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妝品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高端市場被外資壟斷
我國化妝品行業的發展與產品主要原料息息相關,行業每一個階段的變革,都伴隨著新原料在化妝品行業的應用。總體來看,我國化妝品行業的發展歷程可以分為五個階段:原始時代、礦物油時代、天然成分時代、零負擔時代、基因時代。
根據中國香化協會統計數據,我國化妝品行業共有生產企業3300餘家,2010年銷售額1530億元,與2005年相比年平均增長為10%左右,產品大約有25000多種,新產品層出不窮,從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年檢結果,平均合格率高達95%以上。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化妝品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限額以上企業化妝品零售總額為2049億,同比增長率為12.29%。根據以上同比增長情況,保守估算2015年化妝品零售市場同比增長率在12%,化妝品零售總額在2500億以上。
2009-2015年中國化妝品零售總額及增長(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中國香化協會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限額以上化妝品企業零售總額
根據統計局數據,2009年以來,我國限額以上化妝品企業零售總額呈增長趨勢,增長速度均在10%以上,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5年,限額以上企業化妝品零售額達到2049億元,同比增長12.29%,增速與上年齊平。
2009-2015年中國限額以上化妝品企業零售總額及增長(單位:億元,%)
註:限額以上企業指指年銷售額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企業;年銷售額500萬元及以上零售企業。
資料來源:統計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規模以上化妝品企業銷售規模
從下表中可以看出,對近五年來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2010-2015年中國化妝品行業銷售收入呈現逐年增長趨勢,2013年行業銷售收入為1032.98億元,同比增長22.53%,增速達到近五年最大值;2015年行業銷售收入為1384.89億元,同比增長22.09%。
2010-2015年化妝品行業銷售收入及增長率變化趨勢圖(單位:億元,%)
註:以上數據來自於統計局,規模以上企業指年銷售收入在2000萬元以上的生產企業。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國化妝品行業發展主要特點
◆ 市場銷售額快速增長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化妝品市場銷售額平均以較高的速度增長,最高的年份達41%,增長速度遠遠高於國民經濟的平均增長速度,且具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2003-2014年行業銷售收入複合增長率達到15%左右。
◆ 高端產品市場被外資壟斷
隨著境外公司不斷湧入,中國化妝品市場主要高端產品逐步被外資壟斷,歐萊雅、拜爾斯道夫等一線化妝、護膚品牌,坐擁著中高端產品,蘭蔻、嬌蘭、雅詩蘭黛、歐萊雅、寶潔等國際大牌,以及歐珀萊、大寶、隆力奇、拉芳、丁家宜等國內公司採取收購品牌、市場細分、網路銷售、概念營銷、錯位營銷等擴大和佔領市場,各種新概念層出不窮,化妝品經營競爭更趨激烈。
◆ 零售渠道日益多元化
從2009年開始,中國化妝品市場進入了真正的「新渠道發力年」,各種形式的專賣店與專營店就是這場「角力戰」中的主角。以資生堂為代表的國際品牌與自然堂、美素、一朵等本土品牌大舉進入專營店,精品專營店與連鎖專營店成為新的渠道亮點。
除百貨店、超市和專營店業態外,化妝品銷售的新型業態也方興未艾。目前廠家直銷、網上購物、電視購物、郵購、自動售貨亭、葯妝店等多種形式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發展,業內知名企業都不同程度地關注和參與這些新型渠道。
越來越多的國際品牌選擇了多種渠道的共同開發。例如資生堂就不僅擁有商場專櫃,還有部分產品在超市開架銷售,更在專營店渠道擁有自己的專賣店;而CLARINS(嬌韻詩)則在開設商場專櫃的同時,還擁有專署的美容機構;DHC更開通網路和電話兩個虛擬銷售渠道。國際化大品牌紛紛涉獵多領域的銷售渠道,充分證明渠道組合的銷售方式更有利於產品的銷售及品牌的建立,而消費者在選購化妝品時也將擁有更多選擇,購買體驗將更趨完善。
銷售渠道的多元化是品牌多元化的必然要求,沒有層次化和高效率的銷售模式,針對不同市場的品牌就很難真正轉化為市場的消費力。從資本到品牌,從品牌到公關營銷的競爭最終都要落實到市場和銷售的競爭中去,銷售渠道的規模和效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品牌營銷的模式和競爭的結果,因為公關傳播和品牌營銷的成本效益最終還是要通過銷售渠道才能得以實現。
TAG:化妝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