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博士溺亡,師生關係為何成為痛點?

博士溺亡,師生關係為何成為痛點?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黨報評論君。近日,兩則發生在大學校園裡的新聞引發熱議。一則是女博士羅茜茜在時隔10多年後,實名舉報北航教授陳小武性騷擾多名女學生;另一則是西安交通大學在讀博士楊寶德溺亡,其女友發文聲討導師周某。雖然相關事實有待澄清,但令人唏噓的悲劇不得不讓人反思,今天的大學校園怎麼了?

遭遇導師性侵、男博士溺亡,輿論之所以如此關注,固然有個案的極端性,但更多的恐怕是擊中了「師生關係異化」這個難以言說的痛點,勾連起自己求學生涯中或多或少的記憶。辛辛苦苦考上研究生,卻淪為導師的廉價勞動力;互相不為難成為某些老師和學生間心照不宣的潛規則;學術研究中居然搞起人身依附、近親繁殖的江湖門派做法……雖然健康的師生關係是主流、優秀的高校教師是絕大部分,但少數師生關係異化的風氣一旦蔓延,不僅污染高等教育的生態,更嚴重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

教師和學生無疑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對關係。理想的師生關係應當既有「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道德要求,也有「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屬性。而師生關係的異化,有被迫的因素、也有自願的選擇,更有交易的考量。利用自己在教學培養中的主導權,讓學生「做衛生、擦車、陪逛街、半夜陪聊」,打著各種旗號對女學生性騷擾,這些行為不僅是師德缺失,更觸碰法律底線。然而,現實中也不乏一些學生為了獲取更高的分數和老師的青睞,投其所好。師生權力義務界限的模糊、相互之間地位的不平等,深陷其中的學子要麼忍氣吞聲,要麼隨波逐流,而沉默的大多數讓個別老師有恃無恐。

由事實層面進入到觀念層面,可以看到,異化的師生關係折射出當下高等教育的困境。近代西方教育制度建立在分工基礎上,在不少國家教師只是眾多普通職業的一種,師生之間更多是朋友關係。而中國在引入西方大學教育的同時,「師徒父子」的傳統觀念一定程度上還存在。幾年前,一名歷史系的學生在朋友圈發表不當言論,被自己導師開除師門,當時熱議最多的一條就是,如何在尊師重道和批判懷疑之間取得平衡。不可否認,我們有自己的文化傳統,但這種傳統應當建立在法治理念和規則意識上、建立在「自由之思想、獨立之人格」的大學精神中。

高等教育沾染的功利化傾向,也在加劇這種困境。去年,華東理工大學研究生李鵬在其導師張建雨參股的化工廠內遇安全事故死亡,「老師」成為「老闆」、把學生當成廉價勞動力、以不許畢業進行要挾,被利益綁架的師生關係不僅讓學生苦不堪言,更偏離了學術研究的初衷。現實中,當象牙塔多了功利的氣質,師生關係也就會產生利益的依附。從這個意義上說,糾正跑偏的師生關係,不僅出於對教育生態的維護,更是對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的深刻反思。

事件的發酵,引發眾怒。陳小武被舉報後,北航迅速調查核實,撤銷其職務和教師資格,教育部也撤銷了其「長江學者」的稱號,西安交通大學在讀博士溺亡被報道後,相關單位也介入了調查。應當看到,事後的個案糾正不難,難的是通過長效機制來規範師生交往中的每一個行為,不讓平庸之惡損害任何一個年輕學子的成長。據了解,教育部門正在研究建立健全高校預防性搔擾的長效機制,走出了第一步,而未來真正從高等教育改革的頂層設計、人才培養的制度機制完善、以及教育觀念的革新上下功夫,才能重塑教育育人的目的,讓跑偏的師生關係回歸到健康、和諧、正向激勵的軌道上。

這正是,漫漫求學路,萬里莫逾心。

(文 | 桂從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日報評論 的精彩文章:

萬豪,再「豪」也不能挑戰中國「紅線」

TAG:人民日報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