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國說自己是「中國」,其他是冒牌貨,還不準中國用「中國」兩字
原標題:此國說自己是「中國」,其他是冒牌貨,還不準中國用「中國」兩字
在唐宋明時期的中國古代,中國文化對周邊國家和少數民族有著無比強大的吸引力。而中華文化本身所散發出的魅力又巨大,所以在整個東亞形成了「漢字文化圈」。影響最大的當屬朝鮮半島、日本和越南。這三個國家中,朝鮮半島離開中國古代的權力中心較近,不敢尊大,只稱呼自己為「小中華」。越南和日本兩國就是另外一套了,他們在中華文化遭遇到元、清兩朝的摧殘後,後來就乾脆自己稱自己為「中國」了。特別是17世紀清朝統治中國後,各國小中華思想空前膨脹,認為自己才是中華文明的傳承者。
在這三個國家中,朝鮮越南認為自己是「中華」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為滿清統治而淪落,自己的文化傳承最正宗。日本方面也有很大部分人持此認知,但日本方面也有人認為日本在歷史上大部分時間都處於以中國為中心的華夷秩序之外,保持了很強的獨立性,同時也系統地接受了中國文化,因此其自稱「中國」最為理直氣壯。在那個時候日本人的認知中,日本才能夠是「中國」,至於朝鮮、越南、中國本地,統統不能成為「中國」。江戶時代前期的山鹿素行是鼓吹「日本是中國」的代表人物。山鹿素行並不是像其他日本人那樣認為滿清入關引發「華夷變態」才使日本成為中華或中華文明的繼承者,他認為日本一直就是「中國」,並且比他口中的「外朝」即中國要優越。他認為「外朝」疆域太大,難以防守,導致「北虜易窺其釁,數以劫奪……終削其國、易其姓,天下左衽」,而日本則地勢優越,「四海之廣,猶一家之約,萬國之化育,同天地之正位,竟無長城之勞,無戎狄之膺」,故「聖神稱美之嘆,豈虛哉!」在他們眼裡,是真的只有日本才能稱得上是「中國」,連中國都不是「中國」,至於朝鮮、越南那就更加不用說了。
這種思想影響了日本很久,以至於在1871年兩國在簽訂《中日修好條規》(日本版叫日清修好條規)中,還鬧出矛盾。在簽訂條約時,清政府的代表在條約上簽字要署名中國,可是日本人卻不幹,他們不同意清廷在條約中自稱「中國」。日本方面要求只寫「大清國」。中國代表則力爭:「我中華之稱中國,自上古迄今,由來已久,即與各國立約,亦僅只約首,書寫大清國字樣,其條款內容皆稱中國,從無寫改國號之例。」雙方陷入僵局。後經李鴻章親自出面約定:「漢文約內則書中國日本,和文約內則書大日本、大清。」但日本代表團在修正時,在其所持漢文本內,依舊用「大清」而非「中國」,導致李鴻章提出嚴正抗議,日本辯解。李鴻章息事寧人,未再堅持。
看看日本連簽訂條約都不準中國人用「中國」兩字,其對中華文化還是很在意的。至於甲午戰爭後,就又另當別論了。
※屬中國領土卻鬧獨立,中國大將暴打其後留了6字,震懾當地2000年
TAG:煮酒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