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微塑料再「漂流」
近日,在「向陽紅01」船上執行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考任務的科考隊員在南極地區海水中發現了微塑料的存在。
這種被定義為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纖維、顆粒或者薄膜的微塑料,並不是第一次在南極被科學家發現。2016年,日本九州大學與東京海洋大學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南極海域漂浮著微塑料。當時,研究人員就呼籲擴大調查,並表示「在距離人類生活圈最遠的南極海也發現了微塑料,可以認為它已遍布全球各個角落」。
這並非危言聳聽。去年,我國第八次北極考察隊就在北極海域發現了海漂垃圾和微塑料。而在與人類生活聯繫密切的近海更是微塑料污染的重災區。2015年,美國《科學》雜誌一篇文章報道了全世界各國每年向海洋中輸入塑料污染物的數據,其中在2010年,我國沿海居民向海洋中輸入塑料污染物超過500萬噸,排名世界第一,其次為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泰國等南海周邊國家,每年向海洋的輸入量皆超過100萬噸。
如果讓這些幾乎肉眼難辨的塑料顆粒任意增加,那麼造成的危害將超過人們的想像。因為它們可以隨著洋流在海洋中擴散,改變海洋的生態環境,同時也進入海洋生物的食物鏈。攝入微塑料的動物容易被堵塞食道,而且其中的有毒物質還會被釋放,而納米級別的微塑料甚至可以直接穿過生物細胞對其造成危害。
同時,塑料的高疏水性讓微塑料更容易吸附海水中的多氯聯苯、多環芳烴等疏水性污染物,併產生富集作用。而這種富集作用終將通過食物鏈的不斷累積而對人類造成「終極」傷害。中科院煙台海岸帶研究所一項調查顯示,在20多種經濟價值較高的常見魚類採樣中,90%的魚類樣本中都發現了微塑料。國內外也有報道在食鹽、海鹽、啤酒、蜂蜜等產品中檢出了微塑料。
不可否認,塑料的出現革命性地改變了人類包裝、吃飯、旅行和穿衣的方式。如今,全球每年生產的塑料產量甚至超過3億噸。那些被「拋棄」的塑料中,約有10%的塑料會進入海洋。然後再以人類難以抵擋的方式回到人類生活中,繼續它們的「漂流」。
當塑料成為地球生物的威脅者,它們的締造者——人類更應堅守自己的責任,保護地球家園。在人類有意造成的微塑料污染中,化妝品中塑料微珠的危害首當其衝。所以目前世界各國紛紛對化妝品中微珠的使用實施了禁令。
我國專家也在不同場合多次呼籲國家儘快出台相關法律法規,明令禁止將微珠物質添加到日化產品中,並期望更多人了解微塑料的危害。
而被譽為「海洋PM2.5」的微塑料能否「佔領」全球,成為令人防不勝防的污染物,還將取決於人類自己如何行動。
TAG:科學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