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十年、後十年,累並快樂著
順手轉發到您的朋友圈,朋友們會很感激您哦!
【大叔說事】前十年、後十年,累並快樂著
一直想寫篇文章,把辛苦工作中的快樂表達出來與朋友們分享。因為很多人都覺得工作著是累的。
1987年我正式參加工作,一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地從一名企業的普通工人變成了機關幹部,雖然也是忙碌中度過,但並沒有感覺到太多的工作樂趣,也許是不夠成熟吧,所以略過不談。
從1998年開始做「老抽」,至今已經整整20個年頭了,這20年我的職務變動了幾次。很多人都說我是「工作狂」,我自己感覺也是。
前十年(1998-2008年)一直被縣裡抽調上來參與、從事一些重大活動的策劃和組織工作。從工作中我會找到一種充實感、成就感、幸福感。其實,「工作狂」與「購物狂」相比,雖然有相似之處,但購物是主動的,沒人拿刀逼著;工作卻有主動和被動之分。比方說,如果總在收拾別人的爛攤子,幫別人擦屁股,或者每天不停地重複同樣的工作,或者純粹是工作量過多的問題,就會容易陷入疲憊,喪失激情,那樣就「狂」不起來,只能稱作「過度工作」。反之,在創造性的工作中感受著快樂,而且偶爾忙裡偷閒,工作不但不會摧垮身心,反而會成為快樂生活的滋補品。
朋友們對我說得比較多的一句話就是,要注意身體,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他們告誡我「工作狂」是一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為工作起來吃飯沒準點,睡覺沒規律。感謝之餘,我想順便告訴朋友們一項心理學專家提出來的不同見解:「對工作不滿的情緒甚至比沒有規律的起居作息更有損健康,而對工作的滿足感則對健康有利。」所以朋友們不必要擔心。
一批又一批與我一起被抽調上來的同事都是各單位的骨幹和「精英」,全縣幾十萬人口中就抽那麼些個,算是「萬里挑一」了。和這一群充滿活力的年輕人在一起,我必須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工作氛圍。每次抽調,我們一個大辦公室一般分都為幾個組,我一向主要是負責專門謀劃各階段、各環節工作的組。與一般的單位上班最大的區別在於,一般單位上班是嚴禁QQ聊天的,但我規定我們上班都必須上Q ,我會建一個組內QQ群,一方面是互相之間隨時可以傳資料,另一方面是互相之間隨時可以在群里討論交流,這樣效率高還不會影響到其他組的人。我們很多重大的謀劃都在Q上凝結著集體的智慧。有領導評價說,柳江縣每一次活動都有新創意,求新創新的探索很有成效。也許這評價是虛應客套,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我和同事們為謀劃活動傾注了極大心血,而這一切必然反映在活動結束後柳江發展的點滴新變化上。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穫,不亦樂乎?
