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香河的民間信仰之土地爺

香河的民間信仰之土地爺

尹玉茹

香河縣地處京畿之地,有著各民族融合的歷史,又經過多次移民,南北東西文化碰撞,形成了獨特地區獨特文化內涵。即儒釋道大融合,也被當地人稱為大教。就宗教信仰而言,儒、釋、道均信,又不盡信。因此上蓋廟時慷慨悲歌,扒廟時也慷慨悲歌,致使境內的千年古迹,皆蕩然無存,只能從傳說中去領略當年的風光了。

除去寺廟所塑神像、佛像之外,民間信仰尚有以下諸神:

土地公公:

土地公公又稱土地爺,但在俗神中地位卻很低。因為土地年老面善,愛給人做實事,所以城鄉各地皆建廟祀奉。舊時幾乎無處不見土地廟。

奉祀土地神自古有之。百姓居家祭神叫土地神,天子居國祭神叫社神,其實都是祭同一神。春秋戰國以來,土地神日趨人鬼化,區域化,世俗化,從而更加貼近生活。清人趙懿《名山縣誌》云:

土地,鄉神也。村巷處處奉之。或石室,或木房,有不塑像者,以木板長尺許。寬二寸,題其主曰:某土地。塑像者,其鬚髮皓然,曰土地公,妝髻者曰土地婆。祀之紙燭淆酒或雄雞一。俗言土地靈則虎豹不入境,又言鄉村之老而公直者為之。

正因為多數土地神地位太低,故官方不怎麼看重他們,土地廟往往小得可憐,只在城角村頭立一個二三尺高的小廟而矣。供品也極為簡單。就是這樣微薄的供品,也不是常有的。清人袁枚《子不語、土地挨餓》載,杭州錢塘秀才張望齡,一日昏睡中,忽見已故顧某衣裳襤褸,面有菜色,踉蹌而來。張望齡見狀贈與金,顧辭不受說:「我現為本地土地,因官職小,地方清苦,我又素講操守,不肯擅受鬼潤,濫作威福,故終年無香火,雖做土地,往往受餓。然非分之財,雖故人見贈,我終不受。」次日,張望齡備上牲牢祭祀土地神,又夢顧某來謝說:「人得一飽,可耐三日,鬼得一飽,可耐一年。我受君恩,可挨到陰司大計,望薦卓異矣。」

土地爺是最末位的正神,位卑權小,有時想給人幫點忙,又力所不及。清人紀曉嵐《槐西雜誌·童子受魅》載:一童子年十四五,每睡輒作呻吟聲,疑其病也,問之,雲無有。既而時作囈語,呼之不醒,其語頗了了,諦聽皆喋狎之詞。然問之終不言。知為魅,牒於社公。夜夢社公曰:「魅誠有之,非吾力所能制也。」乃牒於城隍。越一宿,城隍祠中泥塑控馬卒無故首自損,始悟社公所謂力不能制也。(社公即土地爺)

儘管如此,土地神在百姓心目中仍然是個善神,老百姓心中有桿秤,不管你神位高低,只要能祛災賜福,庇佑百姓,就信奉祭祀。

文字尹玉茹 攝影周景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香河 的精彩文章:

香河的民間信仰之財神

TAG:說香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