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馗在中華民俗文化中意味著什麼?
GIF
鍾馗的象徵分析
范麗霞
本文原載《心理分析》2017年第一期
(本文經作者授權刊出,歡迎分享轉發。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公眾號後台或在文末留言。)
作者簡介:
范麗霞
北京大學心理學碩士;
東方心理分析研究院心理分析專業「2+3」項目學員;
深圳第二高級技工學校心理老師
著名畫家郝政所繪《鍾馗》
鍾馗,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位家喻戶曉的人物。如果用自由聯想的方式對中國人進行隨機測試的話,可能大部分的中國人立刻就會聯想到他與鬼的關係:鍾馗打鬼、鍾馗捉鬼、鍾馗驅鬼等等。
可見,鍾馗這個人物在中國人的民俗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是我們文化無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於鍾馗的起源,爭論甚多,迄未停息。大致的說法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說法是,鍾馗是一種器物
傳統的看法多認為鍾馗的原型就是《周禮·考工記》「大圭長三尺,杼上終葵首,天子服之」里所說的「終葵」。而終葵的意象為「椎」,所謂「鬼畏椎」,因此將「椎」人格化為鍾馗。
關於「椎」字的意象分析,包含有以下四個方面的涵義:
1) 構成高等動物背部中央骨柱的短骨:~骨。脊~。頸~。胸~。尾~。而這些短骨的共同特徵是外直中空,是構成「脊樑」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對中國人,這「脊樑」所包含的特殊意義就尤其重要,所包含的是一種道德中正,有著「無所屈」的寧直不彎的含義,體現著其正直、正義的象徵意義,比如「中國人的脊樑」之說,以及被戳脊樑的羞恥。
2) 敲打東西的器具:鐵~。木~。鼓~。
3) 敲打,用椎打擊:~鼓。~殺。~心泣血(形容極度悲痛的樣子)。
從以上三個含義來分析,「椎」可作敲打或敲打的器物兩種解釋,而對於這樣的動作,如果是因犯錯而被敲打,那麼這作為敲打之物的「椎」就有著「糾正」或「懲戒」的作用。而如果是為攻擊的敲打,則其攻擊的力度給人的感受是極端痛苦的。無論是哪種,這「敲打」都是直擊心靈的。
4) 愚鈍,樸實:~魯。
在出土的玉圭實物上的「獸形人面紋」,這有可能是具有鎮邪殺鬼功能的鐘馗的造型。
也有人認為古語「椎」與「槌」通。所謂大椎者,亦大槌也。上古傳說中有鼓神,鼓神即手操大椎(縋)者也。又,中國古神話以鼓神與雷神為一體,雷神亦手操斧斤(斧斤亦椎形)者。
傳說中的雷神,俗稱雷公雷鬼,其形獰厲,烏首人身,是鎮鬼之厲神。雷鬼,即擊鐘鼓之鬼。鐘鼓者,天鼓也。其本名當作中鬼、鍾鬼或東鬼(東鬼即東方神勾芒)。而「鍾鬼」轉音即為鍾馗也。
另外,《諸神的起源﹒鍾馗的起源》中認為,「近年湖北出土梁代畫磚中有雷鬼擊連鼓圖,馬王堆出土帛畫中有土神鎮鬼圖,土神之形有鱗、翼、尾、角、銳爪,此當即今日所見較早之鐘馗圖」。
第二種說法是,鍾馗是一位人物。
