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莊子 南華經全集 第二十六篇 外物 第一章·外物不可必,循道盡天年

莊子 南華經全集 第二十六篇 外物 第一章·外物不可必,循道盡天年

第一章·外物不可必,循道盡天年

【簡注】

外物不可必[1],故龍逄誅,比干戮,箕子狂,惡來死,桀紂亡[2]。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於江[3],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4]。人親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愛,故孝己憂而曾參[5]。

木與木相摩則然,金與火相守則流[6]。陰陽錯行,則天地大絯,於是乎有雷有霆,水中有火,乃焚大槐[7]。有甚憂兩陷而無所逃[8],螴蜳不得成[9],心若懸於天地之間[10],慰暋沈屯,利害相摩,生火甚多,眾人焚和[11]。月固不勝火,於是乎有僓然而道盡[12]。

[1].外物不可必:不可必:不能有必然的標準。《疏》:域心執固,謂必然也。夫人間事物,參差萬緒,惟安大順,則所在虛通。若其逆物執情,必遭禍害。《釋文》:外物:王云:夫忘懷於我者,固無對於天下,然後外物無所用心焉。若乃有所執為者,諒亦無時而妙矣。

[2].故龍逄誅,比干戮,箕子狂,惡來死,桀紂亡:龍逄:關龍逄páng:夏桀王荒淫無道,關龍逄直諫而被殺死。比干:商紂王叔叔,因力諫而被殺害。《疏》:龍逢、比干,外篇已解。箕子,殷紂之庶叔也,忠諫不從,懼紂之害,所以徉狂,亦終不免殺戮。惡來:殷紂王的媚臣。《疏》:惡來,紂之佞臣,畢志從紂,所以俱亡。桀:夏代最後一個君主,名履癸,為商湯所滅。紂:商朗的最後一個君主,被周武王打敗而自焚。《注》:善惡之所致,俱不可必也。

[3].故伍員流於江:伍子胥,吳王夫差大夫,因勸諫夫差拒越求和,停止伐齊,被夫差賜劍自刎,其屍體被扔在江中。

[4].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蜀:蜀為當時周的一個小邑,在今河南禹州市西北。碧:《疏》:碧,玉也。《釋文》:為碧:呂氏春秋:「藏其血三年,化為碧玉。」郭慶藩曰:太平御覽八百九引司馬云:「萇弘忠而流,故其血不朽,而化為碧。」《注》:精誠之至也。《疏》:而言流江者,忠諫夫差,夫差殺之,取馬皮作袋,為鴟鳥之形,盛伍員屍,浮之江水,故云流於江。萇弘遭譖,被放歸蜀,自恨忠而遭譖,遂刳腸而死。蜀人感之,以匱盛其血,三年而化為碧玉,乃精誠之至也。

[5].人親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愛,故孝己憂而曾參:孝己憂:孝己殷高宗的兒子,受後母虐待,憂苦而死。《疏》:孝己,殷高宗之子也。遭後母之難,憂苦而死。曾參悲:字子輿,孔子弟子。《疏》:曾參至孝,而父母憎之,常遭父母打,鄰乎死地,故悲泣也。《釋文》:曾參:李云:曾參至孝,為父所憎,嘗見絕糧而後蘇。《注》:是以至人無心而應物,唯變所適。《疏》:夫父子天性,君臣義重,而至忠至孝,尚有不愛不知,況乎世事萬塗而可必固者!唯當忘懷物我,適可全身遠害。

[6].木與木相摩則然,金與火相守則流:相摩xiāngmó:相互摩擦。然:即燃。《疏》:夫木生火,火克金,五行之氣,自然之理。故木摩木則火生,火守金則金爍。是以誠心執固,而必於外物者,爍滅之敗。

[7].陰陽錯行,則天地大絯,於是乎有雷有霆,水中有火,乃焚大槐:絯hài通駭:驚動。水中有火:雨中有閃電。《疏》:水中有火,電也。焚:焚燒。大槐:大樹。《疏》:乃焚大槐,霹靂也。《注》:所謂錯行也。《疏》:陰陽錯亂,不順五行,故雷霆擊怒,驚駭萬物。人乖和氣,敗損亦然。

[8].有甚憂兩陷而無所逃:有:過分。憂:憂傷。兩陷:陷於陰陽,象徵人心陷於陰陽。《釋文》:兩陷:司馬云:兩,謂心與膽也;陷,破也。畏雷霆甚憂,心膽破陷也。《注》:苟不能忘形,則隨形所遭而陷於憂樂,左右無宜也。《疏》:不能虛志而忘形,域心執固,是以馳情於榮辱二境,陷溺於憂樂二邊,無處逃形。)

