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思聰們撒幣:直播答題是否有了資金就可以忽略創新

王思聰們撒幣:直播答題是否有了資金就可以忽略創新

【編者按】近日,現實版《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在不少人身邊上演,朋友圈裡不時就會見到有人曬出自己通過參加直播答題獲得現金的截圖。只要在App上參與答題就能贏取現金,2018新年伊始,直播答題迅速掀起了一波全民答題熱潮,不少平台紛紛推出自己的答題軟體和答題節目,並通過瘋狂燒錢吸引用戶參與。短時期內的爆紅,引起了很多爭議和質疑。參與者與獎金數額是否真實?遊戲「作弊」軟體頻出怎麼辦?如果不直面這些問題,直播答題遊戲還能火多久也許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直播答題遊戲的優勢是能以極低的成本來獲取用戶,但問題是產品趨於同質化、用戶黏性不高,只能依靠高額獎金和名人效應來獲取流量,這並不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路徑。因此,也有很多專業人士在思索:這輪布局的背後,企業盈利模式和最終目的是什麼?直播答題究竟是真的「風口」,還是會曇花一現不了了之?

直播問答App乃虛火 調侃知識終不能長久盈利

康斯坦丁

隨著王思聰在微博宣布「我撒幣、我樂意」,一款叫「沖頂大會」的App衝到了大眾面前。緊接著「芝士超人」攜10億元獎金從天而降。瞬間之內,在線答題火得一塌糊塗,促成了中國網民新一輪的狂歡,而且狂歡地心安理得。

其實,直播答題App的產品邏輯非常簡單:由真人主持人出題,用戶在線選擇,參與者需要在10秒之內完成答題,超時或者答錯,立即退出遊戲。12道題目結束之後,答對所有題目的人就可瓜分獎池獎金。

相信很多人都覺得這個模式非常熟悉,這簡直就是在線版的《開心辭典》和《幸運52》,兩檔全民節目,是那種周六熬到22點看首播,周日早上11點還要忍不住看重播的節目。

這兩檔節目也衍生出大量好的話題,比如李詠的大臉如此之長,他適合出現在春晚舞台嗎?王小丫如何躋身央視最受歡迎主持人,而李嘉明的存在顯得有些多餘,他又有怎樣的辛酸歷程……

更關鍵的是,憑藉央視的影響力,他們能搜羅到全中國最權威的專家,出最專業的題目,同時會考慮普通觀眾的接受程度等。於是,央視的這兩檔王牌節目長盛不衰,讓人覺得舒服。即便現在停播,也是壽終正寢,而不是暴病而亡。

顯然,日前爆紅的在線知識問答平台,尚不具備《開心辭典》的精緻,它們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爆紅,更得益於紅彤彤的獎金,100萬元、101萬元的現金擺在直播間,能充分調動人類最本質的衝動。

但眾所周知,靠衝動做的事兒,終不能長久。如果在線知識問答平台找不到新的興奮點或者穩定的盈利模式,那麼,它們只會是一場狂歡和一連串稍縱即逝的醜陋流星。

用戶消耗時間,企業獲得流量

最開始,智能手機只是「碎片時間清理機」,現在人類已經成為手機的高級配件,我們隨時隨地都在瀏覽網頁、刷朋友圈、打遊戲等。這種情況越發地嚴重,更是有人沉淪其中,於是,痴迷手機的人開始思考,到底該不該繼續沉迷手機,偶爾地也需要讀書和運動。

但類似直播答題App的出現,又給了大家最新的「熱愛手機」的理由:網上答題,不僅能賺錢,還能增長知識。

其實,這充其量算是低層次的心裡安慰罷了,筆者不喜歡類似的答題直播,看到紅彤彤的獎金而不得,簡直是煎熬。更重要的則是,網友投入大量時間,換來的只是碎片化、零散的知識點,留到腦袋裡,只是智商的脂肪而已。更何況,99%的參與者都要承受「挑戰失敗」的尷尬和沮喪,這種負面的情緒會進一步加劇人們對「學習」的嫌隙。

