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的小兒退燒法
小兒發熱怎麼辦?
寶寶發燒是每個媽媽都會遇到的情況,
很多新媽媽會因此而手忙腳亂,
有的媽媽還會「病急亂投醫」,
反而讓寶寶的病情更加嚴重了。
那麼寶寶發熱媽媽們該怎麼應對呢?
發熱程度分級:
低熱:37.5℃-38℃
中等熱:38.1℃-39℃
高熱:39.1℃-40℃
超高熱:40℃以上
【乾貨】下面給媽媽介紹一下寶寶發燒的方法!
(絕對是史上最全的方法)
夜間孩子發燒的護理方法。
物理降溫的護理方法。
這裡還會講到小兒推拿:風寒發燒、風熱發燒、積食發燒的推拿手法。
一、夜間孩子發燒的護理方法
夜間孩子發燒的時候家長要冷靜對待,不能慌亂,首先一定要馬上給孩子測量一下體溫,如果沒有超過38.5攝氏度就不用著急送到醫院,不要盲目地給孩子用消炎藥和退燒藥,一般的孩子發燒都是由感冒著涼引起的,而感冒的致病因素的病毒,消炎藥根本不起作用,發燒本身也是孩子自身的免疫反應,強行用藥物把體溫降下來並不利於孩子的康復。
1、補水
發燒本身就是在消耗能量,一定要及時給孩子補充水分,喂一些溫水或者吃一些好消化的水果,用空氣加濕器使空氣濕潤。
2、散熱
當初孩子發燒送到醫院的時候小S生怕孩子冷,給孩子裹得像個小粽子一樣,醫生說孩子發燒的時候千萬不要左一層右一層地包裹,一定要及時散熱退燒才能快。
3、用溫水擦拭寶寶的手心腳心和腋下
寶寶的手心腳心和腋下是血運比較豐富的位置,用溫水擦拭有益於熱量迅速散發,不過不要用酒精擦拭全身,酒精易使血管擴張,血容量下降引起休克。(下面會詳細講到物理降溫)
4、合理利用-物理降溫輔助退熱
將退熱貼貼在寶寶額頭,可以有效快速降溫,並且冰涼的觸感可以讓寶寶減少焦慮和躁動,減輕寶寶由於發燒帶來的疼痛感。
二、寶寶物理降溫的護理方法
1、溫水洗澡
用35℃~37℃的溫清水給寶寶洗澡,以達到全身散熱的目的,但是要注意浴室室溫和其他房間不要相差太多。
2、溫濕毛巾擦拭身體
原理和溫清水洗澡一樣,用溫濕毛巾擦拭寶寶的頸部、額頭、四肢、腋下。
3、多喝水
補充充足的水分,促進新陳代謝,藉助排出體外的水分帶走體內的熱量。就比如滅火得用水是一樣的道理。
三、小兒推拿退燒手法
(一)、風寒發燒
寶寶主要癥狀:惡寒發熱、寒重熱輕、頭身不適、無汗、頭痛、咳嗽、口不渴、清涕、噴嚏、舌苔淡紅、脈浮、指紋紅。
治則:宣肺解表、祛風散寒。
1、清天河水
【位置】天河水穴在前臂內側正中,從腕橫紋到肘橫紋成一條直線。
【功效】:解表去熱,化痰止咳。
【時間】:5分鐘。
2、平肝清肺
【位置】清肝經:肝經穴在食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屬於一個線性穴位。清肝經即從食指指根推向指尖。
【位置】清肺經:肺經穴在無名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也是一個線性穴位。清肺經即從無名指指根推向指尖。
【功效】:疏風清熱解表。
【時間】:5分鐘。
3、揉一窩風
【位置】一窩風在手背腕橫紋中央的凹陷中。
【功效】:祛風解表散寒,緩解鼻塞流涕。
【時間】:5分鐘。
4、拿風池(二扇門、拿肩頸都可操作)
頸後枕骨下,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三角凹陷中。
【功效】:發汗解表,祛風散寒。
【時間】:發汗為止
5、外勞宮
【位置】在手背中,與內勞宮相對處,
【功效】:溫陽散寒、昇陽舉陷、發汗解表
【時間】:揉5分鐘。掐3-5次。
6、列缺穴(如果在上述穴位中沒有發出汗時可用此穴)
【位置】列缺穴在手腕的凹陷中,取穴是兩手虎口相交,食指所達凹陷處就是。一般用拿法。