從原始宗教和巫術的角度來看,關於鍾馗的早期記載,是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奉敕為皇太子於靈應觀寫的《太上洞淵神咒經》,而敦煌寫本標號為伯2444的《太上洞淵神咒經·斬鬼第七》關於鍾馗的部分是這樣寫的:
今何鬼來病主人,主人今危厄,太上遣力士、赤卒,殺鬼之眾萬億,孔子執刀,武王縛之,鍾馗打殺(剎)得,便付之辟邪。
這說明,鍾馗已從驅鬼逐邪的道具,變為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人物,是太上派來的「力士」,與孔子、武王等人物並提,展現出其神聖的地位。
同時,從這段文字記載來看,鍾馗有醫者的功能,通過殺(剎)鬼,以達到扶正驅邪的作用,似乎反映的也是中醫 「殺罰」的功能,起著醫者的「救治」作用。
第三種說法是,鍾馗是人死後變的鬼。
這種說法來自民間傳說,是人死後變成的大鬼,主要以鬼的面目出現:長髯、短髮、闊臆、圓顱,形象特異,怪狀朦朧;身著斜開領(衽)的藍衫,戴危冠。
國畫《鍾馗捉鬼圖》,由著名畫家張桂銘創作。
國畫《斬鬼圖》,由著名畫家何業琦創作。
廣東東方心理分析研究中心沙具:鍾馗打鬼
於是,貌寢的鐘馗就可以起到「以鬼嚇鬼」的作用,起著斬鬼除妖、懲惡揚善、驅疫逐鬼、護佑人間平安的功能。
有關鍾馗的故事記載,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之《補筆談》以及《唐逸史》均對夢鍾馗一段有所記載:
明皇開元講武驪山,歲翠華還宮,上不悅,因疾作,晝夢一小鬼,衣絳,犢鼻,跌一足,履一足,腰懸一履,搢一筠扇,竊太真綉香囊及上玉笛,繞殿奔,戲上前。上叱問之。小鬼奏曰:臣乃虛耗也。上曰:未聞虛耗之名。小鬼奏曰:虛者,望空虛中,盜人物如戲;耗,即耗人家喜事成憂。上怒,欲呼武士,俄見一大鬼,頂破帽,衣藍袍,系角帶,靸朝靴,徑捉小鬼,先刳其目,然後劈而啖之。上問大者:爾何人也?奏曰:臣終南山進士鍾馗也,因武德中應舉不捷,羞歸故里,觸殿階而死。是時,奉旨賜綠袍以葬之,感恩發誓,與我王除天下虛耗妖孽之事。言訖,夢覺,疾頓廖。乃詔畫工吳道子曰:試與朕如夢圖之。道子奉旨,恍若有睹,立筆成圖進呈。上視久之,撫幾曰:是卿與朕同夢耳。賜與百金。
從這段記載中來看,鍾馗與夢有著不解的緣源,或者說,是遠古中國人集體無意識中重要的原型意象。當鍾馗的意象與唐明皇的夢緊密相聯的時候,對於古代的文化與集體無意識來說,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與影響力,也是鍾馗成為民間信仰乃至流傳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從心理層面上來理解這個夢的話,鍾馗意味著夢者(明皇)心理空間內的幫助者(臣),只是他是以大鬼的形態出現的,象徵著夢者更深層的無意識領域下的幫助者。以吃掉小鬼的方式,與小鬼產生聯結,以治服小鬼。從邏輯上講,大鬼治服小鬼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重要的是,兩者的目的是不同的:大鬼是從屬於夢者的「ego」(自我)視角,與「ego」的聯結是積極的「感恩」之情;而小鬼雖與夢者的「ego」有對話,但卻是以「偷盜者」與「喜變憂」的陰影原型意象出現的,是被夢者「ego」立場所排斥和不容的部分,所產生的是「怒」與「呼」的情緒體驗與行為反應,從而在「ego」的召喚下,鍾馗現身……體現的是其自我喚起的「自我治癒」的潛能,以協調其對「喜事成憂」的恐懼……起到了心理支持的作用,展現出心理補償功能的方式。那麼,對整個民俗中的地位,鍾馗這一原型意象亦呈現出普遍的心理支持意義。