相關報道顯示,確有真人領走了百萬元大獎,這本質上是一種新的「彩票」,正因有如此極少數的幸運兒,才吸引了大量的關注。

關注即流量,這是如今的商業世界中最重要的事兒。現在,企業要開發一個新用戶的成本,早就超過了十元錢。為了管控成本,互聯網企業不再執著於傳統廣告,請明星代言,付出天價的代言費,卻不敢保證效果。

如今企業更樂意採用一種「參與式」的廣告宣傳,比如說滴滴、快的網約車大戰,雖說燒掉了14億元,但僅僅用不到20元的成本就能獲得一個用戶,同時,培養出用戶「移動支付」的習慣。要知道,當司機和乘客把零錢存入網約車App的時候,這些就成為企業可支配的資金。

現在的知識問答直播App也採用了相同的模式,他們沒有請鹿晗、吳亦凡等小鮮肉做百萬代言,卻把百萬獎金按照相對公平的方式分給了用戶。這種良好的參與感,充滿了希望,愛佔便宜的用戶自然會口口相傳,從而形成巨大的免費資源。

隨之而來的則是巨大的流量。相關數據顯示:一場百萬元的獎金,早已換來了百萬流量,單用戶推廣僅消耗1元,簡直是業界良心價。

相比之下,參與狂歡的消費者則沒有太多收穫。表面上看,消費者沒有損失掉任何東西,但細細想來,當你口口相傳這款App,當你為了答題不斷地搜集知識點,消耗的是寶貴時間,這幾乎是最值錢的東西,結果卻只能換來零散、碎片化的知識。

事實上,手機App最惡之處正在於把時間殺掉,比如遍地的遊戲和新聞客戶端,會不斷推送內容,從而形成持續性的新刺激。一旦打開,用戶就再也無法停下來,不知不覺中消耗了大量時間。關於知識的App,我們更需要高效、系統的學習工具,給一些時間不夠用的人,提供更有價值的服務,這種服務比起所謂的獎金要正向得多。

知識如何帶來滾滾財源

平心而論,在線問答直播App或者叫其他什麼知識競賽之類的平台,真正的脊樑絕非知識本身,幾乎沒有用戶是帶著「渴望知識」的心態來參與這場狂歡的,這個熱烈的過程,開始於金錢,肯定也會結束於沒有金錢。

在直播平台內,最美妙的體驗莫過於參與獎金分配,僅僅是20元的獎金,亦能讓用戶玩得不亦樂乎。花椒平台甚至出現過人均4萬元的盛況,以及「領走百萬大獎」的神秘女孩,這些都是巨大的刺激,引導著用戶持續地將「流量」投入進來。而其中三元、五元的分錢則確保了這種刺激會一直存在。

不要嘲笑錢少,要知道連幾分錢的紅包或者敬業福之類的東西,都能讓用戶瘋狂,更何況是這麼直接而赤裸裸的模式。

毫無疑問,有獎金的地方就會有流量,這簡直是真理和鐵律,但要想把這個模式持續下去,問答直播App需要儘快完善自己的盈利模式,且需要在成本燒光前完成「盈利驗證」。

其實,面對巨額的流量,最常見的盈利模式就是插入廣告,用戶在參與答題前免不了先要欣賞一段廣告,關於網路遊戲的或者關於天貓店鋪的。而問答直播的特殊屬性,決定其還能在問答直播中植入一些廣告,比如直接問,某品牌的智能手機,逆光也清晰,請問它的售價比iPhone X低多少?當然,這些都是最表層的盈利思考,知識平台或許能喚醒公眾對知識的渴望,也能衍生出線上線下之培訓,或者乾脆靠金牌主持、網紅主播來吸引人氣也未可知。

知識就是力量,或許,應該直接說知識就是金錢。在這個娛樂為王、金錢至上的年代,誰也不要否認自己喜歡錢,但在誘惑面前,用戶仍然需要冷靜思考,與其沉溺於被人持續提供的刺激中不可自拔,倒不如思考「知識變現」的本質規律,做一個駕馭知識的人。

(作者為科技、財經專欄作家)

