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獨老人的「年關」:兒子13年前買的冰箱還在用 每次打開都會想起他
事情已經過去十三年,但劉阿姨獨自坐下來的時候,往事仍像潮水一般撲面而來。進入臘月,狗年春節彷彿越來越近了,已經64歲的劉阿姨,卻迎來一年當中最不願面對的日子。她唯一的兒子,出生在臘月,也卒於臘月。(津視120期·騰訊大燕網出品 圖/游思行 文/鈕雅莉)
2005年,在天津市北辰區的家中,剛剛參加工作半年的兒子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猝死在劉阿姨懷裡。「3分鐘,他就沒了氣兒,我感覺整個天都塌了!」當時臨近春節,劉阿姨和老伴為兒子料理後事,沒通知任何親友。他們覺得大家都要歡歡喜喜過年了,不希望把悲痛帶給別人。但從此,過年對於老兩口來說,卻是一種煎熬。
「那麼耐人(天津話,可愛的意思)的孩子,突然就沒了!」兒子的猝然離世,讓劉阿姨和老伴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生活在陰影之中。一到下班時間,他們會習慣性地扒著窗檯望一望,看看兒子會不會突然回來。有一陣子,劉阿姨幾乎聽不進任何人的勸說,而原本內向的老伴兒,話也越來越少。劉阿姨說:「別人再怎麼理解同情,這種痛也只有自己明白。」
劉阿姨和老伴所居住的房子,已有將近40年房齡,當年兒子就出生在這裡。老伴兒養了幾隻鳥和幾隻蟈蟈解悶,家中依然非常整潔。這些年,他們還一直用著兒子參加工作後,用自己工資給家裡換的冰箱。「每次打開冰箱,都會想到兒子的好。」
在劉阿姨家卧室的牆上,掛滿了生肖公仔和照片。其中有兩張新拍的嬰兒照,是侄子家剛出生不久的小孩。她一直把兒子小時候穿軍裝的照片擺在床頭,她說如果孩子還活著,很快就要過34歲生日了。
走出失去兒子的陰影,劉阿姨說她花了大概5年的時間。早上出門、買菜、做飯、晚上遛彎兒……這就是她一天的生活。如今,劉阿姨又多了一個寄託——參加社區專為失獨老人組織的「暖心之家」活動。
這一天上午,天津市北辰區集賢里街道的一間單元房裡格外熱鬧,志願者正在教失獨老人們剪出一隻可愛的小狗。這個「暖心之家」創建於2017年5月,主要服務於轄區內的失獨家庭。在這裡,劉阿姨認識了許多與自己有相似經歷的父母,也學會了種芽菜、種植多肉植物、做酵素等多種手藝。
通過「暖心之家」,之前素不相識的郭阿姨和劉阿姨成了好朋友。年已六旬的郭阿姨,看上去比同齡人更時尚。她非常健談,但提到已經離世的兒子,語氣中透出無奈與悲傷。三年前,郭阿姨唯一的兒子因抑鬱症從五樓跳下,經搶救無效離世。「我就後悔,當初他總發脾氣,可根本沒有想到是因為生病!」她總覺得自己像做了虧心事。
失去孩子的經歷,讓老人們更加珍惜身邊的親人和朋友。2010年,劉阿姨的老伴兒患上癌症,看病治療以及做手術花費了老兩口多年來積攢的10萬積蓄。這筆治療費讓劉阿姨承受巨大的經濟壓力,但她覺得,如今只剩下老伴和自己兩個人,不管花多少錢都要好好治。
術後恢復的日子裡,劉阿姨給老伴兒變著樣地搭配飲食,有時老伴飯量變小,劉阿姨心裡就會很緊張,擔心他身體不適。前些日子,劉阿姨的老伴又住院了,只有她一人日夜陪護在身邊。郭阿姨提出要跟劉阿姨「換班」,但劉阿姨已經習慣了「什麼事兒都是自己扛,不好意思麻煩別人。」
通過「暖心之家」,老人們也積极參与一些社區公益活動。兩位阿姨曾到一位失獨的老大爺家送禮物,大爺家中髒亂狼狽的狀況,讓她們不由得想到自己。她們覺得住養老院實在太貴了,只能靠居家養老:「我們現在還年輕能動彈,但到了以後呢?」
最近,「暖心之家」的老人們正在參加一個為困難人士織毛衣的活動,希望在春節之前,為需要幫助的人送去溫暖。但劉阿姨和郭阿姨都表示,自己並沒有任何過年的興緻。
「過了臘八就是年。」志願者和老人們約好了那天一起做臘八粥,就當是團圓了。劉阿姨說她自己這輩子,曾經奮鬥過,快樂過,也痛苦過,如今只想「抓住青春的尾巴」,好好生活。
TAG:圖話京津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