|藏傳佛教的修行和學習(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桂林菩提 的精彩文章:

TAG:桂林菩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