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醫生披露:經常吃這四種食物,難怪痛風一直好不了!

醫生披露:經常吃這四種食物,難怪痛風一直好不了!

眾所周知,痛風是由於體內嘌呤代謝紊亂,從而導致人體血液中尿酸增多的一種代謝性疾病。所以,痛風患者日常生活中就要減少高嘌呤食物的攝入,可以多喝一些湯水。其實適合痛風病人喝的湯也有很多種,比如說蔬菜湯,雞蛋湯這兩種湯對於痛風病人治好痛風是很有幫助的。

醫生披露:經常吃這四種食物,難怪痛風一直好不了!

第一種:肉湯

在日常生活中,痛風病人一定不要喝魚湯豬肉湯或者是豬筒骨湯,這些湯裡面含有很高的嘌呤會導致人體尿酸的增高,還在一定程度上會引起痛風病人病發次數的增多,人們都知道引起痛風發作最主要的罪魁禍首就是因為食用了高嘌呤食物,嘌呤並不是一種不常見的東西,嘌呤在很多的食物中都可以找到,特別是動物內臟,比如說,豬肝,豬腎,雞腎,裡面都還有很高的嘌呤。

如果想吃這些食物的話,就要去湯取肉。

第二種:菠菜要少吃

因為菠菜等植物富含十分豐富的草酸,容易導致人體內高草酸尿成倍增長,從而使得尿酸急增,更大程度的加重腎臟負擔。

所以,在吃菠菜的時候,一定要用水焯一下再吃,這樣草酸就會被過濾出去。

第三種:殼類食物和肉類食物

再比如說殼類食物(螃蟹,魚蝦,扇貝,鮑魚),肉類食物(雞肉,羊肉,鴨肉,豬肉),魚類裡面含有較多的嘌呤成分,所以說嚴重的痛風患者一定不能喝魚湯,或者是吃魚肉,而嘌呤本身就是水溶性的,如果用含嘌呤比較高的食物來熬湯的話,在熬湯之後就會溶解到湯裡面,因此雞湯,肉湯,魚湯都不可以吃。

第四種:白酒

俗稱燒酒,是一種辛烈刺激性飲料,正如明·李時珍所說:「燒酒,純陽毒物,與火同性。」說明其火熱之性,獨冠群物,有苦溫燥烈,蘊濕生熱之弊。尤其是在急性痛風發作之際,切勿飲酒。若飲之,勢必火上澆油,加劇疼痛。即使是慢性緩解期,也當禁忌,否則會引起病情複發。

所以,以上這4種食物,能不吃就盡量不吃!

引起痛風發作的6種原因:

1、與肥胖有關:飲食條件優越者易患此病。有資料統計痛風患者的平均體重超過標準體重17.8%,並且人體表面積越大,血清尿酸水平越高。肥胖者減輕體重後,血尿酸水平可以下降。

2、與高血脂症有關:大約75%-84%的痛風患者有高甘油三酯血症,少數有高膽固醇血症。

3、與糖尿病有關:糖尿病患者中約有0.1%-0.9%伴有痛風,伴高尿酸血症者則佔2%-50%。

4、與高血壓有關:痛風在高血壓患者中的發病率為12%-20%,大約25%-50%的痛風患者伴有高血壓。未經治療的高血壓患者中,血尿酸增高者約佔58%。

5、與動脈硬化有關: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壓和糖尿病本身就與動脈硬化的發生有密切關係。

6、與飲酒有關:長期大量飲酒對痛風患者不利有三,1)可導致血尿酸增高和血乳酸增高。2)可刺激嘌呤增加。3)飲酒時常進食高嘌呤食物,酒能加快嘌呤的代謝,導致體內血尿酸水平增高而誘發痛風性關節炎的急性發作。

如果痛風患者攝入過多的嘌呤成分就會引起痛風發作,導致自己的病情變得更加嚴重,所以說,痛風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以免引發不良後果。

一、增加維生素B1和維生素C的供給

維生素B1和維生素C能促使組織內淤積的尿酸鹽類溶解,所以痛風患者的飲食可多攝入蔬菜、麥麩等食物。

二、多喝水,促進尿酸排泄

其中,尿酸的一大代謝途徑就是尿液,而多喝水,可以增加尿流量,稀釋血液,從而減少痛風發作!

其中蒲公英根就是很好的利尿劑!蒲公英根也叫婆婆丁根,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去火效果之外,還有很明顯的利尿作用,有「尿床草」之稱,可以有效促進尿酸排出,還可以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緩解藥物對肝臟的損害。

三、減少內源性尿酸的合成

嘌呤存在於所有含有細胞核的生物體中,也就是說幾乎所有食物都含有嘌呤,但又不能阻止我們身體攝入食物,所以,就要想辦法降低體內嘌呤,增加代謝。其中玉蘭根就有很好的降低尿酸和改善腹型肥胖的功能。

玉蘭根是一種「葯食兩用」植物,具有綜合調節身體代謝的功能,研究發現,玉蘭提取物還可明顯改善由高嘌呤飲食引發的高尿酸血症及腹型肥胖,通過降低脂肪酸合成酶和黃嘌呤氧化酶活性,從而發揮綜合調節尿酸和腹部脂肪堆積的作用。

二者也是可以搭配著喝的,將蒲公英根和玉蘭根以1:1配比,製成蒲公英玉蘭根茶,每天代飲即可。

四、保持適宜的溫度

溫度過低會導致血液流通變慢,從而導致血液里尿酸出現結晶;而如果大熱天兒溫度過高,人體就會因為流汗過多而導致缺水,從而導致血液變得粘稠,血液中的尿酸濃度自然會升高,從而導致痛風的發作。

所以說,要想保證體內的尿酸值的穩定,溫度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痛風 的精彩文章:

TAG:痛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