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技術流漫畫《洞仙歌》 水墨漫畫再譜高山流水

技術流漫畫《洞仙歌》 水墨漫畫再譜高山流水

若問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有哪些,答案肯定舉不勝數。若問中國傳統繪畫的代表是什麼,答案就絕對是被稱為國畫的水墨畫。

近來,央視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已經播出了六期,其講述國寶「前世今生」中所展現的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讓觀眾無不燃起「此生無悔入華夏」的民族文化自信。而截至目前,在文化藝術領域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莫過於北宋王希孟創作的、集北宋以來水墨山水之大成的《千里江山圖》。

在水墨暈染的底子下,該畫作通過青、紅、綠等亮彩的層層著色,將水墨帶入了繪畫領域別有洞天的境地。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水墨動漫承襲了暈染留白的意境技法,並一舉成就了動漫界的「中國學派」。而如今,仍在堅持傳統水墨技法、秉承匠人精神的藝術作品,也就《洞仙歌》等為數不多的水墨漫畫了。

從齊白石《蛙聲十里出山泉》說起

提起中國動漫的「中國學派」,總繞不開中國老一輩藝術家創作的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其將傳統的中國水墨畫引入到動畫製作中,籍虛虛實實的意境和輕靈優雅的畫面,使動畫片的藝術格調有了重大的突破。然而,鮮為人知的是,該動畫中的小動物造型取自於齊白石筆下的水墨畫。

從上圖齊白石為老舍創作的《蛙聲十里出山泉》(局部)不難看出,這幅名有「蛙」而無蛙的寓意畫作,用高超的技法展現了視覺與聽覺精彩絕倫的雙重享受,就是中國畫的絕妙之處。事實上,作為多藝兼擅的藝術家,齊白石尤其擅長蔬果題材的水墨畫,其一生創作了數以百計的葫蘆畫作,以淡墨勾出葫蘆的輪廓,再配之以簡短題句,或者輔之以大塊墨葉的白描或純水墨皆為佳作。

在傳統的中國畫里,筆墨既是用筆用墨的繪畫技巧,也是品評作品的重要標準。其中,「筆」是點、線、面的描畫,而「墨」就是濃、淡、干、濕、亮、灰、暗的渲染效果。在齊白石的水墨畫作中,尤為傳世的水墨葫蘆,以濃淡分層的變化、筆的乾濕夾以金石筆法,刻畫出了葫蘆藤的蒼勁和葫蘆葉子的水潤,便是「筆墨」俱佳的作品。

而到了現代,尤其是動漫領域的中國漫畫,則以仿日式漫畫風格為主,強調對於線的處理,而對人物特徵的描繪較為模糊,情緒表現也屬於抽象化。相對應的,以中國傳統水墨風格創作的漫畫,即是《洞仙歌》等為數不多的作品。

從《洞仙歌》的漫畫風格來看,其把握了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的技巧,在「筆墨」的運用上,通過筆法的意趣和力度,融合墨法活與變形成的墨韻,達到了「近處寫實,遠處抽象,色彩微妙,意境豐富」的層次。不得不說,如今以水墨為風格的中國漫畫,《洞仙歌》絕對稱得上精品。

洞仙歌:水墨漫畫的高山流水

近年來,隨著市場化和產業化的推動,包括漫畫、動畫在內的動漫產業得以迅猛發展。然而,綜觀當前的國產漫畫,畫風多以仿日漫為主,鮮有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影子。究其原因,除了受資本市場驅動的影響,曾在中國動漫有核心地位的文化傳承本拋棄,其文化藝術本身的難度也是關鍵。

就以《洞仙歌》的水墨藝術風格來說,其既是漫畫的形態,又需要兼具水墨畫的屬性。這也就意味著,創作者要在傳統中國畫寫意的畫法中,注入漫畫的內容思考,並注重人物神態和心理的刻畫。因此,這需要創作者有從生活向水墨藝術和漫意水墨藝術雙重跨越的造詣,並能深度融合文學、哲學、美學、社會學等藝術文化的功底。

反觀《洞仙歌》的創作風格和內容,其一方面通過水墨漫畫的形式進行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展示,另一方面則通過對《鏡花緣》、《山海經》、《離騷》等精怪神話的重新詮釋,並加以古詩詞的獨特裝點運用,對中國古代文學、哲學等文化進行融合。顯然,《洞仙歌》在如今的中國漫畫領域,不僅是獨樹一幟的,更是傳統藝術文化的代表。

曲高和寡之下,國漫將迎更多知音

從水墨漫畫的創作難度就可以看出,其作品面世不僅需要有對傳統藝術和文化頗有造詣的人才,還需要人才具有中國工匠精神,能沉下心進行創作。也是因為此,無論是水墨風格的藝術描繪,還是古詩詞及白描、寫意所透出傳統文化,都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程度上的文化修養。形象來說就是,水墨漫畫面臨曲高和寡的窘境。

那麼,作為現階段水墨漫畫的代表作,《洞仙歌》怎樣才能迎來更多知音呢?在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基礎上,《洞仙歌》通過敘述風格和故事脈絡上的精細打磨,讓普通讀者也能對晦澀難懂的古籍精怪傳說產生全新的感官認知。尤其是將古籍傳說巧妙地融入到劇情中,並通過懸念、解疑等方式,深入淺出地引導讀者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也正因為此,畫神文化旗下的《洞仙歌》一經問世,便樹立了當下中國漫畫傳統文化中的標杆,被讀者稱之為國產漫畫中的「國粹」。而至今,其「高山流水」般的藝術造詣,不僅沒有落入曲高和寡的窘境,還推動了不少青年讀者主動了解此作品所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

不得不說,得益於創作者對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熱愛和造詣,還有其在當今浮躁社會所具備的匠人精神,《洞仙歌》才成為動漫界「中國學派」的傳承作品。同時,得益於創作者對取材故事敘述的把握,其才能吸引更多的讀者,贏得更多的知音。可預見的是,在科技愈發進步的未來,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將愈發珍貴,而以《洞仙歌》為代表的傳統文化藝術作品,也就將迎來與粉絲共譜高山流水的新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畫神文化 的精彩文章:

現在的毛賊 不僅偷錢 還偷心?

TAG:畫神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