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物(二)老子說「上善若水」

人物(二)老子說「上善若水」

人物(二)老子說「上善若水」

作者:郭寬平

提示:老子,春秋時期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今河南鹿邑人。曾做過周朝管理藏書的史官。他的哲學體系是客觀唯心主義,但又包括某些自然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其經典著作為《道德經》。歷史雖已過去幾千年的時間,但他的哲學思想至今依然璀璨著人們的靈魂。

近期以來,我抽空研讀了老子《道德經》一書 ,受益匪淺。其中的第八章第一段:「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能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讀之,令人敬佩嘆服。

這段話的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應當像水那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和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上善的人居處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待人善於真誠相愛,說話善於遵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處事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掌握時機。正因為上善的人像水那樣與萬物無爭,所以才沒有煩惱庸居。

老子以水為喻,擇其善者、利者而論之,體現了老子的道德觀念,更深刻的反映了老子的處世哲學。因為這「七善」蘊含了立身處世的方方面面,老子把他理解的天人關係、價值觀念、倫理道德、處世謀略、社會管理和國家治理等一系列思想融合到一種理念當中,歸結到「上善若水」這一「水德」上。老子從水的品德出發,闡述聖人的高貴品質和處事原則,最後總結歸納為「夫唯不爭,故無憂。」這句話是老子論述「上善若水」的根本宗旨,他認為,唯有做到不爭名、不爭利、不爭功,才不會有任何過失和過錯,也不會有任何憂患。水的特性近於道的特性,而聖人的特性就是水的特性。聖人與世無爭不主觀妄為,其結果是能獲得別人得不到的東西,這是不爭的好處。要做到不爭,就要順應自然法則。只有效法自然,按客觀規律辦事,才不會有過失與憂患。

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曾說:「地球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作為一名經歷過生活風霜歲月磨難的退休者,理應有比年輕人更為寬廣的心胸與氣度,理應有更厚重的處世態度,理應有更為高尚的「水德」。這時的自己,年輕時的熱血沸騰、張狂自大、指點江山不再,如何面對年輕人的超越,如何接受慢慢老去的無奈,都是一個人必須面臨的自然問題。這時候學會或善用「上善若水」就顯得尤為必要。這時的自己,要特別提醒自己保持一顆寧靜溫潤的心,盡最大力量心存善念、多有善舉,勇於並善於接納和認可他人,並也得到眾人的接納和認可。這時的自己,利用所學知識,免費為街坊鄰里推拿按摩;利用所學知識,免費為所在小區的學生補課;利用所學知識,熱情、義務、堅持帶領一群男女老少做做保健操、打打太極拳;利用所學知識,抽空寫點文字在文學平台上晒晒,不斷充實自己;在生活的人群和社會的實踐當中,去領悟」老牛自知夕陽短,不用揚鞭自奮蹄」的幸福真諦。

當然,老子教誨我們不爭,不是讓我們消極避世 ,聽天由命。他是在教導我們不要去爭權奪利,要團結有愛,和睦相處,從而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老子用「上善若水」講述了一連串人生哲學的行為準則,無疑對我們立身處世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啟示:憑心而論,如今的日子的確比過去要好很多。但人們的浮躁心理、人們的生活定力、人們的信仰追求、人們的價值取向,似乎遠不及過去。那麼,怎麼辦?學學老子的「上善若水」,實乃一劑思想良藥。

生活中我們也領略到:水能以嬌弱之軀將頑石擊穿,讓我們看見了它的執著;水能從萬丈懸崖飛流直瀉,讓我們看見了它的勇氣;水能以百轉千回終究東去,讓我們看見了它的堅定;水潮來汐去從不違天地,讓我們看見了它的誠信;水滋生萬物無有所取,讓我們看見了它的無私;水升騰九霄千姿百態,讓我們看見了它的超越。水對我們如何做人的啟迪是如此豐厚廣博,難怪一代先哲要生髮出「上善若水」的人生讚歎!(未完待續)

2018年1月

【作者簡介】郭寬平,中國一拖公司叉車廠工會幹事,現已退休。喜歡文學。九十年代初期至2002年,先後發表雜文、小說、散文、論文、報告文學等體裁文章達三十多萬字。現有作品散見於各網路平台。

※ ※ ※

編輯:楊來治(洛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筍 的精彩文章:

唐新智 谷氏積善堂賦

TAG:藝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