從心理學角度講,唐代畫聖吳道子對唐玄宗的這個夢進行了直接的工作,不僅感同身受起到了「共情」的作用,而且將鍾馗的形象惟妙惟肖地呈現出來,使夢者可以在更為意識的狀態下觀之,難怪唐玄宗感慨道:「是卿與朕同夢耳」。
根據上述記載的故事分析,其中可以看出鍾馗以下幾個人格側面:
1、鍾馗是出現在唐明皇夢中的大鬼,突出的是其「聖鬼」的意象,反映的是無意識層面中的正義之師,聽從人的差遣,與人有著正性的積極情感聯繫;
2、鍾馗的對立面,他所捉的小鬼是叫「虛耗」:虛者,望空虛中,盜人物如戲;耗,即耗人家喜事成憂。可見,從人的立場上,鬼是有好壞之分的,也正是由於這對立性地存在,突出了鍾馗幫助明皇、感恩報德的特點。但同時也可看出鍾馗的「鬼性」,即他替明皇除小鬼,是有原因的,仍然是在「鬼道」中的,所以願意聽明皇的差遣。
3、鍾馗生前的身份是終南山進士,是一介「學子」。那麼從出身上講,「學子」在各階層都有著其特殊地位,是有著向善做人、知書答理的「單純」特點,當然這種「單純」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幾乎等同於「迂腐」、「僵化」、「冥頑不靈」、「缺乏彈性」等消極面向。
4、生前的鐘馗應考武舉失敗,因羞愧而自殺身亡。可見其有著強烈的自尊心,以及由此產生的強烈的「羞恥感」與「捨生取義」的「英雄主義」特點,反映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所特有的人性觀,有著「士可殺而不可辱」的英雄氣節;同時,也映證了上述第3點中所提到的「迂腐」與「冥頑不靈」。
5、因感激皇帝賜袍下葬的因緣,而到夢中替皇帝斬鬼,可見其知恩圖報的人格特點;
6、夢中鍾馗的「啖鬼」行為治好了皇帝現實中的疾病,具有「醫者」或「匡扶正義」的象徵含義;
7、從鍾馗對待小鬼的行為方式上看,又是「刳目」,又是「劈」,又是「啖」,極其殘忍,充滿了殺氣,反映出其「大鬼」的「鬼性」,以及對待對立面有著果決、毫不留情的極端行為方式;突出的是其「勇猛」、「暴戾」的「大鬼」特性。
從其穿戴上來看,並不是十分周整,甚至有些殘缺,以「頂破帽」為主要特色,極盡醜陋之態,反映的是其窮困僚倒之相。
第四種說法是,鍾馗是一位神。
據法國敦煌學家Danielle Eliasberg的研究,在負責驅邪的諸神中,鍾馗的作用位居首席。在敦煌寫本標號為"斯2055"的《除夕鍾馗驅儺文》中,關於鍾馗的的敘述是這樣的:
澳門饒宗頤學藝館《中流自在心》畫冊中的鐘馗形象
正月揚(陽春)秸(佳)節,
萬物咸宜。
春龍欲騰波海,
次端(異瑞)祈敬今時,
大王福如山嶽,
門興壹宅光輝。
今夜新受節(儀),
九天龍奉(鳳)俱飛。
五道將軍親至,
(部)領十萬熊羆,
衣(又)領銅頭鐵額,
魂(渾)身物(總)著豹皮,
(敕)使硃砂染赤,
咸稱我是鍾馗,
捉取浮游浪鬼,
積郡掃出三。
學郎不才之慶(器),取(敢)請宮(恭)奉。
在這段文字中,鍾馗是以「五道將軍」的形象出現的,不僅擁有十萬熊羆,還身著豹皮,以銅頭鐵額的面目,並用硃砂染赤的樣子,出現在除夕之夜的大儺中。
