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右副都御史、湖廣總督——吳琛

明·右副都御史、湖廣總督——吳琛

GIF

吳琛(1427-1477),字輿璧,號愚庵,直隸繁昌人。其先本歙人,有諱伯繁者,始徒繁昌孫村。景泰二年(1451)辛末,中進士甲科,拜雲南道監察御史,尋軍甘肅。天順八年(1464)甲申,西寧番族(舊稱少數民族。)族把沙作亂。將中軍,督甘、涼、蘭、鞏、山丹、庄浪等衛所官軍三萬五千人,分五路以進,追至駱駝山,俘斬共千七百餘人,獲牛馬羊二萬有奇。成化年間,修葺湖北黃鶴樓。成化十三年(1477)丁酉八月二十五日薨於廣州,成化十四年正月十日葬於繁昌孫村小汪沖。

洪熙元年(1427)丁未七月十二日生於繁昌。

正統五年(1440)庚申,年十四,補邑庠生,日記數千言。

正統九年(1444)甲子,以書經領應天鄉薦試禮部,不利歸。從主事樂安謝輔遊學,日以充。

景泰二年(1451)辛末,中進士甲科,拜雲南道監察御史,尋軍甘肅。

景泰六年(1455)乙亥,持節四川,明達果斷,得分憲體,蜀之人至今稱之。內台故事,凡三法司讞獄囚及時諸道文移,必擇歷練老成御史二人綜之,公領事五年不懈而上下交焉。巡按四川時,士民擁載。英宗重登帝位,吳琛遭權奸所劾,貶知河北遷安縣。

天順五年(1461)辛已,因有政績,遷大理寺寺丞。歲余,進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甘肅。初,壯浪有地,日速罕禿,前閱田者弗察,虛坐屯租五千七百餘石,歲斂不休,軍事往往逃去,公即奏免之。西番扒沙巴哇,連歲寇邊,吳琛會宣城伯衛公出師征之,斬首千餘,獲馬、駝、牛、羊,器械無數,以功加俸二級。

天順八年(1464)甲申,西寧番族族把沙作亂。命總兵宣城伯衛穎(松江華亭人,明朝將領。衛青之子。)討之。衛穎與巡撫都御史吳琛將中軍,督甘、涼、蘭、鞏、山丹、庄浪等衛所官軍三萬五千人,分五路以進,追至駱駝山,俘斬共千七百餘人,獲牛馬羊二萬有奇。

成化元年(1465)乙酉,還京師。八月,淮南、揚州重災,右僉都御史吳琛巡視民瘼,前往賑荒。十一月,吳琛奏免直隸鳳陽、廬州、揚州三府糧草,宿州等七衛子粒。吳琛被妒者誣告,去職。後經御史林總等人證實,得以平反。尋召還,調南京都察院,既至,丁蔣恭人憂未除,丁中順公憂,執喪累年,葬祭如禮。

成化二年(1466)丙戌,改南丁憂。甫譚,上遣使起吳琛於家,巡撫廣東,未幾,改名湖廣。先是湖廣歷時不雨,今至,命禱于山川,大雨數日乃止。所至奉宣德意,問民疾苦,罷不急之徵,禁無名之費,察諸司淑慝而黜陟之,民用以寧。上嘉,乃積進階嘉議大夫,既而總督兩廣軍務,兼理巡撫右都御史。初有詔,荊、襄流民,許所在附籍。都御史項忠復遣還鄉,督其急,多道死。湖廣僉事尚褫憫之,陳牒巡撫吳琛請進止。吳琛以報項忠,項忠怒劾尚褫。中朝知其意在恤民,卒申令流民聽附籍,不願,乃遣還鄉。總督兩廣韓雍致仕後,廷議兩廣流賊猖獗,雖常破其巢穴,餘黨猶未盡殄,用匪其人,必重為民患,僉謂吳琛宜往。吏部以聞上,敕吳琛代之。吳琛既至,政治一新,恩威兼著,德慶、大捅等處,猺獞聞風斂跡,莫敢為非;巡行柳、慶所屬地方,賊舉擁眾來降,稽首聽諭,至於新會、新興之境,盜千數百人流劫鄉村,則遣兵討之,不數年間,使朝庭無南顧之憂者,吳琛之宣力居多。

成化五年(1469)己丑,晉右副都御史、兩廣總督。在兩廣打擊豪強,辭官離職時,人民懷念其德,號泣連途。

成化年間,因黃鶴樓「年久傾圯」,「楚府宗室……捐貲倡郡人創建。都御史吳琛修葺」。更加「光彩炫耀,盪摩天日」。

成化八年(1472)壬辰,黔陽(今湖南省懷化市)邑民呈請,展築縣城甃石。都御史吳琛疏入,報可,命令靖州衛指揮陶武、辰州府同知李暠,開拓東北,展築一百七十丈,城牆周長延伸為五華里,牆體通砌以石。五門樓擼皆備,徙哨堡實其中,歲撥沅州衛官兵戌焉。

