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2000噸客船抄捷徑,意外撞上貨輪,千噸黃金沉入海底,中國兩次打撈失敗

2000噸客船抄捷徑,意外撞上貨輪,千噸黃金沉入海底,中國兩次打撈失敗

海面雖然寬闊無垠,但並不是所有地方都適合船隻航行的。一般來說,船隻都會設有固定的航線,但固定航線並不以為著百分之百安全,如果碰到惡劣天氣,能見度下降到無法發現其他船隻,就很容易造成撞船事故,引發海難。

1949年,解放軍已攻下長江以北,許多人逃往上海,準備從這裡坐船到台灣避難。1月27日,農曆小年夜,兩艘大型船隻在舟山群島附近的白節山海域相撞,造成沉船事故,兩艘船上共千餘人,活下來的不到50人。

擁擠的碼頭,人人都想儘早登上太平輪

其中一艘發生事故的船隻,叫做太平輪,為一戰時期美國製造,排水量2500噸。太平輪的設計初衷是用於內陸河上使用的中型輪船,但國民黨為了加快資產轉移速度,向太平船塢公司租借了太平輪,租金為7000美元/年。當時太平船塢的股東之一是蔡天鐸,台灣主持人蔡康永的父親。

人們認為太平輪絕不只是一艘逃難船這麼簡單,其還背負著多項秘密任務,如轉移中央銀行的檔案、債券、黃金、古董及大佬陳果夫的別克轎車。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太平輪沉沒的那次航行,攜帶著千噸黃金,放到今天,那就價值上百億新台幣。

除了負責轉移資產,太平輪在此前也曾是運兵船,負責運送士兵到青島參戰。太平輪沉沒的原因有很多,超載、超速、抄捷徑以及惡劣的天氣,在那個戰亂的年代,誰都想早點登船,所以根本沒辦法控制登船人數,導致太平輪嚴重超載。而為了儘快到達台灣,太平輪在航行途中又超速、抄捷徑,再加上惡劣天氣帶來的能見度下降。最終在1月27日那天,太平輪與從台灣返航的建元輪相撞(建元輪也是貨輪,但未改裝成客船),上千人喪生,上千噸黃金沉入海底。

從1949年1月開始,中央銀行開始轉移儲存的黃金,一共轉移了350輛黃金,其中陸路運往廈門,而海路則直接運往台灣。因為場面實在太大,所有連消息都封鎖不住,各大報紙均有報道。

50年代末期,中國開啟了第一次勘探太平輪沉沒地的計劃,但沉沒點所在的白潔海峽正好位於紅山、柴山、白節山之間,水流比較湍急,在缺乏技術手段的情況下,勘探以失敗告終;80年代初期,中國又進行了第二次勘探,結果還是被同樣的問題所困擾,未能成功。

直到2010年,第三次勘探才確定了太平輪的沉沒位置,就在白節山海峽水下55米的地方。但打撈計劃一直未能實現,第一是太平輪已沉沒69年,且勘探表明腐蝕情況比較嚴重,技術不達標的情況下,很容易對船體造成二次破壞;第二是經費問題,打撈體型比太平輪小的南海一號,就花了上億元,而太平輪上的千噸黃金誰也沒見過,存在的話,那確實是大賺特賺;如果不存在,那損失就太大了。

延伸閱讀

背負133萬億外債,未來10年光利息32萬億,一場戰爭花掉5萬億,賺回利息

功勛飛行員,摔了3架戰鬥機大難不死,佔總墜毀數的六分之一,戰機已退役不然接著摔

1000架戰機打288架,以墜毀61架為代價,打到對方通訊癱瘓,損失1.4萬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周路38號 的精彩文章:

TAG:楊周路38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