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明|我曾經害怕觀眾罵我,但現在不怕了
十點讀書會
10天陪你聽本書
關注
◆
◆
◆
文 | 十點君
黃曉明一直認定自己只有一種才能:努力。
二十歲的時候,他對自己做演員的天賦毫無信心。
被招進北京電影學院時,他不自禁給老師那句「就算是塊木頭也要培養」划了重點——「木頭」形容自己好像沒錯,說話慢聲音細,打小就是人一多就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的個性,模樣再漂亮,人品再乾淨,落到根兒上,還是塊木頭。
這段評語被他無數次提起,或許連他自己都沒意識到,這漸漸成了一種心理界定。
他無法要求自己擁有野心,甚至不敢期盼肯定,受到質疑和嘲笑時,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解釋,卻愈發手忙腳亂,姿態笨拙,身陷於望不見出口的困局。
三十歲前後大概是最糟糕的階段,他只能無奈地看著那些纏在身上的標籤,無力撕扯,任那些關鍵字加重描粗,他甚至默認為這種狀況會循環往複,成為常態。
他一再回到起點,近乎殘酷地對自己重複一個自以為的事實:我用一百分的努力或許都及不上別人花十分的結果,我沒有與生俱來的那根「天線」,我大概是誤入了歧途。
一個好人的困惑
現在他四十歲,是一個早已被全中國的觀眾都熟知且擁有不少重量級獎項的演員,但他覺得自己真正能大大方方引以為傲的,除了沒有偏離「做一個好人」的初衷之外,還是只有那份心性:「無問西東,只有努力」。
四十不惑,十點君也很好奇,對與黃曉明這樣一個被無數人關注著,也被無數種標籤定義著的一個人,他自己對於自身有些什麼樣的感悟?
為此,
十點視頻(id:sdvideos)
團隊,邀請黃曉明進行了一次面對面的長談,掃描下方二維碼,收看黃曉明長談四十歲的視頻。這像一句自我安慰,也像一個目標。電影《無問西東》在等待了五年後終於上映,這讓他有點感概:拍攝的時候五個主角都還單身或是未婚,現在全都結婚生子,進入了人生的新篇章。
他自覺這是部不錯的作品,但觀眾會如何評價,他不敢預測。
最近播出的《琅琊榜之風氣長林》中他扮演蕭平章,網路上呈現出近乎一面倒的讚譽,他本人卻沒有足夠勇氣打開那些評論。
他有點擔心,這或許只是周圍人為了保護他的又一種鼓勵,期望越大失望可能更大,他覺得不妨再等待些時日,當熱度和情緒一同褪去後,他可以直面更為中立的評價。
與正午陽光的孔笙、李雪、侯鴻亮這個「鐵三角」合作,他期待了許久。早在《北平無戰事》籌備期間他們就接觸過,可惜那時他剛剛拍完電影《白髮魔女傳》,摔斷了腿。
他一再表示這根本不會成為問題,只要穿上復建的靴子,那點小瘸小拐不礙事。但,侯鴻亮去了醫院,見了黃曉明的主治大夫,醫生說:「他現在最好停工養傷。」
第一部《琅琊榜》開拍時他再次因為種種原因與「鐵三角」擦肩而過,這一次對方來邀約,他暗想,再一再二不能再三了。
他向團隊坦言自己所有的顧慮:這是續集,珠玉在前,必然會有比較和爭議;這個角色並不是絕對的主角,是否能在有限的空間里說服觀眾?但人生哪有那麼多下一次?從來求穩求全,一路不也照樣跌跌撞撞,就算意料之中會被罵,也任性一次吧。
許多人開始討論「蕭平章是否是黃曉明有史以來最好的角色」,但立刻意識到,他曾經有好些角色都引起過類似的話題,比如電影《中國合伙人》里的成東青,《風聲》里的武田,乃至更為久遠的電視劇《大漢天子》里的劉徹。
他並非沒有代表作,只是那些用力過猛的角色過於矚目,甚至讓人選擇性遺忘了他的真正實力。
每一部作品他自問都認真花了心思也較了勁,只是每個角色都需要點天時地利人和,需要方方面面絲絲入扣的配合,才能得到肯定,甚至被加分。
他曾經覺得委屈,覺得總是被誤解,總是被無端扣上罵名,可他現在想明白了,「就是錯了,就是沒有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大家對我藝術創造上的期盼和無奈,或是對我的失望,都是正常的反應,是我應該去承受的結果,是我需要清醒思考的問題。」
