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華背後是空洞——不僅僅是故事,也是電影本身
南方影視傳播研究中心
本片由澳大利亞導演巴茲.魯赫曼執導,改編自菲茨傑拉德的同名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雖說巴茲專註於每一個細節,派對上的眼鏡男、精緻瘋狂的舞女、奢華高調的傢具等等,極力還原了原著,但也因為太注重對細節的捕捉,整部片的故事性不強,缺乏了內核,更像是一部展現奢靡生活的mv,而非對蓋茨比感情經歷的訴說。
缺乏內容的特寫鏡頭
本片有大量的特寫鏡頭,對奢華的傢具、對碼頭的綠色燈塔、對蓋茨比的眼神的刻畫……這些特寫鏡頭的確呈現了生活的奢靡,以及蓋茨比的深情,可鏡頭太過緊湊,而又重複,整部片下來,留在觀眾心中的是無數鏡頭,與感情似被牽引又不知去往何處的茫然,而非一個完整的故事線,一段深深的感嘆。
其中燈塔的鏡頭最甚,該片一開始就是燈塔的綠色燈光在閃耀,在後面的情節中也多次出現,復現蒙太奇手法的運用雖是強調了燈塔的重要性——蓋茨比對黛西深情的象徵,可我認為,巴茲導演對燈塔的刻畫是一大敗筆。燈塔的每一次出現,太過刻意,像是在不斷地提醒觀眾:燈塔很重要,看它,看它。而且每一次出現都佔了十幾秒甚至更多的時間,配以「我」的訴說,這樣只會讓觀眾不斷地跳戲,無法沉浸於故事情節之中。我相信導演是在有意的還原原著,但電影和書本畢竟不同,他們呈現故事的方式也不同,身為一個導演,應該適當的調整、創新,才能讓電影散發自身的魅力。
不夠融洽的音樂
本片大量使用背景音樂,以烘托派對的瘋狂,和蓋茨比的各種情感。但是《了不起的蓋茨比》的故事背景是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淘金熱的美國,本該用那個年代風靡的爵士樂更為合適,但音樂製作人Jay-Z選擇大量使用現代流行樂,雖然也很用心地刻畫出了浮華空洞的奢靡生活,可在演員的服飾妝容等都尊重年代的時候,現代流行樂的使用難免讓觀眾跳戲,彷彿穿越。這是一次大膽嘗試,但不夠成功。
一個導演對於一部電影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改編的同時想著儘力尊重原著也是一種致敬,但書的敘述框架畢竟更為自由,它可以深入每一個細節力求真實,可時長有限的電影卻不能,導演應該想著怎麼樣才能更好地去講一個故事,打動更多人。
希望好好講一個故事的好電影越來越多。
本期作者
郭訪冰
當我就是我。
編輯:王銳欣 審稿:劉予璇
※在All Inclusive從早喝到晚的節奏,你跟得上嗎?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