【功效】:發汗解表,不出汗時用。
【時間】:出汗則止。
(二)、風熱發燒
寶寶主要癥狀:發熱重、惡風、有汗或微出汗、口乾而渴、咽喉腫痛、頭痛、鼻塞、濁涕、黃痰、舌紅、舌苔薄黃、脈浮數、指紋紫。
治則:疏風解表、清熱宣肺。
1、清天河水
【位置】天河水穴在前臂內側正中,從腕橫紋到肘橫紋成一條直線。
【功效】:解表去熱,化痰止咳。
【時間】:5分鐘。
2、退六腑
【位置】在前臂尺側自肘關節至掌根成一直線。
【功效】:清熱、涼血、解毒。
【時間】:5分鐘。
3、平肝清肺
【位置】清肝經:肝經穴在食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屬於一個線性穴位。清肝經即從食指指根推向指尖。
【位置】清肺經:肺經穴在無名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也是一個線性穴位。清肺經即從無名指指根推向指尖。
【功效】:疏風清熱解表。
【時間】:5分鐘。
4、拿風池(二扇門、拿肩頸都可操作)
【位置】頸後枕骨下,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三角凹陷中。
【功效】:發汗解表,祛風散寒。
【時間】:發汗為止
5、湧泉穴
【位置】足掌心前1 /3凹陷處。
【功效】:引火歸元、退虛熱。
【時間】:揉5分鐘。
(三)、脾胃積熱
寶寶主要癥狀:發熱腹脹、腹痛拒按、噯腐吞酸、不思飲食、煩躁不安、夜卧不寧、噁心嘔吐、口渴喜飲、納呆便秘、或泄下臭穢如敗卵,舌苔黃膩,脈濡或滑,指紋紫滯。
治則:消食導滯、清熱化積
1、清胃:
【位置】在大魚際橈側,赤白肉際處。
GIF
【功效】:清中焦濕熱、消食和胃、降逆止嘔、除煩止咳。
【時間】:清5分鐘。(離心為清,向心為補)
2、補脾經
【位置】拇指末節外側,赤白肉際處。
【功效】:健脾胃、補氣血;清濕熱,消食積、化痰涎。
【時間】:補5分鐘。
3、清大腸
【位置】在食指橈側緣,由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線。
GIF
【功能】:調理腸道、止寒熱泄痢、退肝膽之火、通便。
【時間】:清5分鐘。
4、運內八卦
【位置】以掌心為圓心,從圓心至中指根橫紋約2/3處為半徑,畫一圓圈,八卦穴即在此圓圈上。
【功能】:寬胸理氣、止咳化痰、行滯消食、降氣平喘。
【時間】:清5分鐘。
5、退六腑
【位置】在前臂尺側自肘關節至掌根成一直線。
【功能】:清熱、涼血、解毒。
【時間】:5分鐘。
6、順摩腹
【位置】寶寶取仰卧或坐位,手掌放到臍周圍順時針摩腹。
GIF
【功能】:逆時針止瀉,順時針消食通便。
【時間】:5分鐘。
7、七節骨
【位置】在第四腰椎與尾骨端(長強)成一直線。
GIF
【操作】自下向上推之,稱推上七節骨;自上而下推,稱推下七節骨。
【功用】溫陽止瀉、瀉熱通便
【時間】:5分鐘。
(四)、藥物治療
當腋下溫度超過38.5°C的寶寶,可以使用退燒藥來緩解發燒所帶來的不適,為寶寶對抗疾病能夠保持體力。另外,帶寶寶就醫前就可以先服用退燒藥,不需要等到醫院後,排隊挂號再看醫拿葯的,盡量減緩這過程中給寶寶帶來的不適感。
1、對乙醯氨基酚:首選退燒藥,適用於3月齡以上的兒童和成人。
2、布洛芬:備選退燒藥,適用於6 個月以上的兒童和成人。
3、持續高燒不退,才考慮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交替使用。
注意:在服用藥物之前,一定要仔細閱讀說明說,不要超過嬰兒所能服用的藥量。
迎進群討論
喜歡加關注,轉發傳健康
TAG:退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