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蟆頤仙觀隨筆

蟆頤仙觀隨筆

踩著紅色楓葉,走在婆娑的路上。驀然間恍如隔世,一腳踏進了幽靜的道觀。無法言語那樣一種感受。像是有一種特別的情愫。一瞬間穿越時空。

蟆頤仙觀隨筆

恩雅/文

據說此處在唐宋時代最為繁榮,如今卻早已變化為這般冷清。站在道觀門口,卻不見裡面有人家。猶如荒廢掉的廢園子。殘枝敗葉零落一地,風一吹,變化作一隻只蝴蝶隨風飄舞。

還在尋找著什麼,似乎沒有找到,又似乎已經找到。

在喧囂的俗世里,難得有這一方世外桃源,竟是可以這般的清凈,素雅。靜謐連一片楓葉從枝頭緩緩滑落到地上的聲音也可以聽見。都說禪宗與道家有一些關聯,忽然回憶起禪宗里一句話: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想來此處便是生動映照。

其實早在來的路上便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我們是騎自行車過來的,一路上飽覽風景。在山下見過一條小溪,溪水淺藍透明。讓人止不住的驚訝讚歎。我還是生平第一次見到過這般景色。它有點隱秘,處於這荒郊野外的也難以有人發現。就像一座不為外人所知的秘密花園。其實也不能說不為外人所知,它靜靜地流淌穿過鄉下農戶的房屋。對於那裡的人們來說是早已司空見慣了的吧。

根據前人的記載,傳聞從唐代此處便是眉山著名的風景旅聖地。傳聞當時岷江上沒有橋,唯有一江。於是乎它便是環衛山下的玻璃江。一千多年過去了,物是人非,沒人能替我解答那些神秘的過往。我也只得從一些隻言片語中尋找那些過去古老的事物。

慢悠悠的在觀里漫步,不由自主化身作身穿長紗衣風度翩翩的古人。用那文人墨客的眼光細細地打量周遭的一切,輕柔的風兒從身邊溜過,樹上葉子婆娑回應……好一番詩情畫意。若是在深夜又會如何,月光給這青苔石階披上了銀色輕紗,一切都睡著了。同伴忽然道了一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回頭對她一笑,到底是心心相印之人。想來也就她最是知我心緒。

歷經千年的時間洗禮,它依然在此。清心寡欲,修身問道,想來道觀中應是常見道士誦經文那是他們每日必修課吧。說來也是奇怪,走遍觀中也僅僅只見一個又老又矮的道士。畢竟此處過偏僻,已過千年,時代變遷,氣數散矣。事實上,這般也好,倒是清凈了不少。逃離了俗世里的喧囂。

傳聞此山因狀如金蟆,故得名蟆頤山。不知是否因這緣故,在重瞳觀里,我見到了一隻巨大的黃色的蟾蜍雕像。站在它面前總覺得它就是一隻活物,是那般的活靈活現。看著這般龐然大物心顫不停。或許是出於對它的敬仰,敬畏,我的目光不敢直視它。依照目前的場景推斷,它興許見證了許多變遷。忘了誰說了一句,飽經滄桑。引得我也輕聲一嘆。

重瞳山門原是清朝所建,後又在原基礎上復建。你若是仔細觀察,便會發現此處沒有用一顆釘子。依賴於楔子與斗拱對接,沒人告訴我這需要多麼高超的技藝。

阿琰說她想要在此常駐久留。我立即搖頭反駁了她,曾經有個人跟我說這樣的地方正如[小石潭記]:已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這裡確實太幽靜了,蘇軾那樣的文人修仙。

同伴還在後山偏僻之中發現了一些歷史遺迹,由於出行匆忙,未來得及細看,她看到的彷彿是一些荒蕪的古墓碑。

天色漸漸暗沉下來,涼風習習。走在林子中開始有些發冷了。走得有幾分累了的時候便坐在亭子里休憩了些許。想來這後山涼亭是古人特意留著的吧。位於亭子下方還有十二生肖。左邊是以豬為首的六隻神獸像,右邊便是餘下的留下的神獸像。在圓明園裡有過十二生肖的神首像。在此處又得以見十二生肖,是多麼令人欣喜的事情!是不是也就是說在一定程度上,古人對此有特殊情感。

沒過多久,暮色四合,我們也便下山了。

歡 迎 投 稿

END

圖片拍攝:二水 恩雅 李永 傅影

(部分來源於網路)

編輯:陳金海 張天涯

審稿:徐海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行仁和 的精彩文章:

《國學導讀》之「何為四書五經?」

TAG:文行仁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