《白髮魔女傳》那次斷腿的事故,是他已經跳了33次崖之後,自己和導演要求「再來一條」時發生的。
拍《神鵰俠侶》時,三組拍攝連軸搶人,他有整整五天六夜沒合過一分鐘的眼,仗著年輕硬扛,整個人浮腫到變形,徹底崩潰。
但他並不想再強調這些拚命的往事,當時當刻的付出再令旁人難以想像,如果未能有效地為角色注入生命力,倒像是演技不夠苦情來湊的劣招。
他總覺得「拙」比「巧」更容易觸摸,借「勤」至少可以補拙。
「天賦不夠」是一根埋在心底的針,他能夠想到的退避方式之一,就是儘力去成就「一個好人」的命題。
他非常喜歡金·凱瑞的電影《沒問題先生(Yes Man)》,一個總是說「不」的人因為開始改說「是」,在經歷了種種問題和笑話之後,憑藉這種正能量攀上了人生的新高峰。
「我總覺得好人有好報,吃虧是福,一直用這個信條原諒自己。」
他儘可能地滿足別人的要求,就算有時心裡冒起些許個問號,因為本身耳根子軟又抹不開面兒,因為害怕面對人情債,就先說服自己把問號的彎鉤拗直抹平了。
他因此接下過許多不適合自己的角色,甚至因此推卻了一些明知道更有意義的作品。
他心裡也狠狠嘆過幾次氣,都說演員繞不開被動性,拼了那麼多年,好不容易有那麼一點選擇的主動權了,為何還是這樣的結果?
許多年前他已經意識到,無法堅定選擇的弱點會給自己的事業帶來致命性的傷害,一再把「改」掛在嘴上,偏偏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他從小得到了家人太過飽滿的愛護,為了不辜負沉甸甸的期望,一切都要有規有矩。他儘力成為一個乖孩子,一個弟妹們的榜樣,一個讓家長放心的典範,所以他必須把別人的感受放在自己的情緒之上,時時表現出舉重若輕的姿態,去照顧所有人,去擔當屬於和不屬於他的責任。
他知道,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和評價,不僅讓自己在公眾認知中顯得過於「玻璃心」,而且力求的盡善盡美會抹去他應有的稜角,在鏡頭前,往往會讓角色欠缺了些更能閃耀出獨特光芒的人性。
「高大全」和「無所不能」只能作為漫畫式的遐想,脆弱卑怯、無可奈何、格格不入、無所適從才是更多人找到共鳴和感同身受的真實狀態,一個活生生的人,總該有鎧甲也有軟肋。
有些演員一早就嘗遍了人生的苦楚,能夠敏銳地捕捉人性中的「惡」,準確地描繪出那些曖昧不清的層次。
但對於黃曉明這樣幾乎在蜜糖一般的愛中泡大的人來說,人性本善還是本惡,是否生來就是自私,都是困惑過他的問題。
「我一直都站『人性本善』這面,覺得那些『惡』都是後天的環境或遭遇積累的,心裡完全是抵觸的。即使到今天,我仍然相信這個世界是美好的,多一份善意多一個笑容,總是多一點溫暖。」
朋友曾經責怪他,怎麼能輕易原諒那些真正對他有敵意的人?以前他覺得,即使被人佔去點便宜又如何,又不違背他當一個好人的大前提。
「但我至少應該學會保護自己。我太容易信人,太容易把自己放開,別人說這個劇本一定沒問題,導演一定沒問題,我就真信了,說到底,就是自身不成熟的體現。」
觸底反彈的決心
於他自己,承受些批評到也算不上什麼挫折和傷害,但於他的事業,卻折損了太多的觀眾緣。
他當然沮喪,但又感激這種身在谷底的體驗,「它激起了我觸底反彈的決心和慾望,還有內心那種不服輸的戰鬥氣息。」
想一想,他之前成功的那幾個角色幾乎都是在這樣的狀態下誕生的。
演劉徹之前他遭遇了車禍,臉上縫了好幾針,一邊躺在床上思量被毀容了怎麼辦,一邊給自己打氣:「我一個人在北京,不想和父母說這些喪氣話,不然作為一個男人也太沒勁了。我對自己說,你要強大起來,強大了,那些離開你的人一定會後悔的。」
陳道明誇他年輕卻不怯,有勇氣和自己對視,他心裡在偷笑,原來自己假裝得不錯,把害怕藏得剛剛好。
「他這麼說其實給了我很大的信心,讓我知道原來人的自信是可以自己給自己的,也必須靠自己去建立。」
進了《中國合伙人》劇組,陳可辛導演讓他在三個主角中選一個,他一眼相中成東青,還自認非自己莫屬。
