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施展:規劃未來?我們應該先做這三件事……

施展:規劃未來?我們應該先做這三件事……

高效丨速讀丨深思

【康奈爾筆記訓練營】

本文共計1131,建議閱讀5分鐘

學歷史,我的感受是,在思慮當下、面向未來的前提下去學,效果會更好。

不知您對施展是否熟知,他是得到app《中國史綱50講》的主理人,初學這門課程,或者說施展老師的思維方式,我是相當震撼的,歷史原來還可以這樣看,這樣學。

我分三個步驟說說我的讀書筆記:

1、施展老師不拘一格,他將歷史分為兩個維度,時間與空間。

【時間維度】

從過去的視角看向未來,只有當你搞清楚了自己是從哪裡來的,也就是理解了過去,理解了歷史,才能搞清楚當下自己在哪裡,然後才知道該如何規劃未來。

即:了解過去、理解歷史知曉當下的處境知曉如何規劃未來。

【空間維度】

施展老師將空間維度定為:中國及其和世界的關係的變遷過程

即:1)從內部來說,中國是一個超大規模的、多元體系的國家

2)從外部來說,中國在近代開始成長為世界秩序當中的一個樞紐

2、接著施展老師按時間、空間的順序將歷史分為六大板塊。

【封建社會】

【豪族社會】

【古代平民社會】

【近代轉型】

【現代革命】

【中國崛起與世界秩序的互動】

這是一個比較完整的呈脈絡體系的框架思維,讓我想到張宏傑的《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這是一本深入剖析中國國民性的書,在歷史發展的宏觀視野下,透視國民性演變的歷史脈絡,試圖把握其中的規律,並且勾勒出這種演變歷程和中國古代制度演進過程的因果關係,兼具歷史的厚重感和縱深感。

中國國民性並非一成不變,而是經歷了從春秋時期的貴族文化、魏晉時期的士族文化、宋元時期的平民文化、元明時期的流氓文化,再到後來清朝的奴隸文化這五個發展階段以及四次轉折。

施展的《樞紐》和張宏傑的《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相得益彰,堪稱歷史思維的集大成之作。

3、跟隨著這樣一種視野觀,看待我們的歷史,施展老師提出兩個問題闡釋什麼是中國歷史。

1)何為中國:

中原、草原、海洋、西域、雪域高原相互聯繫、相互作用,構成一個「中國體系」。

2)何為歷史:

歷史分為歷史事實和歷史事實的意義。

前者是真實情況,後者則意味著對相同的事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義解讀。

比如:北宋因何而滅亡?我們傳統的理解,是因為北宋無能失去了燕雲十六州。

然而按照施展老師的思路,根本原因,不是因為北宋失去了燕雲十六州,在趙匡胤建立宋朝之前,燕雲十六州就已經是大遼的土地,也正是因為如此,大遼財源富足,根本無暇侵犯宋朝,保證了百餘年的和平。

再比如:歷史上的諸葛亮真的是我們所熟知的樣子嗎?三國鼎立的背後其實是士族和寒族的博弈。

這些疑惑,我和我的小夥伴也在學習和探討中,希望大傢伙也能加入我們。

【施展的中國史綱50講NO1】

章節:導論篇

標題:【歷史學就會未來學】

內容:【什麼是中國歷史】

關鍵詞:【歷史的「第一性原則」】

歡迎大家留言關注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奈爾筆記訓練營 的精彩文章:

TAG:康奈爾筆記訓練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