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女權無關·覺醒的尼羅河女兒們
與女權無關追尋自由覺醒的尼羅河女兒
女性自我覺醒 ;這幾個字眼似乎成為了陳詞濫調,把男性放在了一個對立的角度,鑄成了兩性的潛在抗爭。
顯然,這不是我今天的議題,我想把女性這個詞替換成;你最溫柔敬愛的母親,你頑劣俏皮的女兒,你最美麗智慧的妻子。
這種自我覺醒可能在少年時代完成 也可能是成為母親之後 又或者會在入土之前 但最終都會以一種方式完成。
電影中 飽受丈夫暴力拳頭控制的妻子在看到女兒勇於在這個社會爭奪自己的權利之時完成了自我覺醒 離開了供養自己的畸形寄生婚姻 這是一場愛的救贖。
「
從專業角度來看,在同等呼籲女性獨立與自由的影片中,印度電影《神秘巨星》顯然不夠高級,太套路。
它沒有《時時刻刻》里象徵主義手法的寫意,沒有弗吉尼亞伍爾夫的優雅與瘋癲中帶來的通透,也不會說出達洛維夫人的那句:我要為自己買些花。「
但是至少它在很大的範圍內,能讓女性觀眾有了自我反思的片刻,哪怕僅僅存在於電影的兩個小時。
那也是值得欣慰的改變。
」
雖然劇情老套,任意兩分鐘就能猜到 結局。但是加上女權、家暴、追夢這些元素,就閃爍著動人的光芒。米叔電影的高度是值得尊敬的。---豆瓣網友 seamind
更喜歡母女這條主線,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正是現實中許多被侮辱與被損害之人的寫照。用娛樂化形式推動現實議題,值得華語影人好好學習。
---豆瓣網友泉的向日葵
《神秘巨星》講述的是一名熱愛音樂的14歲女孩尹希婭以不露臉的方式成為神秘巨星,最終實現自我的勵志故事。
在去年8月,印度就上映了這部電影,IMDB上也是一片好評。
這部電影同樣由阿米爾·汗出演並由他的公司製作,由米叔導演處女作《地球上的星星》製片人阿德瓦·香登編劇並執導。女主角尹希婭的飾演者塞伊拉·沃西,是《摔爸》中大女兒吉塔的扮演者。
GIF
這部電影,想首先給大家介紹這幾個字眼,青春、母愛、女性獨立、自由、和夢想。
如果你沒有觀看過近年來的印度電影,對印度電影還停留在《寶萊塢生死戀》的歌舞生平和狗血情節上,你會很容易對印度電影有一種偏見,覺得通篇充滿了各種奇怪亂入的歌舞片段,以及濃墨重彩的狗血情感。
《神秘巨星》顯然不是一部這樣的電影;一個和歌手音樂相關主題的故事,卻並沒有奇怪的歌舞,片中女主角希婭用清泉一樣的的聲音唱出了三首歌,除了深深的感動,你找不到任何其它形容的字眼。
不是緊張刺激的動作特效大片,沒有觀眾耳熟能詳的歐美巨星,也缺乏前作與IP效應做點綴,它的大賣超乎許多人的想像,也給頻頻被摳圖、替身、流量打臉的內地電影圈提前上了一課「演員的誕生」。
驚喜俗套劇情的反轉,比《摔跤吧爸爸》走的更遠更勇敢
首先 謝謝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這次在影片中「退後一步」的表演 也成就了這部佳作,他甘願做綠葉,塑造了誇張鮮明的人物性格,藉此襯託了女主角伊西婭和母親的精彩表演。
他把所有對女性尊重都放在了電影里 看似粗獷的性格下卻是一個真正的紳士。
《摔跤吧爸爸》最出彩的地方 是在一個傳統印度社會背景內 塑造了一個傳統強調」父權尊嚴的「印度老父親(阿米爾汗飾演),然而出乎意料的是 影片卻依然成功構建了一對非傳統的父女關係。
阿米爾汗這次攜《神秘巨星》的傾情回歸選擇聚焦於家庭暴力下的母女關係,依然是一個傳統的母親形象 但又是非傳統的母女關係,兩部電影雖然都是探討印度女性地位和父權制衡問題,但這一次,正如片尾伊西婭在萬人之下勇敢揭下面紗奔向母親一樣,《神秘巨星》顯然走的更遠更勇敢。
不出所料,《神秘巨星》作為一部完成度很高的印度電影,延續了印度電影一貫的通俗性,並沒有傳統歐洲藝術電影那種習慣面對高級精英階層而採取晦澀表達 。
