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賀淦蓀論樹石盆景

賀淦蓀論樹石盆景

賀淦蓀論樹石盆景

盆景是以樹、石為主要用材,藉以表現自然、反映社會生活和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活的藝術品。源遠流長,它以飽含詩情畫意、講求神韻和意境的藝術特色,聞名於世。因此我們主張動勢盆景的造型應該是「創意為先、以動為魂,」在深化單體造型的基礎上,沿著「樹石」、「叢林」、「組合多變」的方向發展。現就發展提出管見,以供研究,並為之鳴鑼開道。

賀淦蓀論樹石盆景

賀淦蓀論樹石盆景

中國盆景的分類和評比,常分為、和三大類。這種分類法有待進一步研究(本文不作專述)。因樹樁盆景(應為或植物盆景)是指用材而言;山水盆景是按表現題材而論;而微型盆景則是按大小規格而分的。類型不同,不宜相提並論。就用材而言,應為樹木盆景和。「山水」泛指「風景」,樹木也含其內,過於籠統;而微型盆景之主要內容,仍為樹木、山石等項,就其形式結構而論,應為組合盆景,它是與單體盆景相對而言的。今天我們所談的「樹石盆景」是指在用材上走「樹石結合」之路;在結構上走「樹石」、「叢林」、「組合多變」之路。「樹石盆景」應為獨立的盆景類別,列於盆景之研究、製作、品評和發展。過去樹石八駿圖正由於在評比中分類模糊,票不集中,致使初評未顯,乃為實例。因此我們要大聲疾呼:「樹石結合好處多」,現分述如下:

賀淦蓀論樹石盆景

(一)有利於充分表現大自然丰姿神采

大自然氣候和地殼運動所形成的大幹世界、景象萬千。作為有生命的樹木花草和它賴以生存的水土石岩,風晴雨雪的魚水關係、息息相關,是永存而不可分開的。,雖可一樹一石的單獨製作和欣賞,但大自然的丰姿神采,常常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只有樹與石的結合,形與神的交融,才能豐富自然景觀、全面展現天趣。諸如「懸岩百丈冰,有花枝俏」能展現險峻之美。如沒有懸岩百丈冰之險&div ide;怎展斗雪花枝之俏?「楊柳岸,曉風殘月」能顯清逸之神,如沒有芳草長堤,怎托楊柳迎風之韻。只有樹石結合,才能各領風騷。在盆景製作中累見樹石結合,惟妙惟肖,堪稱佳晶。如「石旁樹根奔騰」,想是山洪過後。「石上樹動枝搖」方知山雨欲來,皆用樹石刻畫物象內在聯繫,展現大自然之丰姿神采。

賀淦蓀論樹石盆景

(二)有利於弘揚民族文化

華夏民族自古崇尚自然,熱愛自然,從來以大自然,社會生活為藝術創作的泉源。人們熱愛樹石、表現樹石、頌揚樹石、寓情於樹石蔚然成風。通過寫形、寫性、擬人、移情、以達到抒情、傳神的藝術境界。樹石文化是祖國民族文化的瑰寶,它將科學、美學;將植物栽培、、造型藝術和文學融於一體。以樹石為題材,文學去描寫它,繪畫去描繪它,盆景去反映它,使詩、書、畫、盆景融於一爐,諧調統一,獨具民族特色。翻開歷史,無論散文、遊記、詩詞歌賦,還是繪畫的論述,盆景的製作,樹石結合的實例,信手拈來,比比皆是,不勝枚舉。諸如「層巒聳翠,上出重霄」(王勃)。「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陶淵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王羲之)。詩歌中的「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王績)。「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睛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崔灝)。繪畫理論中的「蓀木當先,峰巒居後」。「山為骨格,林木是山眉目」,「山為骨、水為血脈、樹為衣裳」「山因水活,樹使石生」。可見人們欲表現自然景觀、無不將樹石緊密相連。尤其盆景製作,自古就是樹石結合。眾所周知:唐章懷太子墓壁畫中所子示侍者手捧的就是樹石盆景。王維「以黃瓷斗貯蘭蕙,養以倚石」,是為蘭石組合小品。王十朋的「岩松根銜拳石」。可算松的附石盆景。而陸遊的「壘石作小山……波影倒松楠……」則是有山有水的樹石叢林盆景了。由此可見探討樹石盆景,並非標新立異,而是要弘揚民族樹石文化,把老祖宗的寶貴遺產發揚光大。把樹石盆景的發展,提高到重要位置。

賀淦蓀論樹石盆景

賀淦蓀論樹石盆景

(三)有利於展現民族藝術特色

中國盆景的藝術從中華民族審美觀念、藝術的追求逐步發展起來的。它特色是講求盆景作品的自然神韻和意境美。它源於自然而高於自然,飽含詩情畫意。把自然之神與作者之神融於一體。把自然美和藝術美融於一爐。使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高度結合,以達到神形兼備,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樹石結合能充分展現這一特色。如蒼松壽石常為「益壽延年」之頌。倚石,具有「富貴壽考」之贊。蘭石圖以示「萬世流芳」。竹石圖,則取「竹之剛節、石之骨氣」以言志抒情。皆能展現情景交融之美。然而大幹世界,題材廣泛,景象萬千,單一的樹石孤賞和固定模式的表現,皆有其局限性。一木不能成林,一峰不能泰華千尋;只有叢林方能聯想「茫茫林海」,只有群峰方能展現「萬水千山」。只有樹石組合,方能同時展現「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存在決定意識,聯想是有條件的,只有,見「景」,才能生「情」,才能引人入勝、耐人尋味,發人情思,才能達到「景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感染,因此樹石結合是全面表現自然美的物質基礎。是深入創造意境美的重要途徑。是表現中華民族特色良好形式。

賀淦蓀論樹石盆景

賀淦蓀論樹石盆景

(四)有利於展現時代精神

中國盆景歷史悠久。它溯源於秦漢,興盛於唐宋,充實完善於明清,但真正得到全面發展還數今朝,尤其近二十年來,起到質的變化。它的特點是:盆景活動由少數人、少數部門、少數地區發展到全國,成為全民性的藝術活動。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組成部分。盆景的藝術創造和藝術鑒賞都由人民大眾來開展。但盆景的審美意識、製作技藝和鑒賞標準,都受歷史的局限性影響,存在許多需待改進問題。如選材上追求奇特枯古,貪大、求稀;造型上拘泥於固定模式、規則式和象形式;題名上的搬弄詩文、名實不符:對創造意境美不知所措、或神乎其神。品評上,用老的清規,嚇唬新人。另一方面,城市建設一日千里,人民熱愛自然卻遠離自然,迫切要求回歸自然。因此要求在舉材上真實性產替獵奇性;造型上自然式多於規則式;在鑒賞上,喜愛新的現代題材和健康、活潑、舒展,流暢、自然、清新的藝術風格;使盆景藝術真正走向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方向,成為人民喜聞樂見、雅俗共賞的藝術形式。這是當今人民之所需、時代之所需。因此樹石盆景最能充分表現大自然的丰姿神采、滿足人們崇尚自然、回歸自然的審美心態。樹石造景最具有自然景觀的直觀性,可接受性,給人以真實感和親近感。此外,由於時代前進,表現題材日益增廣,人們欣賞意識提高,樹的單一而抽象,石的枯寂而少生氣,難展時代,新貌。只有走樹石叢林,組合多變之路,方能推陳出新,展現出:「洪水聽使喚、高峽出乎湖,野嶺聳危樓,荒山披新裝」的嶄新宏圖。

賀淦蓀論樹石盆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