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潛規則:幹得越多,掙得越少
春蕾是我的大學室友,她最近老在群里吐槽,抱怨說自己的部門主管一天到晚啥事也不幹,就看看行業新聞,看看報表、總結,還時不時拋出幾個idea、問題,讓大家去策劃執行,而她自己卻一天忙到晚,累死累活的,工資卻是部門裡最少的那個!
說到這,大家都紛紛安慰她,然後跟著一起吐槽、抱怨。
而我卻陷入了深思。
靜下來想想,你會發現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在職場中,做得越多的人,反而工資更少?
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的人反而沒有那些看似每天啥事也不做的人掙得多。
這不科學啊?不是說好了多勞多得的嗎?
從小老師就教育我們,勤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要多幹活、多做事,甚至在人生當中的每一個節點,我們都被灌輸「要努力」這樣一種思維,要努力學習、要努力工作、要努力掙錢養家。
但越長大,越發現,那些很努力、很勤奮,每天在朋友圈發雞湯文的人,卻遠遠沒有那些看似一天到晚到處旅遊的人混的好,這是為什麼呢?
這個世界是懶人創造的,而不是勤奮的人創造的。
懶人不想爬樓梯,於是發明了電梯;懶人不想走路,於是發明了汽車、火車和飛機……
做的更少,但是效率更高,職場上也是這個道理。你的價值在於你的專業,而不是一味地賣苦力。
當然如果你的目標只是混口飯吃,那當我沒說。
如果你的目標是一千公里以外的終點,我們不應該想著如何提高自己跑步的速度,而是想著如何造一輛車,讓自己根本不用跑,反而更快地達到終點。
就像聰明的人,賺錢都不會太辛苦,太辛苦的人,一般都賺不到錢。
如果我們在一開始就想著用努力來解決問題,那麼等到後面競爭更加激烈了,我們所有的努力都已經用完了,你該怎麼辦?
思維的方式決定了一個人的高度,也決定了在職場上的高度和發展。
2018年了,升職加薪,重要的是思維和格局!
TAG:輩出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