他覺得彼此的經歷和心境相似,生活似乎露出了一點和煦,卻又沉著臉把一切都毀得粉碎。挑戰生理極限的那些拚命只是物理性的努力,雖然也有必要,但無須過分誇張它們的作用。
「心理層面和人物狀態的準備才更重要。我看了角色原型俞敏洪所有的資料,他的演講錄像,他的書,都一邊看一邊做筆記,哪些是他會說的話,哪些是他身上會有的氣質,哪些是我能表現的特質。」
他自己研究了一番上世紀80年代普通年輕人的裝扮,頭髮怎麼梳,皮帶怎麼束,褲子上是否會掛個鑰匙圈,前襟口袋裡又習慣性插上兩支筆。
他分析過自己成功的案例:遇到合適的角色就能發揮出色,但一旦和角色本身不合拍,質量就會起伏劇烈。
「作為演員來說我總想突破自己,去嘗試不一樣的角色,但老天往往會在我興緻勃勃的時候澆一盆冷水,清醒一下吧,這條路不該你走。」
彎路繞過許多條,他更相信一種命中注定,屬於你的就是你的,做不到的就是做不到,「我往往加了太多刻意的設計,這是個方法派,但一旦過火就錯了。」
「無論一個演員本身能力的是強是弱,他都不是控制作品全部的主體。電影電視劇都是講求整體的藝術,必須有好的團隊、好的導演、好的劇本互相成就,不然你付出再多也不一定會有好結果。」
他看到孔笙、李雪導演在拍攝現場總是仔細給群眾演員講戲,鏡頭裡一晃而過的表情眼神,或是大遠景帶過的群戲,也力求細節的準確,很是感動,「所以現在選擇角色我最看重的是製作團隊的水準,而並不僅僅在於角色本身。」
他認定性格決定命運。
「我從小到大的這種性格導致我後面的生活一定會經歷些坎坷。可是我享受,這是每個人必須經歷的部分,我之前的家庭那麼幸福了,事業難道不該承受些挑戰嗎?」
雖然一些「霸道總裁」的角色口碑不佳,但收視率卻屢屢創下紀錄,如果他繼續重複這樣的套路,也樂得輕鬆,為什麼要報一點撞南牆的決心去尋找突破?
「有時候我也會停下來問自己,你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你到底想給這個世界留下點什麼呢?當你垂老病死的前躺在床上時,你會怎樣總結自己的人生,會不會後悔此刻下的決定?
舒舒服服、輕輕鬆鬆不是我想要的。人生要有取捨,我希望自己所做的工作得到一個肯定,留下一部好作品,被記住一個名字。」
人生無悔,該多無趣?
這些年的曲折從未讓他否定過「努力」的意義:努力了也不一定會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有的時候往往只是方向不對,或者沒有踩中點。
「老天很公平,如果你只是花一點功夫就立刻得到回報,這個世界上能成功的人就太多了。」
成功被渴望和嚮往正是在於它的稀缺,它用層層考驗截斷念想,讓人以為那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飄渺之所,「當你明知道一件事不一定會有理想的結果,可你依然在這條路上執著地追求,當你真正相信奇蹟的存在時,你才離成功近了一點。」
黃曉明是蕭平章的第一人選,孔笙和李雪都覺得,這個以家國為重、為家人不惜付出一切的大哥和他本人性格十分貼近。
蕭平章會用最輕鬆的語氣交代最沉重的事實,用最不經意的方法解決最複雜的矛盾,所有的苦和重,都在別人見不到的時候獨自消化掉了。
這是他所理解和欣賞的硬漢,面上雲淡風輕,內里卻燃著血性。
可心底里,他羨慕的卻是楊過,飛揚在雲端一般的人,我行我素,管它什麼清規戒律約定成俗,不用在意外界的想法,不用去壓抑自己的慾望。
身為長子長孫長外孫,從小他最不可以觸碰的就是「出格」。上大學時獨自到北京求學,才第一次有了放飛自我的自在感,「什麼都自己干,很辛苦又很幸福,原來世界還可以是這個樣子的。」
他忍不住事事求周全。至今他隨身攜帶的包都在15公斤左右,萬事俱全,可以用來預防各種突發的「萬一」,所有的資料他都習慣性一式三份備份。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缺乏安全感。我總怕辜負別人,但這種『負』和『不負』都是強加給自己的。比如父母只希望你開心健康,可你總覺得必須讓他們住更大的房子,吃更好的東西。」