除夕——這個意味著結束與開始的重要的節點上,鍾馗的作用已不同於前面單純的醫者或巫者原型(驅邪治病),其使命已是「捉拿一切浮游浪鬼」的神性特徵,其名場與許可權都相當大,其功能與作用與門神——神荼、鬱壘相似,具有治邪驅鬼、鎮宅護佑的功效。而通常,這種顯著的具有界限、區分特徵的神力都是非常強大的,體現的是一種「父性」的規則意識,以及對領地的保護功能,因此也往往會以兇惡的面目示人。
由於上述內容與古儺儀式中的方相氏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專家學者認為其替代了方相氏,起到驅除病癘的功能,有著醫者的原型。
在敦煌願文中有許多對鍾馗的描述,如「伯3552」:「適從遠來至宮門,正見鬼子一郡郡,……喚中(鍾)夔(馗),蘭(攔)著門。棄頭上,放氣熏。懾肋折,抽卻筋。拔出舌,割卻唇。正南直須千里外,正北遠去亦(不)須論」,這裡具體描寫了鍾馗捉鬼的場面,雖顯血腥與殘忍,卻極富動感。又如「伯4976」兒郎偉中的記載:「應是浮游浪鬼,付與鍾夔(馗)大郎」等。
《除夕鍾馗驅儺文》中「夔」與「馗」同音並通用。在《山海經·大荒經》中,夔,是一種神獸,是雷澤之神,吼叫起來如同雷鳴。黃帝曾經得到它,用它的皮蒙鼓,並用此鼓連擊九下,震懾住蚩尤。因此,對鍾馗的名字來源又多了一條可能的線索來理解:
鍾馗之名早見諸于姓氏。《左傳》記殷遺民八族有終葵氏,當為造鐘鼓者族姓。而殷賢相名「仲虺」,亦為鍾馗之別語。《詩經》言「雄虺九首」。九,鬼古音義皆同源。九首即鬼首,馗字正是九首合文。而漢人注《詩經》,謂雄虺即蜥蜴。
傳說古之神龍,即傳說中雷神,從遠古的環境與生物進化推測,有人認為是鱷魚之神(大蜥蜴)變相。又古人以龍虎為同類,鱷魚老虎古皆稱大蟲,大蟲即雄虺。鱷魚神演變為龍神、雨神、雷神、社稷神,及辟邪、霹靂、鎮鬼之神,春節正月元旦舞龍,民俗以虎為辟邪物,皆源於這一信仰。
如果從漢字原型上理解「鍾馗」的話:鍾,是與時間相關,與節點有關,如有鐘鳴鼎食、鐘鳴漏盡之說;另外,鍾作為樂器,是有靈性的,如鐘山之玉、鍾靈毓秀、鐘鼓之樂、鐘鼎人家等。夔,是一種遠古神獸,其皮可製成鼓,是一種法器,也是一種樂器,與鐘相配合,常常是進行儀式中必備的器物,比如廟中的「暮鼓晨鐘」,以及「鐘鼓樓」等意象。可見,鐘鼓,在中國文化中有著深遠的文化蘊意。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鍾馗嫁妹》的民間故事傳說,也因為這個傳說,鍾馗這個人物就更多了幾分俠義精神,其故事情節是:
鍾馗有個同鄉好友杜平,為人樂善好施,饋贈銀兩助鍾馗赴試。鍾馗因面貌醜陋而被皇帝免去狀元,一怒之下,撞階而死。跟他一同應試的杜平便將其隆重安葬。鍾馗做鬼王以後,為報答杜平生前的恩義,遂親率鬼卒於除夕時返家,將妹妹嫁給了杜平。這就是著名的「鍾馗嫁妹」。
綜上所述,鍾馗這一原型意象,在中國民間傳說中的演變進程從避邪器物起始,逐漸呈現了其更多的人格化特點,並最終與其鬼性和神性相混雜,成為人們心理空間中具支持性仁義之師的意象。
在其所扮演的角色看,無論鍾馗是作為「臣」的「學子」身份,還是以「父兄」的「家長」身份,均是以死後大鬼的形象出現的。雖然相貌極其醜陋,體現的卻是知恩圖報的人格特質,反映的是「正大光明」、「懲惡揚善」的「君子」品性,有著太陽般的「父性」象徵意義,起著」敲打」、」懲戒」的作用,以保護一方百姓安危的象徵性,保護著集體的內在的心性與治癒力量,體現了不一樣的「醫者」原型,也成為中華民俗中較為典型的原型意象之一。
TAG:東方心理分析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