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故宮的中華門,摘下門匾之後,清朝人都愣住了,民國人也愣住了!

故宮的中華門,摘下門匾之後,清朝人都愣住了,民國人也愣住了!

在北京故宮的南邊,有一個皇城大門,建造於明成祖朱棣時期,因為古人都覺得南面才是最尊貴的,所以這座門也被人稱之為「國門」。在明朝,這座門被稱之為「大明門」,後來農民起義軍李自成率軍攻入皇宮,覺得這名字太晦氣。

在明朝,這個南大門就被稱為「大明門」。到了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本想建立一個「大順王朝」,要把「大明門」改成「大順門」,可是還沒等他換門匾呢,自己就失敗了,只能逃離北京。

辛亥革命爆發,滿清政府被推翻,在中華民國成立一周年的時候,民國政府準備將「大清門」改為「中華門」,但是這塊牌匾是用石頭做的,不好更換,臨時也找不到這麼好的石材,於是有議員提出不用再另找了,直接用背面刻上「中華門」三個字就好了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早在二百多年前的清朝人早就想到了這個辦法,將門匾重複利用,把「大明門」變成了「大清門」。在場的人們看到後,哭笑不得,只好將這塊門匾交給了博物館收藏起來,然後重新製作了一塊門匾,刻上了「中華門」三字,掛於檐下。

新中國後,我們改造天安門廣場,蘇聯人建議我們把這個中華門給拆了,因為不拆,很難擴建。蘇聯人說,你們看我們紅場多大,多氣派,你們想建這樣的,就得拆了這個樓。所以,就拆了。現在這個地方建起了毛主席紀念館。

最初是康熙年間特為皇太子允礽所建,後作為皇子居所。乾隆皇帝12歲到17歲間一直居於此宮。嘉慶皇帝5歲時曾與兄弟子侄等人居於此宮,後遷往擷芳殿,乾隆六十年(1795年)即位後又遷回毓慶宮。同治、光緒兩朝,此宮均作為皇帝讀書處,光緒皇帝曾在此居住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在古代,每個字的筆畫都可以區分其五行屬性,「門」字的勾腳是屬於「火筆」,因古代建築多為土木結構,易被火焚,古人擔心帶有「火筆」的「門」字會招火,所以將門匾中的「門」字最後一畫從勾筆改為豎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蓬的斗醫 的精彩文章:

鴻門宴上「吃裡扒外」的項伯去哪了?下場如何了?過得很滋潤!

TAG:飛蓬的斗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