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探索】藉助人工智慧,探索不老永生——戴維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全球長壽排名表裡,日本依然以平均年齡83.7歲的成績穩居榜首。這一引人矚目的成績也間接地為日本的商家帶來蓬勃的商機。電視里經常可以看到在葯妝店裡拎著大包小包的訪日客。他們掃貨的清單上有酵素、納豆精、青汁等保健食品與維生素。對訪日客熾熱不退的掃貨熱情,驚訝之餘,細細想來,這樣的購物心理還是容易理解的。在訪日客看來,既然日本是一個長壽國,那麼,他們食用的東西一定蘊含有長壽的秘密。
訪日遊客買的健康茶飲及其他用品(圖片/客觀日本編輯部)
不老不死從來就是人類的幻想。傳說中秦朝的徐福,尋找長生不老葯,來到了世外桃源,就是東瀛。
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實現不老不死依然是很多科學家夢寐以求的目標。矽谷的科學家,在這一領域也是非常活躍的。不過,科學家在研究不老不死時,首先要做一系列的定義,界定構成生命的諸多元素,譬如意識、思想、等等。在人工智慧(AI)與機器學習飛速發展的背景下,極端地講,如果能夠把意識複製或者移植下來,那麼就可以達到不老不死的目標。Google 的未來科學家 Raymond Kurzweil,就樂觀地預言,2045年之前可以實現人類不老不死的幻想。
Raymond 說人類習慣了線性思考,跟我們的身體是一致的,不習慣指數式變化,因為身體的進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然而,縱觀最近的科學發展,尤其在計算機科學方面,已經進入指數式變化的階段。
我是計算機專業出身,所以,我對這話深信不疑,三十年前擺滿幾個房間的計算機的算力抵不上如今人們口袋裡揣的智能手機。這個變化就是指數級的。想想以前打個電話有多費勁,如今 SNS 已經取代了電話。以前說 AI 要達到職業圍棋選手的水平起碼要三十年,去年已經完勝世界冠軍。以前說解析人的基因組遙遙無期,現在已經基本解析完畢。自動駕駛即將實現,人工智慧在一個個地超越人的能力。在人跟AI的競爭中看不出人有什麼可以取勝的優勢。
人類之所以稱為高級動物,是因為我們有一個會思考的大腦。幾百萬年前人類的大腦發生了第一次膨脹,進化論的書里說到,隨著人的腦力活動增加,人的大腦會變大。那麼,將來我們每個人都會扛一顆碩大的娃娃頭,和科幻電影里描寫的那樣嗎?但是,這樣的進化是遙遠而漫長的。
然而,Raymond 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說如果我們把 「我」 分作生物的 「我」 和精神的 「我」 的話,情況就會發生極大的變化。我們不必要等到自然進化長出一顆娃娃頭以承載我們不斷擴大的智能(Intelligence),完全可以借用人工智慧(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承擔這部分功能。
事實上,現階段我們隨身攜帶的智能手機已經承擔了我們的部分智能。跟朋友聯絡就不用說了,遇到龐大的數字,可以讓手機里的計算器來計算,遇到不懂的單詞,可以找谷歌翻譯,許多疑慮都可以找谷歌或度娘解答。為什麼丟了手機的人會失魂落魄?為什麼許多人忽視身邊的人而甘願當一名低頭族呢?仔細想想,機器已經變成了 「我」,成為我的一部分。
只是,現在這兩個 「我」 還是靠生物的我的身體(眼睛、耳朵、手指、嘴巴)與機器發生關係的方式相關聯,所以,我們並沒有意識到機器承擔的精神 「我」 的存在。設想一下,如果生物的我的大腦活動不用肢體與五官的介入,可以直接跟網路連接的話,會是什麼樣子?
當你一個念頭想要判斷2045年與現在的差距時,你想到了2的28 (2045-2017)次方,你不用找計算器幫忙,你的 「大腦」 瞬間告訴你這是2億6千八百多萬倍。也就是說你的智能部分可以是今天的2億6千八百多萬倍。換句話說,那些檢索、查資料、翻譯等等繁瑣的工作都不再是負擔,一個很平常的人也可以抵得上今天世界頂級科學家。
那麼,如何將人的大腦與人工智慧對接呢? VR(Virtual Reality, 虛擬現實) 與 AR (Augmented Reality,擴展現實)技術給了我們一個啟迪。
據報道,日產汽車開發出一種靠測定腦波來輔助駕駛的技術(B2V:Brain-to-Vehicle),通過和駕駛員腦波的互動,使駕駛汽車更加輕鬆愉快。這可以看作是AR的一種;金澤工業大學情報工學科的中澤實教授開發的 「由腦波驅動的電動輪椅」 在大腦與機械的界面(BMI:Brain-Machine Interface) 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總部位於京都的國際電氣通信基礎技術研究所(Advance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International,通稱ATR) 研發的解夢機(Dream-reading Machine) 可以達到70%的精度;索尼在體驗VR 的 HMD(Head Mounted Display,頭戴式顯示器) 領域,緊追三星電子,兩分天下;有名的PokemonGO 遊戲,就是將任天堂的寵物小精靈(Pokemon)與AR結合,利用智能手機的衛星定位功能實現的。
"Pokemon GO"(精靈寶可夢Go)(圖片/客觀日本編輯部)
去年,筆者介紹了日本在人工智慧方面取得的進展。其實,日本在 VR/AR 領域一樣有著不菲的實力。曾經一度頻臨經營危機的索尼,因為 PlayStation VR 和HMD 的貢獻,再次獲得市場的青睞。在開發面向 VR/AR 的交叉平台的組織Khronos Group 里,30%的會員來自亞洲,其中日系企業佔了50%。
我們知道,信息技術是以指數級進化的。所以,在生物的我和 AI 組成的 「我」 裡邊,生物的我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小,甚至微不足道。或許,真的如 Raymond 所預見的那樣,2045年時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把 「我」 複製出來,從而達到不老不死。
單純從技術實力看,率先實現這一目標的或許將是日本。屆時,訪日客的購物清單上將不再是酵素、納豆精、青汁,而是VR、AR與AI。
文/戴維
TAG:客觀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