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傳統文化之儒家

中國傳統文化之儒家

今天說說中國傳統文化結構"三教N家之——儒家"。

接上次話題,幾大古文明都湮滅了,只有中華文明一脈不斷碩果僅存,這肯定有很多原因,但是從文化結構來看,我覺得是否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注對象與領域逐漸從夏朝及其以前的"萬物有靈"到商代的"鬼神崇拜"再到西周"敬天命,重社稷"有關,最後華夏文明引入佛家思想,關注現實,關注社會,關注人,包容務實。以儒、道、釋三家為主,以「三教N家並存」的結構定型有關?

中國傳統文化的框架雛形始於春秋到戰國時期,那時周王室日漸衰微,各諸侯大國爭霸,大夫兼并,新興封建地主階級的政治經濟文化勢力日益強大。各諸候國為了掠奪土地、人口和財物,無休止地發動戰爭(春秋時期的戰爭就像是兄弟之間打架,認錯服輸是戰爭的底線,不會取對方諸侯貴族的生命,不會毀對方的宗廟,甚至不會要求對方割地賠款;戰國時期的戰爭就不再是一家人內的兄弟間打架,而是與隔壁鄰居間的爭鬥,不僅要奪取對方的土地財物,還要取對方性命,毀對方宗廟,滅對方封國。以故卧薪嘗膽的越王勾踐滅西施的老公夫差的吳國為春秋轉入戰國的標誌)。下兩圖分別為吳王夫差矛和越王勾踐劍(華傑攝於湖北省博物館)。

春秋末期到戰國,以周天子為大宗的奴隸制宗法制度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亂世中的人民「飢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墨子-非樂土》,甚至「易子而食,拆骨而爨」《左傳-宣公十五年》。社會上出現 「循法守正者見侮於世,奢溢僭差( jiàn chà虛偽 荒謬)者謂之顯榮」(《史記-人書-禮》)的現象,整個社會「無恥者富,多信者顯」。人們的精神和思想處於迷亂狀態。今天的話說就是「守法朝朝憂悶,強梁夜夜歡歌。修橋補路瞎眼,殺人放火福多!」善惡亂報,是非顛倒。人病出醫者,國病出哲人:面對同一個社會問題,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解決問題的意見和辦法!而且都堅信只有自己的是對的!於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相同觀點的人逐漸聚集成一個個流派。其中主要的有儒家和道家以及墨家和法家等等。我今天先說說中國本土文化的親生長子:儒家。

儒家的組成人員被稱為儒者,儒家推崇堯、舜、禹、湯,崇拜夙夜在公,一飯三吐哺的周公旦(不認識旦的各人上百度查),並以自學成才的孔子為集大成的開山立門者。

儒者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靠教授典籍和在婚喪祭祀典禮中任「相禮」為生(就是以光榮的人民教師和經常閃亮登場的節目主持人為職業)。儒家提出解決社會亂象應該以「仁禮」為主要藥方,儒家以「仁者愛人」「修道保民」 為思想內核。認為人與人之間應該「忠恕」(《論語-雍也》),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待人接物原則最好是「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雍也》)。主張恢復西周的禮制,認為「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意思就是說要以德化人,讓人們不以躲過刑法而得意,要以不違法為光榮。儒家提出整個社會應正名復禮,實現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每個人都演好自己的角色設計 。有抱負的君子要求就高些,要「內聖外王,克己復禮」關鍵時候要「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

為了更多的人同意和接受自己流派的觀點和思想,孔子興辦私學,提倡「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教學過程中講究「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要求儒家門徒要 「學而優則仕,不仕無義」,可不是所有的讀書人你想當官就都能當官呀,怎麼辦呢?儒家給出的心理諮詢意見是「盡人事,聽天命」,就是明白自己的使命,但問耕耘,莫強求收穫,因為「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只管努力做事,不糾結於是否能當大官;否則就墮於小人境界,整天期期艾艾,怨天尤人。 這種思想薪火延續,為中華文明留下了四書五經:《大學》(《禮記》中一篇)、《中庸》(《禮記》中一篇)、《論語》、《孟子》和《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左傳》等,從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程頤、程顥、朱熹、陸守仁、王陽明。再到龔自珍、魏源、梁啟超、章太炎,先賢大儒綿延不斷。在中國文化史上,儒家因其特有的剛健有為、公忠為國、以義制利、仁愛寬容精神和捨身成仁氣節觀念而成為中國歷史和社會「泱泱正宗,華麗莊嚴」的外衣。

儒家出了很多彪炳史冊的牛人,說了很多感天動地的名言,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宋代的張橫渠說的四句,作為一個儒者,來世間一遭,可不是來吃白飯的,要致力於:

估計有點懵?其實就是一句話「我們好不容易變一次人,要敬天,敬地,敬民,敬命。要幹些能光宗耀祖的事,要幹些能封妻蔭子的事,要當一個好公民!」

為啥儒家這樣的思想觀點能幫助中國傳統文化生生不息?下次說了道家和佛家再揭鍋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新生兒該注意什麼?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