直播答題要謹防陷入巨獎誘惑與燒錢大戰

朱邦凌

新年伊始,一向以主播吸引流量的直播平台畫風突變,知識益智類遊戲節目「直播答題」突然爆火。沖頂大會、芝士超人、百萬英雄等直播問答節目紛紛上線,短期內吸引了大量粉絲參與。

直播答題對直播平台來說不但是節目形式的改變,也可能是商業模式的突破,很可能是直播平台的「自我救贖」。

知識益智與直播平台過往的打情色擦邊球不可同日而語,節目內容打上了健康向上的標籤,讓處於「亞文化」狀態的直播開始符合主流價值觀。同時,與以往電視節目中的《開心辭典》《幸運52》不同,直播問答節目更加註重互動性、參與性、娛樂性,帶有鮮明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特色。這兩點,讓直播問答甫一問世即贏得滿堂彩。

但直播問答也暗藏隱憂,單場、單日獎金越來越大,巨獎設置、金錢誘惑如果愈演愈烈,價值導向有無問題?是否符合主流文化價值觀?特別是各大直播平台競相瘋狂撒錢,平台燒錢大戰能持續多久?會否重蹈共享單車式的燒錢大戰?各大平台一窩蜂地上線同類節目,資本紛紛加持,一旦新鮮感消失,同質化嚴重的直播答題會否一地雞毛?

這場知識狂歡,來自於資本大佬們的瘋狂砸錢。1月3日,王思聰在微博上發布「我撒幣,我樂意」、「每天我都發獎金,今晚9點就發10萬」的微博,讓本來不溫不火的《沖頂大會》迅速走紅,也正式拉開了直播問答的序幕。

隨著各大平台緊急上線直播答題,單場獎金很快突破十萬達到百萬元級別。1月6日,西瓜視頻的直播答題遊戲「百萬英雄」最終有23個人平分了100萬元的獎金,平均每人獲得4萬多元,這讓許多人「紅了眼」。到1月11日,直播答題單場最高獎金已達到200萬元。目前,「百萬英雄」的單場獎金最高已達500萬元。同時,單日獎金也水漲船高,1月13日「百萬贏家」率先將戰火升級,單日獎金總額升至千萬元級別,當日開13個場次累計獎金總額高達1300萬元,成為有史以來直播答題單日最高獎金總額,創出直播行業數據新高點。

直播答題巨獎的背後反映出資本的不斷參與。首先,各個直播答題節目背靠大樹。如映客直播的「芝士超人」背後有投資大佬朱嘯虎;西瓜視頻的「百萬英雄」屬於今日頭條;「沖頂大會」則有普思投資董事長王思聰。其次,直播答題開始獲得廣告商贊助。1月9日,趣店成為映客旗下在線答題產品芝士超人的首位廣告主,廣告費為1億元。「百萬贏家」首先開出美團專場,成為直播答題產品中首個商業化案例,讓業內人士開始認可這種商業模式。

其實,這種將答題和直播結合的玩法並非原創。2017年10月,短視頻鼻祖Vine推出了一款名叫HQ trivia的產品,迅速成為流量收割機,HQ的市值也一路上漲,已經超過一億美元。這種重參與感、重獎金、偏賭博式的直播答題產品迅速風靡至大洋彼岸,目前國內的直播答題APP多為其仿作。

這種仿製的直播答題,與直播行業奉行的燒錢戰略一脈相承,只是換了一副「知識益智」的外衣。2018年的直播行業,有人用10億元砸錢答題節目,也有人打算花10億元打造主播明星。1月13日,遊戲直播平台鬥魚在上海舉行「魚樂盛典」活動,為「年度十大巔峰主播」以及各個直播分區的優秀主播頒發獎項。當天,鬥魚直播宣布,打算投資10億元資金用於主播培養,稱之「主播星計劃」。同時,鬥魚宣布有赴港IPO的計劃,目前仍在籌備中。

一味燒錢、巨獎誘惑不斷升級,恐怕不是直播答題節目的出路,重視內容、題目篩選嚴格把關才是同質化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日前,百萬贏家在直播答題節目中將我國香港和台灣列為「國家」,暴露出此類節目審核環節的嚴重問題。針對這一事件,百萬贏家官微發佈道歉聲明,將加強後續出題的審核環節和流程,杜絕這種情況再次發生。