吳琛嘗序刻正統丙辰進士、兵部侍郎、攸縣王偉撰《桐山文集》。此集凡詩九卷,又以偉《引疾告歸疏》及贈行之作為《附錄》一卷,乃其弟傑所錄,其子添楨所重刊出。

成化十三年(1477)丁酉八月二十五日薨於廣州。厥子事約,奉其喪以歸越。年五十一。有《愚庵集》。又明年正月十日,始克葬於繁昌之汪沖。

是年冬,因吳琛卒,廷議以右副都御史巡撫甘肅朱英前在廣東有威信,遂以朱英代吳琛。

歷代《繁昌縣誌》還記載吳琛勤敏好學,尤善詞令。他的所有文稿「初看並不經意,細品卻情真意切,誠摯可誦。」此外,對老百姓「謙藹可親,無論貴賤,均以禮相待,無高低之分。」吳琛死後家裡,資產蕭條,和上代所遺留的財產相比,沒有半點增長,人們特別敬服他這種高尚的情操。

繁昌孫村八峰山與馬仁山遙遙相望。吳琛為家鄉八峰山寫下的詩八首。「八峰山」,因有「高響」、「木稀」、「卓錫」、「赴院」、「羅漢」、「馬鞍」、「石人」、「金雞」八座山峰而得名。

從詩中部分句段,可以看出這八首詩是在吳琛經歷了西征扒沙巴哇、巡撫兩廣以後,回到馬仁山為父母辦喪事守孝期間所作。

吳琛詩文:

一、七律·八峰山八首

高響峰

高僧昔此駐禪蹤,化去猶存舊日峰。

峻拔不須侔落雁,芳華端可並芙蓉。

龍從洞出興朝雨,虎向岩藏吸夜風。

自是年年光景好,雞園相對說三宗。

卓鍚峰

化功熔地逼雲端,飛鍚何年插翠巒?

巨杖常隨嵐氣接,圓環應付地靈看。

狂風刮樹添聲厲,明日臨岩照影寒。

勝跡分明存絕頂,清光常伴夕陽殘。

赴院峰

地擁青巒聳半天,仍趨禪剎聽談元。

賓士不用勞前膝,參拜何須袒右肩。

色相四時榮綠樹,塵心一點澈清泉。

山僧不厭人來往,飯後鐘聲莫浪傳。

羅漢峰

當年於此建招提,便有祥光擁翠 。

鍚仗錙衣天外峰,玉容金相嶺頭棲。

禪機暫駐誰能識?勝跡空留路莫躋。

惟有青山常不老,四時花木燦曹溪。

小稀峰

黃白原來得妙傳,漫棲幽隱煉神丹。

一爐宿火藏峰底,萬丈圓光耀嶺端。

幻出化功隨處顯,收回氣焰霎時寒。

仙人一去無消息,留得奇蹤與世看。

馬鞍峰

峰形肖物實奇哉,造化綺何巧樣裁?

