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魷魚等於40口肥肉?膽固醇高的人要注意!
一口魷魚等於40口肥肉嗎
網上流傳有這樣的數據:每100克魷魚膽固醇含量高達615毫克,是肥肉膽固醇含量的40倍、全脂奶的44倍、墨鬥魚的3.4倍、帶魚的11倍、雞胸肉的7.7倍、豬瘦肉的7倍、羊瘦肉的6.15、牛瘦肉的6.75倍、豆製品的615倍。
所以吃一口魷魚等於40口肥肉?數據來源真實嗎?
根據《中國最新食物成分表》,「每100克魷魚乾(含水率21.8%)含膽固醇871毫克;每100克的裡脊肉膽固醇含量151毫克;100克豬肉(肥)含膽固醇109毫克,肥肉(含水分8.8%),換成乾重,大約是119.5毫克。」美國農業部數據是,每100克鮮魷魚(含水率78.55%)含膽固醇233毫克,換成同等含水率的魷魚乾,膽固醇含量約為849毫克。
從數據的對比來看,魷魚的膽固醇含量的確挺高,鮮魷魚膽固醇含量約達肥豬肉的2倍,魷魚乾膽固醇含量達肥肉乾重的7~8倍,但並沒有40倍那麼大的差異。
其實把魷魚和肥肉作對比,本身是不科學的。肥肉比魷魚含更高熱量和脂肪,平均100克肥肉含有632千卡的熱量,而100克鮮魷魚只含有92千卡,還不到肥肉的1/7。並且肥肉脂肪含量高達88.6%,是魷魚的80多倍,甚至大多是對人體心血管健康不利的飽和脂肪,所以吃肥肉不如吃魷魚好。
那吃魷魚會增加膽固醇含量嗎?
近年來,我國人民膽固醇水平由於動物性食物攝食量增加而逐年遞增,人體內累積過多的膽固醇可能引起高血脂,進而引發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等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傳統認為魷魚含有很高的膽固醇,甚至有一口魷魚等於40口肥肉的說法,導致很多人不敢吃魷魚。
通過實驗數據分析,魷魚內臟中膽固醇含量最高,比蛋黃中膽固醇含量高出近26%,而魷魚胴體中膽固醇含量較少,說明魷魚的膽固醇幾乎完全存在於內臟,但我們平時吃的是魷魚的可食部分(即魷魚胴體),所以不必顧慮會導致膽固醇過高。[1]
那吃魷魚好不好?魷魚和肥肉哪個營養好?
總體來說,魷魚比肥肉的營養價值更高。
魷魚的蛋白質含量為17%,氨基酸結構合理,是理想的膳食蛋白質來源,而肥肉蛋白質含量只有2.4%。另外魷魚中還含有豐富的鈣、磷、鐵、硒、碘、錳、銅等元素,這些微量元素對骨骼發育和造血很有益,對抗病毒、抗射線也有一定作用。
研究表明吃魷魚還可以降低動物血脂,這與魷魚中所含的多種營養成分有關。魷魚中的牛磺酸具有促進膽固醇代謝和排泄的作用,可降低血中膽固醇濃度,對動脈粥樣硬化具有預防和改善作用;DHA可以明顯降低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有效減少血管壁內所累積的膽固醇;魷魚中所含的多種水溶性小分子化合物和甜菜鹼也具有顯著的降血脂作用。[2]肥肉中則含有較多的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而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和牛磺酸含量極低,所以吃太多肥肉會明顯提高血清甘油三酯和膽固醇水平。
研究發現魷魚的食物功效比明顯高於肥肉,說明魷魚蛋白營養高於豬肉蛋白。通過研究魷魚對小鼠脂質代謝的影響發現,在小鼠飼料中添加9%~12%(以蛋白質計)的魷魚可明顯降低正常小鼠以及高膽固醇血症小鼠血清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濃度,而肥肉明顯提升小鼠的血清膽固醇含量,說明吃魷魚不但不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性,甚至可以預防和改善動脈粥樣硬化,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
所以魷魚富含優質蛋白,不僅營養價值優於肥肉,而且在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方面也有極佳的效果。
那能不能多吃魷魚,少吃降脂葯呢?
答案當然是不可以。
有實驗選取33名年齡在22~28歲之間的健康人員每天食用100g魷魚持續20d,結果顯示:每日攝入100g魷魚,10d後該群體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明顯降低,20d後血清甘油三酯降低接近20%,但總膽固醇以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沒有明顯變化,因此,魷魚的攝入不會增加由於血脂升高所導致的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性。
吃魷魚可降低人體血清中甘油三酯濃度,這與小鼠實驗結果一致。但吃魷魚可以降低小鼠的膽固醇水平而無法降低人體膽固醇水平,這是因為小鼠血清中膽固醇主要分布在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中,而人體血清膽固醇主要分布在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中,小鼠與人類血脂結構的差異是攝食魷魚對血清總膽固醇影響不同的的主要原因。[3]
每日100g的魷魚攝入可顯著降低人體血清中甘油三酯濃度,不會增加由於血脂升高所導致的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性,對降血脂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但對高膽固醇導致的相關疾病並沒有輔助作用。
事實上,誰都不知道一頓吃的魷魚能代替幾片葯,每個人的用藥量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被精確控制,所以不能靠吃魷魚來替代規範用藥。
TAG:膽固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