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類簡史》:幸福快樂的關鍵是什麼?

《人類簡史》:幸福快樂的關鍵是什麼?

人人都在追求幸福和快樂,但你有沒有想過幸福快樂來自哪裡?我們又應該怎樣做才能獲得幸福快樂呢?對此,人類簡史有一番有趣的討論,分享給大家。

對於快樂的來源,歷史上大致有三個觀點:

快樂來自主觀感受

現代自由主義認為,快樂來自主觀的感受,快樂就是「主觀感到幸福」。

這也是一般對於快樂普遍接受的定義,依照這個觀點,快樂是種個人內在的感受,可能是因為當下直接的快感,或是對於長期生活方式的滿足。

那麼,快樂與外部因素的關係如何呢?

有調查機構對金錢、健康、社群等外部因素與快樂的關係做過調查。

快樂與金錢的關係:金錢確實會帶來快樂,但是有一定限度,超過限度之後的效果就不那麼明顯。

快樂與健康的關係:疾病會短期降低人的幸福感,但除非病情不斷惡化,或是癥狀帶有持續、讓人無力的疼痛,否則疾病並不會造成長期的不快。

家庭、社群、婚姻與快樂的關係

目前看來,對快樂與否的影響,家庭和社群>金錢和健康。那些家庭關係緊密良好、社群互相扶持幫助的人,明顯比較快樂。而那些家庭機能失調、一直無法融入某個社群的人則明顯比較不快樂。而其中,婚姻有事特別重要的一項因素。多項重複研究發現,婚姻美好與感覺快樂,以及婚姻不協調與感覺痛苦,分別都呈現高度相關。而且,不論經濟狀況或是身體健康如何,情況都是如此。

現代社會每個人都擁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能夠決定自己要走哪條路,但也讓我們越來越難真正信守承諾、不離不棄。於是,社群和家庭的凝聚力下降而解體,這個世界讓我們感到越來越孤獨。

快樂是客觀條件符合主觀期望

快樂並不在於任何像是財務、健康甚至社群之類的客觀條件,而在於客觀條件和主觀期望之間是否相符。

如果說快樂要由期望來決定,那麼我們社會的兩大支柱(大眾媒體和廣告業)很可能正在不知不覺地讓全球越來越不開心。

有沒有可能,第三世界國家之所以會對生活不滿,不只是因為貧窮、疾病、腐敗和政治壓迫,也是因為他們看到了第一世界國家的生活標準?

快樂的關鍵在於人的生化機制

生物學家認為,我們的心理和情感世界其實是由經過數百萬年演化的生化機制所形塑。所有的心理狀態(包括主觀幸福感)並不是由外在因素(例如工資、社會關係或政治權利)來決定,而是由神經、神經元、突觸和各種生化物質(例如血清素、多巴胺和催產素)構成的複雜系統而定。

我們能夠快樂的唯一原因,就是身體內發出快感的感官感受。所以,那些剛中了樂透、剛找到真愛的人,之所以會快樂地跳起來,並不是因為真的對金錢或情人有所反應,而是因為血液中開始流過各種激素,腦中也開始閃現著小小的電流。

「弔橋效應」是這種生物理論的很好運用。由於身體上的緊張引起心跳加快而讓人誤以為這是對於見到喜歡的異性時的怦然心動。

但如果說幸福快樂是有生物學上的神經元等產生的生理快感的話,那麼我們人類似乎不需要在現實生活中努力追求了,只需要通過藥物或者藉助科技刺激我們的神經系統就可以獲取這種快感,如駭客帝國等科幻片中的畫面,不敢想像!但這真的是我們所追求的幸福快樂嗎?

弔橋效應

弔橋效應是指當一個人提心弔膽地過弔橋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如果這個時候,碰巧遇見一個異性,那麼他會誤以為眼前出現的這個異性就是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從而對其產生感情。這是因為情緒受到了行為的影響,在弔橋上,由於危險的情境,人們會不自覺地心跳加快,錯把由這種情境引起的心跳加快理解為對方使自己心動,才產生的生理反應,故而對對方滋生出愛情的情愫。

快樂在於放下追求主觀感受這件事

佛教認為,快樂既不是主觀感受到愉悅,也不是主觀覺得生命有意義,反而是在於放下追求主觀感受這件事。

佛教的觀點最有意思,根據佛教的觀點,大多數人太看重自己的感受,以為快感就是快樂,不愉悅的感受就是受苦。於是,人類就渴望能有快感,並希望避免不愉悅的感受。然而,這是大大的誤解。事實是,人類的主觀感受沒有任何實質或意義。主觀感受就只是一種電光石火的波動,每個瞬間都在改變,就像海浪一樣。不論你感受到的是快感或不快,覺得生命是否有著意義,這都只是一瞬間的波動而已。

如果我們太看重這些內部的波動,就會變得太過執迷,心靈也就焦躁不安、感到不滿。每次碰上不快,就感覺受苦。而且就算已經得到快感,因為我們還希望快感能夠增強或是害怕快感將會減弱,所以心裡還是不能感到滿足。追求這些主觀感受十分耗費心神,而且終是徒勞,只是讓我們受制於追求本身。因此,苦的根源既不在於感到悲傷或疼痛,也不在於感覺一切沒有意義。苦真正的根源就在於「追求」主觀感受這件事,不管追求的是什麼,都會讓人陷入持續的緊張、困惑和不滿之中。

人想要脫離苦得樂,就必須了解自己所有的主觀感受都只是一瞬間的波動,而且別再追求某種感受。如此一來,雖然感受疼痛,但不再感到悲慘;雖然愉悅,但不再干擾心靈的平靜。於是,心靈變得一片澄明、自在。這樣產生的心靈平靜力量強大,那些窮極一生瘋狂追求愉悅心情的人完全難以想像。

這就像是有人已經在海灘上站了數十年,總是想抓住「好的海浪」,讓這些海浪永遠留下來,同時又想多開某些「壞的海浪」,希望這些海浪永遠別靠近。就這樣一天又一天,這個人站在海灘上徒勞無功,被自己累得幾近發瘋。最後終於氣力用盡,癱坐在海灘上,讓海浪就這樣自由來去。忽然發現,這樣多麼平靜啊!

佛教與現代生物學和現代自由主義的相同點,在於都認定快樂不在於外在條件。但佛教更重要也更深刻的見解在於,真正的快樂也不在於我們的主觀感受。我們如果越強調主觀感受,反而就越感到苦。佛教給我們的建議是,除了別再追求外在成就之外,同時也別再追求那些感覺良好的心裡感受了。

苦真正的來源不在於感受本身,而是對感受的不斷追求佛教思想在這裡已經不再是宗教更是一種哲學體系,佛家、道家、儒家從某種角度上看其實是相通的,是一種理解世界萬物的方式。驚異於尤瓦爾對佛教思想了解如此之深,同時又不得不深思是不是我們對於很多東西的追求太過於執著,以致於「著力極差」而永遠得不到真正的寧靜、圓滿。

在佛家看來,「求不得」才是追求快樂本身路上的苦。而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要做到佛家所說的完全放棄自身的慾望達到「無欲則剛」的境界太難了。對於求而不得的事物,我們大多數普通人唯有降低自身的期望,來獲得心理上的平衡。

對於幸福快樂的思考,其實是一個及其複雜的議題。尤瓦爾·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對這個議題繼續進行了探討,人類對於幸福快樂的追求不會停止,未來人類還會繼續尋找幸福快樂的關鍵,它將會是未來人類可能的重要的議題之一。

深夜話題:

你認為幸福快樂的關鍵是什麼呢?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皮特淘 的精彩文章:

TAG:皮特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