低缺中心承雨露,高張西面倚山偎。

四時花綻如粧色,徹夜風顛若掃埃。

韝缺不關塵世事,年年常得寺僧陪。

二、七律·清涼八景

天台秀峰

奇峰聳翠碧雲端,信是神靈拔地攢。

萬縷煙霞籠石磴,四時花木蔭林巒。

鳥還青嶂歌聲雜,人立紅亭眼界寬。

共說神宗棲得穩,個中盤曲往來看。

噴珠泉美

方池圓石出天然,罅隙能通地底泉。

源脈湧來如醴冽,支流噴出若珠圓。

甘涼可卻炎天暑,潤澤堪澆旱歲田。

自是禪心相對處,瞭然不受一塵牽。

獅子昂霄

山形肖獸得名稱,聳立雲霄態度橫。

霧罩晚陽疑氣吐,草鋪春麓若毛生。

從龍有意能興雨,與世無情豈啖牲。

獨愛禪房風景好,年年側耳聽鐘聲。

玉鼎含煙

頑石分明造化成,如爐如鼎豎山嶔。

翠嵐縹緲臨鉉起,白靄氤氳傍足沉。

恍惚檀香焚宿火,依稀雲氣散秋岑。

老禪玩此清無限,忘卻塵中世故心。

百丈丹崖

絕頂巍峨百丈高,紅塵飛不到林皋。

天光遠映岩頭樹,地氣微生澗底飈。

狍子野猿時上下,迎人山鳥自呼翱。

何當梵剎鳴鐘杵,響應崖聲似擊鼛。

馬嶺松筠

長巒高處倚徂松,偃蹇猶如立地龍。

滿樹風聲和曉日,萬枝雲氣覆晴風。

效靈常是興甘露,休憩何須問舊封。

寄語樵柯休剪伐,年年留取伴禪宗。

羅公書院

哲人有志助功名,故向幽林結短楹。

屋裡唔咿聲未絕,案頭博覽業尤精。

一朝偉烈稱當世,百載頹基仰舊聲。

珍重鄉邦年少士,好將蹤跡效前英。

天女前拜

孤峰挺秀倚長空,似對祗園展拜容。

突兀豈能循禮度,欠伸卻訝盡嚴恭。

羊腸曲繞煙霞爛,螺髻光凝雨露濃。

共說此中多勝景,何時登眺望雲松。

三、繁昌縣學進士題名碑

窮經以致用,登科以揚名,此古今之盛事而士君子之至願也。獲斯榮者,豈不艷羨於當時,流芳於後世哉。

粵考吾邑,漢為春谷,自典午氏為縣始名繁昌,歷南唐宋元,代建學校。先正陳祐論繁昌為邑,視當塗、蕪湖差小而士風不下於二邑。故宋之時有狀元焦滔、周震炎,又有薛斗祥及經魁騰癌瞻,其餘取科第面躋膴仕者,歷歷有人皆鐘山川之秀而以時輩出者也。

洪惟聖朝,混一海宇,首先文教,郡縣皆立學校,擇其人之秀者學乎其中,精簡師儒以任教事,而郡守,縣令時加飭勵,務有以成其德,達其才。每三歲則興夫賢者、能者各三,薦書而升之禮闈,以奏之天子,俾對揚乎大庭,然而謂之進士,其與斯選者亦榮矣。

吾縣自洪武中設科,迄今由之而升者二十餘人,皆本之德行,發之文章,學足以博古,才足以濟時。其間,若都憲嚴公之冰雪情操,御史汪公之諫諍風節,其他或輔藩王而學行著聞,或典郡道而治行超異,或司教鐸而文風丕振。籍籍名重與世,若琛不學,亦得叨官台察,再丞棘寺,繼總台憲,皆由乎學校教養之功所致也。

邑庠舊無進士題名碑,成化戊子,縣尹劉君文著始立焉,石多損紋,不堪持久。石埭鄭君汝諧,以名進士來知縣事,視學宮卑陋,不稱士習,徙建於縣治之西,視舊規有加而重立題名碑,請予記之。

予聞先儒有言曰,科目所以得人,豪傑之士由之而進。夫立學以選士而以科目進之,使得濟時而行道,可謂非常之一幸矣。然前乎此者,既如彼繼,自今英俊接武而起者當顧名思義,務使著聲當時,流芳後世,以無忝於科目,無愧於斯石,題名庶其可矣。此琛之願也,亦諸君子之分也。琛雖陋而年尚未耄,與諸君子共勉焉。

四、蕪湖吉祥寺記

大江之東,蕪湖古為名邑。因地之勝,因民之富,凡所剏建,雄偉獨異他處,況佛剎又人所敬信,一有興作,趨之者眾,故成功太易焉耳。

粵考邑志,縣西五里有一大寺,舊名永壽院,晉永和二年所建,或言南唐李昇遁跡此院北山古松下,以免知訓之禍,後昇有國,名院為永壽。其後,僧紹熙焚巢毀像,掃地幾盡。繼,德僧自元勉力修葺而院中興。宋景祐二年,大饗帝於明堂賜院名曰吉祥。元之徒曰可旻,亦有道行僧,緣能繼守前業。旻死,其弟可雲、可暹敗墮,寺居略如紹熙。適有宣州廣教禪院僧慶餘,以元豐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就法席,慨然有志興復,晶走於市,始自一錢而乞之,而人有施四十萬者,故歲行八周,興舊起廢,蔚為禪居,且乞黃文節公以記其事。慶餘物故,歷年既久,主寺無僧,過者為之太息。國朝洪武之年,有僧凈川,購財飭工重為建造,但草具禪房以供焚修而已,洪武二十四年,歸併以成叢林。永樂元年,有僧福清,募緣重建佛殿一所,僧會亦未盛也。乃有徒海應,傳缽繼志,拳拳以興寺為心,凡邑之宦門著姓、行商坐賈,悉以善言化導,故人多樂從,割施金帛錢穀以成厥志,爰自正統迄今,舊所有者惟修葺飭之,乃建成山門若干楹,廊廡若干架,天王金剛殿各一,鐘樓藏殿各一,祖師伽藍殿各一,又建毗盧閣一所,上安二十四諸天,印儲大藏經六百十五函,美奐美輪,連雲聳日,誠勝於前百倍矣。工訖,乃託予友監察御史黃公用遜,走書徵言,以記其事。

予竊嘆,夫吾郡屬邑有之,前代之於佛寺,擇勝而建者不計其數,惟此一寺名最著稱。然自建立以來,一墮於紹熙,兩墮於雲 ,三墮於兵燹,後雖有建,不過因陋就簡,苟且集事,今際聖明之時,不廢佛教,而碧泉能繼師志,勞心勞力,摩以歲月,成此偉功,亦難得矣哉。雖然此特為禮佛之所,而聳人之觀瞻,果佛氏之徒學佛之道疑不在此,予學於孔子而不知佛理,無以為告。碧泉棲跡空門,差已有年,且又官為僧會總釋,閡邑必得佛道之邃,當教徒以學佛之事,毋記曰建寺便為學佛之道也。因記所由,故併及之,使後人有所省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