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被人認為是王佐之才,果不其然成為大才,結局卻悔恨而終!
其實如果熟讀三國就會發現,真正的曹營決策者是王佐之才荀彧,雖然他不常常在第一線出現,但曹操早期的大動向都是他策劃的,如剿黃巾壯聲威,挾天子令諸侯等等決定曹營動向的大策略。他一直鎮守後方,為曹操前方作戰定下一個良好的戰略策源基礎。曹操的幾場戰役的主要策劃者就是他。
個人資料:
荀彧:(163—212)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曹操部下謀臣,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官至漢侍中,守尚書令,謚曰敬侯。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數十年,後人敬稱他為「荀令君」。
荀彧從小就被人認為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後辭官回鄉帶領族人遷到冀州。荀彧認為袁紹終不能成大事,便去東郡投靠曹操,曹操非常欣賞他,把他比作張良並任他為司馬,那年荀彧二十九歲。曹操攻打陶謙時呂布襲取了兗州,荀彧臨危不懼單身前往說退豫州刺史郭貢的數萬人馬,並與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不久呂布敗走,荀彧又勸說曹操迎接漢獻帝,因此被升為侍中、尚書令。
曹操與荀彧:
對曹操來說,荀彧就是那個年輕時約定好要共享人世繁華,卻因為各自的夢想,沒能相守到最後的人。東漢末年,天下紛爭,漢室將傾。眼看著黎明百姓受苦,自己一身才華卻無法施展,於是荀彧來到了曹操的身邊。兩個人很快起了化學反應,曹操對荀彧的信任也遠超其他人。
正是由於荀彧智能的全面和細緻,所以我們看到他不僅能提出正確的戰略戰術、給予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正確政治方針,還能分撥糧草、舉薦賢能,可謂樣樣皆通,樣樣皆精。因此善於用人的曹操往往讓他做後方的總調度官,成為自己在外出征強大的後盾。
官渡北方之戰,袁紹四世三公,帶甲十萬,氣勢洶洶而來。彼時曹操新敗呂布、袁術,但身處四戰之地,危機四伏。
在曹操猶豫不決之時,荀彧上「四勝四敗」的奏疏,幫助曹操看清了袁紹強大的外表之中隱藏的弱點,堅定了曹操必勝的決心。
於是曹操親帥精兵猛將前往官渡迎戰,而獨留荀彧固守後方。戰爭到最後打的都是後勤,前線將士的糧草、兵器、箭枝、馬匹消耗無算,需要後方源源不斷的運送物資到前線。荀彧坐守許昌,獨撐大局,讓曹操可以安心的在前線與袁紹周旋。
於是兩人勠力同心,獲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戰勝了北方最大的敵人,為統一北方掃除了最大的障礙。
可惜隨著共事的時間越來越久,曹操的霸業越做越大,兩個人的理念終究是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荀彧想要的,是把漢室這將傾的大廈扶正;而曹操想要的,是自己的王圖霸業。
於是兩個人漸漸產生了隔閡,但是對於他們各自的夢想來說,仍然有著共同的敵人,他們彼此仍然需要著。於是他們互相攙扶著,又走了一段路。
我們看荀彧當時給曹操提出的三大綱領:奉主上、秉至公、扶弘義,這三大綱領強調的是什麼呢?強調的都是必須堅守道德和正義,都強調這個。所以荀彧的三大綱領它不是策略,不是謀略,是理想,是綱領,說到底就是要維護漢室,維護大漢王朝。而且荀彧對曹操寄予厚望,他認為曹操有這個能力。曹操也有這個理想,因為董卓之亂的時候是曹操首倡義兵,關東聯軍的時候只有曹操和孫堅去打董卓,是一個愛國愛民的亂世英雄,荀彧的理想就是輔佐這樣一位英雄把國家重新平定下來,讓大漢王朝延續下去,這是荀彧的理想。
但是荀彧沒有想到人是會變的,隨著曹操的功勞越來越大,他的權力也越來越大;隨著他的權力越來越大,他的野心也越來越大。到了他決心要封魏公、建魏國的時候,政治上極為敏感的荀彧馬上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認為這個時候曹操和皇帝的關係將發生根本的變化,因為他一旦封了魏公,他就要建立一個獨立公國,這個獨立公國和大漢王朝的關係將是國與國的關係,它不是中央和地方的關係了,它是國與國的關係了,曹操跟皇帝是公爵與皇帝的關係。
終於荀彧等來了一盒齋飯:
在這樣一種不能接受的情況下,他就面臨著自己命運和道路的選擇,怎麼辦?但是無可選擇。他怎麼呢?他現在發現曹操不是他能寄予厚望的人了,誰是?劉備是?就算劉備是,他能投奔劉備嗎?他這個時候還能投奔劉備嗎?不能。那麼跟著曹操繼續干,越幫助曹操,就是越走向自己願望的對立面,他越幫助曹操就是越跟自己做對。他現在是不能幫曹操也不能不幫曹操,既不能背叛曹操又不能不背叛曹操,所以我稱之為進退失據,而且只有死路一條。何況我們可以想像到荀彧這個時候的內心是非常的痛苦,因為對於像他這樣一個有理想的人來說,世界上沒有比理想的破滅更讓他痛苦的事情了,所以不管他是憂鬱而死,還是服毒自殺,他死前一定是非常的痛苦。甚至我懷疑,就是他自己要自殺的。很可能曹操是送來了這個空的食盒,因為曹操是喜歡做這種事情的,那完全有可能送一個盒子給荀彧,打開一看空的;但空的不等於說你死,也可以理解為別說話,閉上你的嘴巴,只要你不說話,飯還是有吃的。你可以做多種解釋,但是如果荀彧拿到這個食盒他馬上是選擇死,他就要用自己的死來告訴曹操:我絕不能贊成你這做下去!就是表明這樣一個態度。
或許在荀彧死後的某個冬天,在許都的宮闕之上,曹公會對著空曠的皇城,低聲說到:
「荀令君,今日大雪漫舞,你我於梅園亭中,溫酒一壺,即興賦詩,共賞這蒼茫大地,歌頌那錦繡江山,何如?」
※三國時代最被小瞧的軍師,只帶兵700卻就敢阻擋袁紹十萬兵馬
TAG:東郭史發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