[9].螴蜳不得成:螴蜳chéndūn:怵惕不安。《疏》:螴蜳,猶怵惕也。不得成:《注》:矜之愈重,則所在為難,莫知所守,故不得成。《疏》:不能忘情,心懷矜惜,故雖勞形怵慮,而卒無所成。《釋文:言怖畏之氣,忡融兩溢,不安定也。

[10].心若懸於天地之間:《注》:所希跂者高而闊也。《疏》:心徇有為,高而且遠,馳情逐物,通乎宇宙。

[11].慰暋沈屯,利害相摩,生火甚多,眾人焚和:慰暋沈屯:暋mín:煩悶。沈chén:沉。屯zhūn:難。《注》:非清夷平暢也。《疏》:遂心則慰喜,乖意則昏悶,遇境則沈溺,觸物則屯邅。既非清夷,豈是平暢?利害相摩:相摩xiāngmó:相互摩擦。生火甚多:心火甚多。《注》:內熱故也。《疏》:夫利者必有害,蟬鵲是也。纓纏於利害之間,內心恆熱,故生火多矣。眾人焚和:眾人:《疏》:眾人,猶俗人也。焚(:《疏》:焚,燒也。和:眾人焚燒心中的和氣。《注》:眾人而遺利則和。若利害存懷,則其和焚也。《疏》:不能守分無為,而每馳心利害,內熱如火,故燒焰中和之性。

[12].月固不勝火,於是乎有僓然而道盡:月固不勝火:月:人心的清明。火:內心的焦急。《注》:大而暗則多累,小而明則知分。《疏》:月雖大而光圓,火雖小而明照。諭志大而多貪,不如小心守分。於是乎有僓然而道盡:僓然:僓通隤tuí:崩壞、敗壞。《疏》:僓然,放任不矜之貌。道盡:天性喪失、中途夭折、不能盡天年。《注》:唯僓然無矜,遺形自得,道乃盡也。《疏》:忘情利害,淡爾不矜,虛玄道理,乃盡於此也。

【串講】

龍逄、比干、箕子向來被尊為好人,惡來、桀紂向來被當成壞蛋,可是都難免於禍害,這是為什麼呢?

外在的事物不可能有定準,所以龍逄被斬,比干被殺,箕子佯狂,惡來身死,桀紂滅亡。君主沒有不希望他的臣子盡忠的,可盡忠未必能取信,所以伍子胥屍體被漂流江上,萇弘屈死於蜀地,萇弘的血保藏三年而化為碧玉。父母沒有不希望子女盡孝的,可孝順未必就是愛,所以孝已憂苦而曾參悲傷。

木與木相摩擦就燃燒,金與火相煉就溶化。陰陽交錯而行,則天地驚動,於是乎雷霆發作,雨中帶電,焚燒大樹。有人過分憂慮陷入厲害兩端而無所逃辟,怵惕不安而一無所成,心像懸在天地之間,憂鬱沉悶,利害摩擦,內心焦灼甚多,眾人焚燒了心中的和氣。心靜不能戰勝心火,乃至導致精神崩壞而不能享盡天年。

【評述】

「臣之忠」未必能夠取信於君,「子之孝」未必能夠見愛於親,這是因為「外物不可必」。道的無窮,天的玄妙,土金水木火的相生相剋,變化莫測,陰陽互根,即使聖人也難以把握。因此,唯有順應自然,尊道貴德,才能盡享天年。

思考題

你怎麼理解「外物不可必」?

楊郁,名凡用,中華傳統文化資深研究型獨立學者,主要著作有《易經新學》、《易經的智慧》、《易卦易辭易林》、《老子新學大全集》、《莊子全集》、《老子-道德經全集》、《莊子-南華經全集》、《王陽明-傳習錄全集》、《老學六經》等各類若干種。致力於《天人國學》、《中華誠學》之研究和推廣。

《天人國學銘》

楊郁

無形無名道為體,

有形有名德為用。

無善無惡為上德,

有善有惡為下德。

《中華誠學》

楊郁

無誠無偽之謂性,

有誠有偽之謂教。

盡性窮理曰誠明,

窮理盡性曰明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人國學清夢課堂 的精彩文章:

TAG:天人國學清夢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