過去幾年,外賣、網約車、共享單車都經歷了慘烈的燒錢大戰。外賣平台之間的優惠券血拚、網約車領域的補貼大戰、共享單車領域的免費騎行對決,讓不少企業資金告緊倒閉退出。目前,摩拜和ofo兩家共享單車巨頭總融資額都達到6億美元以上,燒錢大戰仍在繼續,盈利模式依然難明。

儘管互聯網公司的成長有其特殊性,需要前期大量資金投入獲得流量,甚至先燒錢後談盈利,但現在國內的創業似乎已陷入一個過分燒錢的怪圈。如今,直播答題甫一問世即露出了巨獎燒錢的苗頭,但願不要簡單重複外賣、網約車、共享單車的燒錢大戰,而是以優質內容在同質化中脫穎而出。

(作者為財經專欄作家)

被抄成風口的直播答題節目鼻祖HQ在美國如何煉成

杜晨

僅僅是2017年年底到2018新年的短短兩周時間裡,中文互聯網上就有超過6款直播答題產品出現。360、微博、映客、節操精選等特質迥異的科技公司相繼入場,引發王思聰、騰訊等投資方的瘋狂追捧。一時間,直播答題突然成為中文互聯網的新風口。

不要以為這是一次中國互聯網產業的創新大爆發,因為它實際上還是一次全民大躍進式的「copy to china」(複製到中國)。眾多中國直播答題產品模仿和抄襲的,正是在美國爆紅的直播答題應用HQ。而HQ一波三折的創業故事極其耐人尋味——

創始人的成功經驗和對視頻創業的瘋狂迷信,一度讓公司陷入財務危機。但當靈感突然降臨時他們才意識到:自己創造了繼Snapchat之後的下一個現象級產品。

故事要從2012年說起。當年6月,魯斯·尤蘇波夫、科林·克洛爾和多姆·霍夫曼三人創辦了一家名叫Vine的公司。

Vine做的是短視頻,對標Instagram,除了不能發靜態照片,其他跟Instagram沒什麼區別。

公司創立僅3個多月之後,Vine就被Twitter收購,3個聯合創始人也隨之加入了Twitter公司。Vine仍是獨立的產品,但跟母公司整合得更好了,成為Twitter視頻存放、播放和分享的官方平台。

Vine上面誕生了不少被稱為「Viner」的網紅,產品月活用戶一度達到兩億,雖然還是打不過Instagram,得益於對搞笑短視頻的專註,發展倒也還算順風順水。至於Vine的三個創始人,剛被招來時Twitter也許諾給他們榮華富貴,讓他們相信,自己的產品在大平台上一定會活得很健康。

3年後,Twitter陷入用戶增長和留存危機。時逢視頻創業大火,按照比較正常的矽谷創業者思維,此時Twitter應考慮勇敢轉型,就算不轉,也該留著Vine。然而,Twitter選擇了讓Vine退役。

尤蘇波夫和克洛爾很快就辦了離職手續,離開了Twitter再度創業,並於2016年10月推出了一款直播應用,名叫Hype。

Hype的思路其實還挺有意思,但問題是晚了。中國的千團大戰、叫車大戰能打3年,而美國的直播大戰只打了不到一年,連手機直播鼻祖Meerkat都沒能挺得過來。不甘心失敗的兩人又做了一個應用,名叫Bounce——美國版抖音,結果沒打過在美國更早問市的Musical.ly。

在短視頻領域的3次對標式創業均以失敗告終,再頭硬的人,這時候也有點懵了。Vine在被關掉前的成功,就真的不能複製了么?尤蘇波夫和克洛爾表示不服。兩人開始思考:如果有一樣東西足夠經典,所有人都知道、能輕易上手,還可以跟視頻發生關係,它應該是什麼呢?

