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礙不是只有失眠這麼簡單,警惕精神心理疾病才是關鍵
睡眠障礙≠失眠
當心精神疾病
睡覺原本應該是放鬆的一件事,但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睡不好、睡不著或者睡太多,這些廣義上都稱作睡眠障礙的問題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有不少人認為睡眠不好不是病。」瀋陽腦康中醫院王金榮主任介紹,受睡眠問題困擾的患者不少,但睡眠障礙不等於失眠,患者通常不知道這是種疾病,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睡不著」多是睡眠障礙
每天晚上,都有龐大數量的人群在數著綿羊卻難以入睡,於是「我又失眠了」成為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吐槽最多的辭彙之一。不過,在專家看來,這些吐槽可能並不「真實」。「真正意義上的失眠是指3—7天不睡覺,這樣的人其實很少。」就目前接觸的病例來看,大多數人其實只是有睡眠障礙,而非失眠,「睡眠障礙能佔到70%」。
睡眠障礙是指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中出現異常行為的表現,也是睡眠和覺醒正常節律性交替紊亂的表現,如失眠、嗜睡、睡眠倒錯、夢遊等都是睡眠障礙。長年從事精神心理臨床研究的王金榮介紹,躺在床上超過40分鐘還無法入睡、淺睡、多夢、易醒,或是每天早早地醒來等,被很多人視為「失眠」的狀況,其實都屬於睡眠障礙。失眠只是一種最常見的睡眠障礙,主要表現在睡眠的質和量方面不能令人滿意。幾乎每個人都有過失眠的經歷,通常可表現為入睡困難、早醒、睡眠維持困難、中途易醒且難以再次入睡,有時甚至通宵不眠。它也可能是人體生理功能、生物節律出現的異常信號,其背後隱藏的原因可能截然不同。
「睡不著」需尋精神疾病根源
由於環境差、壓力大、人際關係等原因,越來越多的都市人群出現了「睡不著」的情況,其中40—54歲的更年期女性和20—24歲的青春期人群最多。「睡不著」有時僅僅是表象,想要解決睡眠問題,最重要的還是找出根源。「不少患者來找我都只會說『我失眠』,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不是失眠,而是其他精神類疾病。」專家表示,不少人所謂的「失眠」,其實是精神心理疾病的一個主要癥狀,不是真正醫學意義上的「失眠」。
「睡不著不就是睡不著嗎?你怎麼能說我有病?還是精神病!」在瀋陽腦康中醫院專家門診中,王金榮主任不止一次的被患者這樣質疑過。曾經有一位丈夫被妻子強行拉來,在聽完王主任的診斷後大怒,依舊堅持自己「沒有病」。的確很少有人會將睡不好視為疾病。「事實上出現睡眠問題往往不單單是睡不著,而是如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精神障礙等精神類疾病的主要表現。」王金榮說,而那個堅持自己「沒有病」的丈夫,最終則被診斷為「已經到了抑鬱症的地步」。
除了特定年齡段的生理原因造成的睡眠障礙外,也與個人性格有一定的關係。一般來說,敏感、多疑的人更容易出現睡眠問題。
「睡不著」影響生活要及時就醫
對於很多人依賴安眠藥入睡的做法,王金榮表示,一般來說,這類西藥多屬於安定類藥物,只能是讓人暫時入睡,但是無法根本上解決精神類問題,所以只是治標不治本,而且很多人容易出現藥物依賴的情況。
而牛奶、紅酒、泡腳……這些民間傳說中的小偏方,其實也並非人人適用。有不少患者表示自己喝完酒、泡完腳更興奮,根本無法入睡。牛奶等助眠食品,也僅是對於輕微的失眠有效,想要真正解決睡眠問題,還是需要根據病情,在醫生的診斷下規範治療。
瀋陽腦康中醫院
寺旁(市人大公交站)
TAG:瀋陽腦康中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