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沙之海·四十四載

西沙之海·四十四載

原創圖文,請勿轉載,歡迎轉發

是的,我們的1974年中越西沙海戰沙盤計劃還在繼續。

今天,是海戰勝利四十四周年的紀念日。

雙方參戰的10艘艦艇中,我方的6艘已製作完成。南越海軍的4艘軍艦主體也已成型(HQ-5與HQ-16同級),等待工廠翻模後進行修正和細化。

同樣從膠板開始搭建的越南艦船船體

趕在匆忙的農曆年底做完這些,我們暫緩了一口氣,抽出一點時間,想想大海和浪花。

高空俯瞰的羚羊礁。它周邊的蔚藍海面就是1974西沙海戰的主要交戰海域。(圖/ Navjot Singh)

高空俯瞰到的海洋,與水兵們劈風斬浪所駕馭的海洋,有何不同?從高空看,海洋要麼波瀾不驚,其湛藍何等平靜,何等深沉;要麼排浪涌涌,端莊從容。然而,只有貼近浪花的人才能看到另一番景象:風雲詭譎,渦流迴旋,蒼茫喧囂,變幻莫測……

西沙群島的第一大島——永興島,西沙海戰時為中國海軍的前進基地。(圖/ 資料庫)

荷馬就曾用這些詞來描繪大海,而且他描繪的不僅是古希臘人、也是古今中外人類對大海共通的感觀。索福克勒斯甚至說,大海有海面和海底,正如人有表象和靈魂。這個隱喻似乎意味著,貼近大海的人也更貼近自己的靈魂。

(圖/ 查春明《西沙西沙》)

(圖/ 查春明《西沙西沙》)

這不無道理。因為人在海上,生存只限於一葉扁舟。當與起伏甚或翻滾的海浪相比時,庸常生活里的很多東西都變得既浮誇又渺小,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會把孤獨、勇敢、堅忍這樣的詞賦予水手和水兵。海洋上的人生沒有冗餘。

70年代,風浪中的274號獵潛艇(圖/ 資料庫)

90年代,389艦的同級艦行駛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

(圖/ 資料庫)

2014年,遠洋劈波斬浪的054A級護衛艦(圖/ 環球網)

僅僅在手掌方寸之間描繪一片海水的過程里——在尋找其準確的顏色,尋思其波紋和浪花的內在邏輯時,我們也能深刻感受到這一點。

湖藍,加上很多群青(像提香那樣),再來一點原野灰——這種含混的顏色里透顯出深海那古往今來的見證,便能得到完美的深藍。需要再加一點白色,它能體現新躍升的波浪所蘊含的動能。局部再加一點點綠松石色,只要一點就好——它象徵著所有那些未說盡的故事。在西沙之海的照片里,我們總能察覺這樣一絲色調的存在……

海洋上的人生沒有冗餘。我們想到水兵、海戰及其英雄的時候,尤其不要忘記這一點。大海不是天然供英雄演繹的舞台——這不同於今天的選秀節目中那些「挑戰自我」的情懷。一艘海上的船,不是一個情懷的符號,而是一道實實在在的生存問題——海洋之所以孕育英雄,是因為英雄能將生存、使命與信仰的必要性合而為一。

對一個講究豐足、享受和自我的時代來說,海洋代表的,或許是一種更為古老的價值。

請關注我們 關注西沙·1974的後續進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琢文創 的精彩文章:

TAG:龍琢文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