不知後來領導如何知道了我們的「秘密武器」,出乎意料,領導對我們的工作方法大加表揚。當然老埋頭工作也會累人,我們偶爾會在Q群里調侃一下,默默工作中我們組的人會因為某一個同事在Q群內的一句調侃的話而突然打出笑,其他組的人就莫名其妙地看我們,然後傻傻地跟著我們笑,這樣我們會笑得更翻。所以我們組會有那麼融洽的氛圍,那麼強的凝聚力,大家就更加覺得一起共事是很開心的事情,工作起來「累」就不是唯一感覺了。整個過程中,友情包圍著大家,同事們親如兄弟姐妹,那種溫馨的氣氛如暖陽,讓我倍覺溫暖、幸福,使我暫時忘卻都市的喧囂和工作的壓力。這份快樂將是我一生的精神財富。
後十年(2009年至今),除了2009年還處在過渡階段,直到當年下半年我就完全脫離了抽調生涯,全身心地在單位里做自己的本職工作。但是凡事必「謀劃」已經成了我的一個習慣。
謀劃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是開動腦子的事。記得小時候,老師經常說要多動腦子,有時候為了做一道數學題絞盡腦汁,冥思苦想,急得頭髮暈人發瘋也沒有結果,所以至今還很拒絕數學,寫材料的時候涉及到有數據的內容我還是會暈,趕快把這些內容安排給其他人去做。寫作文的時候就不一樣了,小時候經歷的故事很多,隨手拈來就是一篇文章,我寫的每一篇作文都被老師當「範文」在課堂上念。參加工作後,曾好多年沒有動腦筋那種感覺,做事並不用費太大的勁想問題,考慮這、思索那,更多的時候自己完全變成了一個木偶,被人家牽著線,讓你做什麼就做什麼,活得暈暈乎乎的。全靠十年的抽調經歷,這十年里工作任務把自己逼到某個高度,慢慢習慣於不停地轉動腦子,想一個又一個創意。
在後十年的工作謀劃中,偶爾也會有點黔驢技窮的感覺,甚至有時候覺得莫說「黔驢」,就算是「本地驢」也技窮了。於是我想到小時候寫作文是有生活的啊,才能成為「範文」,所以做謀劃沒有「生活」也不行的。我就帶著同事們去調研,這樣做起來就順手多了。我把「創意生活每一天」作為我的座右銘,因為創新無止境,努力無止境。
當然要做好工作,忙是一定的。有個很要好的朋友勸我不要花那麼多的心機放在工作上,勸我挑個除了工作以外最愛做的事,比方說多花點時間和朋友相處,培養自己的某個業餘愛好,他說這樣可以過得很快樂。
為了說服我,這位朋友給我說了一個很繞的故事:一個漁夫在海邊躺著曬太陽,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出海捕魚。漁夫反問為什麼要出海捕魚,這人說可以賣魚賺錢;漁夫追問賺錢來幹什麼,這人說可以買更大的漁網更好的漁船;漁夫問買更大的漁網更好的漁船來幹什麼,這人說可以捕更多的魚賣更多的錢;漁夫問要更多的錢幹什麼,這人說那樣就可以不幹活了;漁夫問不幹活了幹什麼,這人說就可以經常在海邊曬太陽了。最後漁夫最經典的一句話就出來了:我現在不是經常在曬太陽嗎?
我的這位朋友說,那個人的態度代表了「工作狂」的價值觀,漁夫則是現代社會中既會工作、又會享受生活者的最佳代言人。
感謝朋友的點撥。其實這個故事我很早就知道了。大多數的人正因為要滿足自己「可以經常在海邊曬太陽」這點享樂的心,才逼迫自己不放棄工作,他們的工作是被動的。在這個崇尚享受、追求快樂的浮躁時代里,勸說人們去做「工作狂」,似乎已經變得不合時宜了,稱讚別人「你很懂得享受」確實要比說「你工作很拚命」更能讓對方聽了舒心。各種媒體也不斷地提醒人們「太累了,該歇歇了」,將人們的注意力引向安逸、享受的主題。這種不負責任的輿論導向,塑造出了一大批缺乏敬業精神的「懶散一族」。在這種導向下,我也一直在問自己,工作究竟是為了什麼?主要應該是為了享受快樂的生活吧?工作供給了我們經濟基礎,雖然這經濟基礎還很薄弱,但還是讓我們敢逛逛商場,敢去享受一下多姿多彩的世界,所以多數人是利用工作之後的經濟收穫去換取生活的樂趣。而有的人卻是在工作的過程中享受與眾不同的樂趣,就像兩個人爬山,一個人總是期望到山頂去「一覽眾山小」,另一個人卻始終留意欣賞路邊的風景。你說誰更辛苦、誰更快樂呢?
我就是那個始終留意欣賞路邊風景的爬山者,因為工作極富挑戰性和創造性,我在工作當中得到收穫,發現快樂。
誒呀媽呀,扯遠了。
常看大叔寫的東西,保證您的人生越來越順!
點贊是對大叔的鼓勵,轉發是為您自己積德!
TAG:腳印大叔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