尤蘇波夫靈光一閃,想到了搶答。

就像《幸運52》和李詠在中國家喻戶曉一樣,競答節目在國外也是為數不多的極受歡迎的電視娛樂節目之一,而且其中的王牌節目甚至一直持續到今天。

尤蘇波夫的靈感並非一個不切實際的瘋狂想法,電視搶答並不是專屬於節目上參賽者的遊戲,廣大觀眾老百姓們在20年前就可以通過電話參加到競猜當中。而在當今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做視頻直播答題絕對是有群眾基礎的。

和一般的創業項目「萬事俱備只差程序員」不同,尤蘇波夫和克洛爾的開發經驗已經非常豐富了。他們的問題是在錢上。視頻創業帶寬成本高,直播更是視頻創業里燒錢最瘋狂的方向。於是他們找到了光速創投(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

2017年6月,新項目獲得立項;到了10月,儘管還帶著各式各樣的bug,尤蘇波夫和克洛爾第四次創業的新產品HQ正式上線了。

剛開始的時候,HQ一期答題的獎金數非常低,只有100美元。好在題目也很簡單,所以在頭幾波冠軍拿到獎金、一傳十十傳百之後,用戶蜂擁而至。每一期的參賽者,從幾十人很快上升到上百人,又在一個月的時間裡破千、破萬。2018年新年這幾天,在線人數紀錄突破50萬人,100萬在線似乎不是夢。

用戶數上來了,題目有的越來越難,獎金也很快從100美元上升到了目前的1萬美元一期。有時候,幾百人能分到幾十上百美元,有時候一兩個人吞掉了整筆獎金。HQ就這麼不斷燒著錢,燒上了iOS美區問答類第一名。

它並不急著賺錢。尤蘇波夫說自己從來沒想過讓用戶付費參賽。一方面,矽谷的慣例是初創公司/產品不需要在4年之內考慮盈利,更別提這種紅得發紫的產品;另一方面,HQ的burn rate(現金燃燒率)很穩定,而風投卻已經接踵而至——帶著投資條款清單前來的投資經理擠破了門,一些基金甚至準備好了直接打款。

為了能拿到半點股權,投資人甘願幫HQ免費出一年、兩年甚至5年的足額獎金。

截至上周,HQ沒有新的融資信息出來。雖然已經上線3個月且各種bug仍然經常出現,但這並不妨礙HQ成為2012年爆紅的Snapchat之後創投圈苦苦等待的那個現象級產品。與此同時,它的兩位創始人尤蘇波夫和克洛爾也成為目前矽谷創業者里最受追捧的當紅炸子雞……

而在HQ的主線故事之外,直播答題很快順理成章地成為中文互聯網的新風口,並引發身份特質完全不同的科技公司和投資人的一致瘋狂追捧:

節操精選在王思聰的支持下做了沖頂大會;在360的周鴻禕親自監督下,花椒直播做了百萬贏家;今日頭條旗下的西瓜視頻推出了百萬英雄;直播公司映客做了一款芝士超人;就連陌陌這個從社交起家的公司,也濃眉大眼地背叛了直播,準備好上線自家的直播答題了。

這一切基本都發生在12月里,更具體一點來說,發生在12月的最後兩個星期里。HQ的開發已經夠快了,架不住中國的這幾個模仿者執行力驚人——組個團隊一天就能出原型,3天就可以把最小可行產品弄上線。接著就是砸錢砸流量。

從上周開始,有幾家平台都開始對外散播「已拿到上億廣告費支持」的信息了,一個個比HQ都著急。

與其說真心做直播答題。目前砸錢最多的這幾大平台倒也都有自己的小算盤。對於花椒、陌陌、一直播和映客,做直播答題的背後是娛樂直播涼了,不如趁早轉型;而今日頭條呢,一期裡面提西瓜視頻和抖音能提十幾次,明顯是借答題給自己生態里的產品帶量。

總的來說,中國的直播答題,跟十年前的微博客社交,後來的團購、打車、圖片社交、直播等領域一樣,依舊是哪個美國產品在海外爆紅,被中國的模仿者盯上,瘋狂抄襲、製造風口的俗套故事。只是這次做得更快,姿勢也未免太……那個啥了。不知道尤蘇波夫和克洛爾有一天來到中國,看到這麼多直播答題,又該作何感想呢?

(作者為財經、科技專欄作家,本文轉載自公眾號硅星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經濟新聞 的精彩文章:

貓狗可以坐飛機了!票價很感人,有人卻說很便宜

TAG:每日經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