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五祺齋 愛彌兒如是說

五祺齋 愛彌兒如是說

愛彌兒曾經說,所謂了解事物,指的是先進入事物之中,然後再從裡面走出來。因此需要的是被囚之後的掙脫,痴迷之後的覺醒,熱情之後的冷靜。還陷在裡面的人,和從來沒有掉進去過的人一樣,都不算真正了解事物。我們充分了解的事物,一定是我們先相信過,而後徹底思考過,並足以對它做一番批判的事物。要了解事物,非得成為自由的人不可。但自由之前,又非得被那事物囚住不可。

這是一個很深刻的體悟。它對於了解事物設定了幾個關鍵的前提,一是我們先得相信過、痴迷過這個事物,並在事物之中,經驗地理解、思考和批判過這個事物。二是我們還得能保持覺醒,並順利地從事物的囚籠里順利地「掙脫」出來,成為一個「自由」的人,才能真正地了解一個事物。總之,我們得既進得去,還得出得來,而決不能像李宗盛歌詞里唱的那樣:「還未如願見著不朽 就把自己先搞丟」。

多年前看過一本書,叫《街角社會》。作者是美國芝加哥學派社會學家懷特。作者以被研究群體——「街角幫」一員的身分,「進入事物之中」,對街角幫的內部結構及活動方式,以及他們與周圍社會做了細緻的觀察與研究。發現街角幫的內部也按照自己的正義和規則在運行,端非常人眼裡的非理性,無情無義,殺人不眨眼等等。問題在於,懷特如何能在研究者與參與者之間維持一種精緻的平衡呢?——當他以研究者的身份觀察時,因為缺乏愛彌兒所言的「熱情、痴迷和相信」,而不能算真正地進入事物。當他以當事人的身份出現時,又因為沒有「掙脫」出來,成為「自由的人」,而無法做出真正「徹底的思考」。無疑,這是一個困局。

值得追問的還在於,當一個人進入一個事物的內部,再從裡面走出來或掙脫出來,並非真正像一個人闖入一片沼澤,再小心翼翼地抽腳出來,然後仔細把雙腳清洗乾淨那般簡單。當我們真正進入一個事物的過程,作為一種實踐,本身也是對於作為主體的人的主觀世界的一種改造和塑造過程。因此,它就不可能真正做到一塵不染和全身而退——或者「真正的自由」。在某種意義上,從事物之中順利掙脫的人,已不是進入事物之前的人,而是一個被事物的秩序改造過的新的主體。此時的「了解」「思考」和「批判」,其客觀性又從何談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祺齋 的精彩文章:

TAG:五祺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