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接受軟銀投資對Uber而言不利 不啻為引狼入室

接受軟銀投資對Uber而言不利 不啻為引狼入室

BI中文站 1月22日報道

- 周四,軟銀成為Uber最大股東之一。

- 來自軟銀的Uber新董事暗示軟銀準備對該公司施加影響並影響該公司的發展方向。

- 問題是,軟銀希望Uber做的事對它自己的好處比對Uber更多。

軟銀對Uber的93億美元投資剛剛到賬,它就開始對其施加壓力了。

來自軟銀的Uber新董事拉吉夫-米斯拉(Rajeev Misra)周四對《金融時報》表示,如果該公司離開某些國際市場而專註於其他市場,它將更快地實現盈利。他希望Uber專註於在美國、歐洲、拉美和澳大利亞發展業務。

他沒有提到哪個市場?亞洲!

儘管Uber已經退出了像中國和俄羅斯這樣的錢坑市場,但是放棄亞洲市場對於Uber來說仍是戰略上的一項重大轉變。Uber的目標是成為「一種如奔流大江般可靠、無處不在、服務於所有人的交通工具。」

更重要的是,在新任首席執行官達拉-科斯羅薩西(Dara Khosrowshahi)的領導下,Uber在亞洲部分地區正在逐步變成更友善、合作和守法的公司的典範。Uber在整個亞洲地區已經與多家計程車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而後者以前曾是它的死敵。即使在面臨激烈競爭、起步艱難、甚至因乘客被強姦而導致Uber一度被驅逐的印度,該公司也在2016年底的時候獲得了40%的市場份額。

這類例子特別重要,因為Uber試圖給倫敦監管機構留下一個好印象。倫敦是歐洲最重要的市場之一。由於包括使用「灰球」技術來躲避監管在內的一系列醜聞,Uber在去年9月失去了倫敦的牌照。

那麼到底是什麼促使米斯拉提出讓Uber放棄亞洲市場的建議呢?

第一個想法是,Uber推出亞洲市場對軟銀有利,因為軟銀對亞洲各地的Uber競爭對手都進行了投資。

我們不妨來回顧一下:2017年,電信和互聯網巨頭日本軟銀把手伸向其核心主業之外的廣大領域,憑藉當時它籌集到的1000億美元的投資基金成為科技行業最強大、最令人畏懼的投資者。與投資Uber的交易一樣,軟銀一直在向各種各樣的公司進行重大投資。

在進行這些投資的時候,軟銀放棄了投資中的一條神聖法則:避免投資組合中出現利益衝突。

在投資Uber之前,軟銀已經是Uber的多家主要競爭對手的投資者,包括中國的滴滴出行、東南亞的Grab、巴西的99和印度的Ola等。

因此,在與Uber建立夥伴關係的第一天,軟銀的董事就暗示他想讓Uber遠離與上述公司存在競爭的市場。這樣可以很好地按照軟銀的需求來劃分打車市場的勢力範圍,即使這樣並不符合Uber的全球抱負。

但請記住,被罷免的前首席執行官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仍然是公司董事會成員,他也是公司大股東,並且仍然致力於幫助Uber不惜一切代價打敗所有的競爭對手。因此,Uber接受軟銀的投資並不是標誌著該公司董事會結束了功能失調的局面,結果可能剛好相反。

對於時刻關注該公司的人比如《紐約時報》記者邁克-艾薩克(Mike Isaac)來說,他們並沒有忽視這個問題。艾薩克在《金融時報》上閱讀了對米斯拉的專訪後發表推文稱:「(雙方簽訂的交易書上的)墨水還沒幹透,軟銀的拉吉夫-米斯拉就在對Uber指手畫腳了。這很神奇啊,但這可能還只是一個開始。」(編譯/林靖東)

轉載自:BI中文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科技綜合 的精彩文章:

錢寶網創始人張小雷:為自首已經準備了三年

TAG:騰訊科技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