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本《傷寒雜病論》譯釋
〔1.33〕【原文】師曰。持脈病人欠者。無病也。脈之呻者。病也。言遲者。風也。搖頭言者。里痛也。行遲者。表強也。坐而伏者。短氣也。坐而下一腳者。腰痛也。里實護腹如懷卵物者。心痛也。
【註解】欠:呵欠,張大嘴深吸、長呼,呼吸略帶其音。
呻:呻吟,因痛苦而發出的聲音,多為「哼」或「嗯」的顫音,自高而低。
言遲:言語蹇濇不利。
表強:表,示意,表明;強,讀qiáng,指感覺強直僵硬,不靈活自然。
【譯釋】師傅說:醫生診脈時,如果病人打呵欠,這是沒病的表現。《素問 · 宣明五氣篇》曰:「五氣所病:心為噫,肺為咳,肝為語,脾為吞,腎為欠、為嚏,胃為氣逆、為噦、為恐,大腸、小腸為泄,下焦溢為水,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膽為怒,是為五病。」《靈樞 · 口問》曰:「陽者主上,陰者主下。故陰氣積於下,陽氣未盡,陽引而上,陰引而下,陰陽相引,故數欠。」可知欠有 病與不病之不同,有病之欠為陰陽不調順頻頻而作,非為暫時性的;無病之欠則不然,是為條件反射而後所作的生理應對行為。本條文所言之欠,為後者。診脈時病人呻吟不斷,為身有不適以至痛苦之故,這便是有病的反映。言語遲鈍不靈利,是為風病。成無己曰:「風客於中,則經絡急,舌強難運用也。」張令韶曰:「風傷氣,氣機不利,會厭難發,故言遲也。」 病人先搖頭後言者,是里有疼痛。痛極晃身搖頭意以圖緩,艱於發言,是因心意先顧其痛。行動不靈活自如,是由邪客筋絡,筋絡引急所致。坐而喜伏,形不舒展,是氣乏於內,里不和,不伏 則氣無以宣接,下氣不能上交。《靈樞 ·刺節真邪》曰:「腰脊者,身之大關節也;肢脛者,人之管以趨翔也。」 腰痛為大關節不利,則坐不能正,又腰之經筋與髀腘牽連,故腰痛者,下肢曲屈不利,下一腳則可緩腰中之疼痛。里有邪實,按之則痛,故實痛至極,尤恐按。今護腹如懷卵物者,知其邪實在里,氣機不能舒轉,為心痛。雖言心痛,實為腹痛,因所護部位在腹。
【按語】張隱庵言此條「皆察人之神情,得人之病機,雖持脈而不憑脈,所謂望而知之者如此」。張志聰言此條「師持脈者,猶言師但持脈而不問也,八條皆察人之神情,得人之病機,所謂望而知之者。」二張見解同。陳亦人對此條文,也曰:「從師持脈開端,並未歷舉脈象,儘是從望診、問診、聞診而察其病情,可見四診必須配合運用。」以上諸家所言即是。
【版權聲明】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TAG:仁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