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烏魯木齊「黃毛烤肉」不用扦子用烤盤?吃的是痛快!
米克拉衣端著烤好的烤肉。
新疆晨報訊 (文/圖 記者 余夢凡)還記得那家位置難找人氣卻超旺的楊記拌面嗎?1月18日,新疆晨報記者再一次來到了烏魯木齊市衛星路新疆中外運區域儲運有限公司停車場內。只不過,這次是來找一家1984年開店的「黃毛烤肉」,這家用鐵盤烤制的烤肉讓很多食客豎起拇指點贊。
定址:借問餐廳何處有 路人遙指「最裡頭」
比起「新疆中外運區域儲運有限公司停車場」這個名稱,老烏魯木齊人更習慣於把這裡稱作「外運司家屬院」。從大門進入院內,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居民樓建築群映入眼帘。
來之前,聽說「黃毛烤肉」的位置比上次的楊記拌面更加難尋,實際情況的確如此。向路人打探,對方一聽「黃毛」頓時眼前一亮:「你說那家鐵盤子烤肉呀,直走到頭右拐,走到分岔路口再左拐,直走一段後朝右拐進去,最裡頭的藍色小平房就是。」
黃毛烤盤肉店
在一片居民樓之間七拐八拐,終於在一處角落望見了一座天藍色的小平房,深藍色的大招牌上是「黃毛烤盤肉店」六個白色大字。
從招牌下的門洞進去後是一個小院子,左手四間相連的房間是用餐區域,右手是後堂。用餐區域的屋內牆壁與屋外都被刷成了天藍色。桌椅板凳各具風格,像是多套傢具的組合體:有能圍坐8人的長形茶几,也有靠窗而放的小窄桌;有黑色的單人真皮沙發,也有橘色白腿的小圓凳。
雖然桌椅不統一,但是每一間屋子都乾淨明亮。
特色:鐵盤烤肉+家常拌面
中午12點半,聽見有客人進來,46歲的女老闆米克拉衣掀開後堂門帘,提著茶壺走了出來。
店裡只經營家常拌面和烤肉,這讓很多第一次來店裡的食客多少有點驚訝,因為除了這兩樣再沒其它選擇。一個四川綿陽的食客慕名而來,點完餐後期待地對同伴說:「在這麼偏僻的地方,就憑兩樣東西吸引來這麼多顧客,一定很好吃。」
「黃毛烤盤肉店」的鐵盤烤肉,是整個烏魯木齊的「罕見」烤肉類型。雖然也是論公斤稱重計價,但它既不是常見的肉串形式,也不是用鐵盤端上來的饢坑烤肉,而是直接將羊肉塊放在鐵盤內再放進烤箱里烤制。
後堂里,有米克拉衣67歲的母親熱比婭姆坐鎮。老人家面容慈祥,開朗健談。她介紹說,店裡用的是14公斤左右的羊娃子肉,這樣的肉吃起來才嫩。熱比婭姆手邊的黑色方形鐵盤裡,是切成塊的連骨肉,每一塊都如雞蛋大小。在撒過調料後,被端進烤箱,20分鐘後,搖身一變,成了一鐵盤顏色金黃,散發著濃郁肉香的烤肉。
給顧客分裝到白色的陶瓷盤之前,還要再撒一次辣椒面、孜然粉和鹽。與烤肉一同端上桌的,還有一盤生皮芽子段。連骨肉需要直接上手才能吃個痛快,用手捏著肉骨頭,用牙齒撕扯下一塊肉,香味頓時在舌尖蔓延,口感香軟,富有嚼勁。往嘴裡丟進一塊不帶骨的純肉,顧不得燙嘴,大口咀嚼,很有感覺。
「黃毛烤盤肉店」的家常拌面。
光吃肉有點單一,過完了吃肉的癮不妨點一份家常拌面。白菜、羊肉、西紅柿、皮芽子剁成小丁,拌面菜和面不分開,都在一個碗里,有爆炒的味道。
遺憾:「黃毛烤肉」再也不見「黃毛」
招牌上的「黃毛」是誰?很多食客在等餐時都會問這個問題。米克拉衣告訴新疆晨報記者,「黃毛」是她父親依不拉音的綽號。
米克拉衣回憶,父親依不拉音生前是外運司的一名駕駛員,他在崗時,單位里有四個同名的人。為了有所區分,也因為他膚色白,頭髮金黃,大家都叫他「黃毛」。後來家裡開了餐廳,也以「黃毛」來命名。
「1984年開業後,來吃飯的都是外運司的職工。當時有拌面、臊子面、包子。因為老公還要上班,店裡就我一個人,忙不過來,所以並沒有烤肉。直到1990年的一天,一位客人指著烤箱邊切好的羊肉,讓我試著烤一點,沒想到還挺好吃的。」熱比婭姆說,「後來烤肉越來越受歡迎,我們索性取消了其他幾種飯,只保留了拌面一種主食。」
1994年,依不拉音因病去世,留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黃毛餐廳」。熱比婭姆和女兒米克拉衣商量後,米克拉衣辭掉了工作,和母親與兄弟一同經營餐廳。熱比婭姆說:「有時候特別累,也不想幹了,但一想到這是我老頭子留下來的餐廳,心裡就想著再堅持堅持。時間過得太快了,自打丈夫去世後,我這一守就是24年。只要我能幹得動,就一直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