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晚看300個患病兒童」,醫生都累成狗了,患者哪敢多問一句
您關心的是明話解析的。有態度,有溫度,有厚度。值得關注,有請置頂。
明舌如刀 | 原創首發
(醫生累成狗,患者哪敢多問)
鍾南山早有破「醫少患多」之
文|錢鳳偉
明導讀
一到了冬天的一個晚上,已經是夜間12點,本該是一天中最寂靜的時刻,深圳某三甲醫院的兒科急診室門口卻嘈雜若菜市場。病人實在是太多了,兒科醫生賀蘭希(化名)不得不加快問診速度。這一晚,賀蘭希在急診科看了近300個病人,是普通門診正常工作量的三倍。
冬天,夜間12點,本該是一天中最寂靜的時刻,深圳某三甲醫院的兒科急診室門口卻嘈雜若菜市場。病人實在是太多了,兒科醫生賀蘭希(化名)不得不加快問診速度。這一晚,賀蘭希在急診科看了近300個病人,是普通門診正常工作量的三倍。(1月16日《時代周報》)
「一晚上看300個病人」彰顯了醫生的職業精神,但且不說這於醫生,幾乎是體力的極限,於看病是不能承受之重,而且,即使一晚上全部用於看病,每個病人能「攤」到的時間,恐怕只有幾分鐘,如此「快診」,「快切蘿蔔不洗泥」,看似效率高,但診療質量讓人難以放心,而醫生疲憊,情緒的焦躁甚至一時的失控在所難免,因此而降低了職業標準,或難以避免。
不少患者有體會,往往多問了幾句,不少醫生就不耐煩,固然,這是因為後面有許多人排著隊,但於醫生,耐心解答病人的問題,本身也是診療的一部分,因此是醫生基本的職責。
比照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每人每天門診病人不得超過25人」的標準,急診科「一晚上看300個病人」居然是門診標準的十多倍,相關規定顯然已經淪為一紙空文。這一方面是兒科醫生的「資源」稀缺,「僧多粥少」,既然忙不過來,只能盡量壓縮問診時間。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醫療資源配置的失衡,比如,雖然大醫院尤其是知名醫院人滿為患,不少普通醫院尤其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門可羅雀乏人問津,這樣的狀況只不過在兒科更加突出。
破解「一晚上看300個病人」,根本之計是增加醫療資源的供給、提高所有醫院的醫療水平。前者,兒科顯然更顯突出,而兒科醫生緊缺是因為效益差、風險高,「費力不討好」,導致醫學生不選擇兒科專業就業。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表示,恢復兒科專業的本科招生是解決辦法之一,但根本辦法還在於改善醫生待遇。後者,目前的一個有效舉措,是以多種方式盤活現有資源,緩解醫療資源的配置不均。比如通過大醫院與普通醫院乃至社區醫院的合作,提高均衡水平,帶活普通醫院的診療。
當然,於目前,尤其要引導患者自覺分流,就近就診,既減少就診過程中不必要的周折,也使醫療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於晚上的急診,即使是兒科,其實大部分急診病人並不真正需要在夜間掛急診,甚至都不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在三甲醫院,一般病情在社區衛生中心或者二級醫院都能得到有效的治療。
如果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能夠承擔相應的治療,那麼三甲醫院乃至大醫院兒科醫生的醫療壓力也會得到極大的緩解。
—— END ——
— 推薦思考者閱讀 —
小啟:
每次閱讀都是緣份,若您真心喜歡「明話全媒」公號,請您置頂,方便及時閱讀到明話的文章。看罷此文後,您先別急著離開,若您覺得好,請幫忙點個小贊。當然要破個費打個賞什麼的,明話很感謝。並請將此文分享到朋友圈,這才是最美的結局,期待下篇文章見。
特別鳴謝
原創作品均為作者授權發布
識別打賞鼓勵,蘋果用戶專用
TAG:明話全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