有時他也覺得辛苦,背負著那麼多人和事向前走,還要修補一路上的種種遺憾。抱怨無用,苦哈哈一張臉是一天,笑嘻嘻也是一天,但精神上的疲憊感,遠超過身體透支的勞累。
「但過去了回頭一想,或許正是這些經歷才讓我開始學習如何保護自己,讓我身上也呈現出一些孤獨感和脆弱感,讓我的角色有了更豐富的內容。」
幾年前他拍攝的一支廣告曾讓許多人狠狠吃了一驚:那時被廣為流傳的「鬧太套」(嘲笑他英語「Not at all」的發音不標準)被直接寫進了廣告標語,他還嫌不夠,加了一句「我不是演技派」。
導演和創意總監在第一次和他開會時忐忑地描述了這個創意,未料他半秒也沒猶豫,說了好。
「我說我想好了,不就是把傷疤揭出來給人看嗎,能再狠一點嗎?」
當時當刻,他的確報了點破罐子破摔的心情,人生的一切都有代價,實現標好了標籤,他決心為自己所有的錯誤買單。
「那時玻璃心都碎了一地,不知道被掃到哪兒去了。我根本不在意那些說法,也不認為這樣做會帶來什麼特別的效果,可它反而帶來了一些驚喜,人生有的時候就是這樣有趣。」
回想那首歌,他覺得自己或許也有過未曾察覺的膨脹期,並不是面上的跋扈囂張,而是心裡只想聽好話。
「那首歌我自己聽著都不舒服,還錄了兩遍。可當時周圍的人一個勁兒的只是誇,說怎麼怎麼好,可一面世,問題就都來了。」
他提醒自己,要更冷靜一些,捧殺或是棒殺,早來的都比晚來的強。
「都說四十不惑,可真的『不惑』嗎?沒有,我有越來越多的問題。但我的確覺得越活越明白了,看這個世界也越來越清晰。以前我總是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什麼都懂,可過幾年再看看那時說的話,真挺傻的。但那本來就是成長的美好,能夠更客觀冷靜地觀察這個世界讓我開心,哦,是真的長大了。」
點擊視頻觀看黃曉明專訪
兒子的誕生,簡直讓他的人生完成了大滿貫。
在最迷惘的時期,他有過自暴自棄,但現在即使再遭遇同樣的險境,他也不允許自己那樣做。
「我的動力變了。以前還想過要拿多厲害的獎項,拍多名垂青史的戲,現在我只想成為兒子的榜樣,讓他覺得驕傲。人生目標放低了反而更清晰,活得也更輕鬆一點。」
他永遠忘不了第一次把兒子抱在懷裡的感覺,那樣一個軟乎乎的肉團,就是自己生命的延續?
他沒激動到嚎啕大哭的程度,但眼眶始終濕濕的,「那一刻世界上任何語言都無法形容我心裡的感受,我唯一剩下的就是小心翼翼。」
只要提到兒子,他的嘴角就會不自覺地上揚,他成為了一個父親,卻又和孩子一起回到了童年,對一切充滿了好奇,純粹、簡單到傻氣。
他希望孩子可以不要再重蹈自己走過的彎路,雖然心疼,在家裡也放由他自己爬自己撞,一早去體會疼痛。「我希望他早一點開始經歷挫折和失敗,可以成為一個無畏而無懼的人。」
他給自己買了一屋子的遊戲手辦,雖然看似沒什麼實際功用,但他覺得有能力去擁有一些「無用」,就是一種滿足。
「我身體里40%是男人,可還有60%是男孩,有很大的成熟發展空間。」他用「清亮」來形容當下的感覺,「可能是人生有史以來狀態最好的時候。」
雖然在儘力學做減法,但該承擔的東西他也不想拋開。
「如果不去承擔,我所有的努力也就白費了。我希望能保護我愛的人,他們是我的底線,是我人生的意義。過去的經歷,好的壞的我都不後悔,每件事情已經盡了我當時最大的努力,何況,人生無悔該多無趣?」
作為演員,最大的榮幸就是可以體驗紛繁多彩的別樣人生,在
十點視頻(id:sdvideos)
,我們還請來了不同行業的大咖來為我們講述書里書外不同的人生故事。除了黃曉明、江一燕等演員,還有張大春、蔣勛等文化大咖,80後代表作家蔣方舟,郝景芳等,用光影來詮釋讀書的意義,每一次靜心傾聽,都是一種享受。
十點君說
「 你 的 氣 質 里,藏 著 你 讀 過 的 書 」
談
無問西東
談
琅琊榜
談工作 談家庭 談成長
談黃曉明的四十歲人生
TAG:十點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