導演選擇用非常直接的鏡頭語言去探討女性的基本問題。我是誰?我是否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我是否有拒絕的權利…
而在這樣一個宏觀母題之下,導演通過講述一個14歲印度少女戴著面紗追求唱歌夢想的的故事,以及刻畫了少女伊希婭和母親還有姑婆婆三個不同年齡階段的女性 精準的剖析了印度社會女性所面臨的重大困境 。
GIF
覺醒畸形寄生婚姻,男權社會下女性的自我覺醒
墮胎、童妻、包辦婚姻、強姦、毀容……在印度這個12億人口組成的大國里,每22分鐘就會發生一起針對女性的暴力事件。過去30年,因各種原因而莫名「失蹤」的女孩約有1200萬名。聯合國調查顯示,印度是世界上女嬰死亡率最高的國家。在發達地區,人們通過B超選擇嬰兒性別,提前墮胎,「女性尚未出生就遭遇了犯罪」;在不發達地區,則是更為殘忍的殺害女嬰現象,如溺、毒、掐、悶、棄等手法。
」
印度這個國家,離婚率不到1%,原因並不是他們的婚姻質量有多高,而殘酷的事實是,印度的女性並沒有離婚的權利,她們需要為離婚承擔太大的代價。
在故事的結尾 伊西婭的母親最終選擇向暴力行動說不,在離婚書上籤下自己的名字,並遞交給丈夫,讓他接受,然後毅然在機場離開了丈夫 而蒙著一襲黑紗的伊西婭在歌手大賽中 引吭高歌 最後毅然的撩開了自己的黑色面紗 選擇將自己的面龐暴露在世人面前。
我完全理解為什麼在提前場電影上,會有連普通話都說不標準的淳樸婦女們抹著眼淚,哭的一塌糊塗,人的生活經歷和文化背景全然不盡相同,但個體感受總是會相似的,尤其是作為「第二性」而存在的女性。影片里 每個煽情點都打得很准,高潮段落有兩處。
第一處是母親在機場離開丈夫時的陳詞 那一刻母親完成了覺醒 她用語言 面對的是自己虛假婚姻關係下桎梏自己的鐵血丈夫,一個一直懦弱,不敢在丈夫面前表達自己任何態度的母親,就在此刻,迎來了人生最重要的綻放時刻。
而第二處是在片尾,這一次,少女伊西婭用動人嘹亮的歌聲把自己的飽滿的情緒唱給了全世界。 這不再是僅僅對暴力的父親反叛宣言,她面對的是台下上萬的觀眾、 電視前上億的印度同胞、網路上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她用自己的歌聲宣告了自己的覺醒 。她比母親走的更遠 我相信,這寄託了導演對未來印度社會發展的希望。
關於女性自我覺醒 她可能在少年時代完成 也可能是成為母親之後 又或者會在入土之前 但最終都會以一種方式完成。電影中 飽受丈夫暴力拳頭控制的妻子在看到女兒勇於在這個社會爭奪自己的權利之時完成了自我覺醒 離開了供養自己的畸形寄生婚姻 這是一場愛的救贖。
GIF
反思母女反擊燃爆全場,「虛假「完美結局下的現世童話
看似完美的結局其實也透露著不安,離開丈夫,身無分文 不識字的妻子將如何帶著兩個孩子生活下去 印度社會對女性尋求自我價值的嚴苛阻撓 她們面臨的,可不會是鮮花和掌聲,雖然電影在此處截止 但屏幕外的生活還在繼續,無數個伊西婭和母親們仍然在底層生活里苦苦掙扎。
相比《玩偶之家》或者《消失的愛人》,某種程度上,它更通俗和直接,所以 在這裡 我依然建議每一個女性獨自去觀看。
導演在路演的時候 有個女觀眾提問 問導演片子中除了暴力的父親 為何會塑造溫情幼小的弟弟 和女主角貼心暗戀她的小男生欽騰這樣的角色 導演回答說:因為我希望我們每一個男性都可以選擇未來我們會成為什麼樣的男人。
另外 導演溫情地塑造了小男友欽騰和弟弟兩個溫情貼心的男孩形象 這是我最喜歡的部分,欽騰作為一個中產階級的小公子,為了初戀的付出,讓人甜上心頭,弟弟撲閃的眼珠子,還有對姐姐的愛,讓觀眾深深地被親情所打動。
GIF
玉米它娘
職業編劇/自由撰稿人/作家
巨蟹座 現居北京
微博:霹靂BoJack
寫過一些劇,也出過書;
曾隻身赴美國墨西哥,進行長途自由行,愛旅遊,愛研究心理學,愛畫畫,愛好各類運動。
「生活中最重要的事,首先是學會好好愛自己」


TAG:玉米它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