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供過於求的大古裝劇面臨生死劫

2018,供過於求的大古裝劇面臨生死劫

GIF

號脈影像經絡,洞察文娛風潮

近日,網上傳言周渝民、迪麗熱巴主演的古裝劇《烈火如歌》將在2月初登陸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而在百度百科「金鷹獨播劇場」詞條下,《我的青春遇見你》接檔劇卻是楊冪、黃子韜主演的都市劇《談判官》。

事實上,《烈火如歌》之前並未出現在任意一家衛視公開的招商劇目中,此次「空降」著實令人費解。但這種衛視接檔劇目猜謎押寶的遊戲也特別符合今年的趨勢。

《巴清傳》「飛」走以後,《凰權·弈天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要麼剛殺青、要麼還在拍攝中。唯一一部黃金檔古裝劇目《封神》也因為導演是韓國人處於待定狀態。湖南台如果想在春節期間黃金檔播出一部古裝劇,還真需要臨時「空降」。

但牽一髮而動全身,播出一部古裝劇就會消耗古裝配額,導致後面劇目排期受到影響。在當下的影視劇市場,像《烈火如歌》這樣沒有進入衛視招商目錄的古裝劇還有很多,但即便有幸被衛視相中,具體檔期也變得難以捉摸。

1、古裝劇成為中國商業劇最大的競技場

作為中國最大的古裝劇外景地,橫店影視城這幾年可能遇到了它的黃金時代。在中國,古裝劇的播出有嚴格的限制,但這似乎也沒能對影視行業進行有效的調控。

由於現實題材表達空間受限,古裝劇成為了國產商業劇升級換代的「試驗場」,所謂的「天價片酬」「劇王」「流量王」也多集中於此類。雖然每年播出的古裝劇數量不多,但它佔據了很多的社會資源和公共空間,這會讓人產生錯覺:古裝劇無處不在。

在資本的攪動下,古裝劇已經成為中國商業劇最大的競技場。一方面,像《大秦帝國之崛起》、《天下糧田》這樣的歷史正劇已經退出了衛視江湖;另一方面,古裝劇的投資規模也在競相攀比中不斷升高,不斷開創新紀錄。

如今,歷史劇已經被古裝劇的概念置換,大部分古裝劇和歷史沒有多大關係。由於真實的歷史空間可能還會遇到更為嚴苛的審查,架空歷史也成為了一種普遍的故事設定。

事實上,架空也不是原罪,關鍵看有沒有生動而豐富的戲劇表達,《紅樓夢》不也是架空的嗎?《軍師聯盟》是去年唯一一部在省級衛視播出的歷史劇,它的成本也已經高達4億。截至目前為止,2018年尚未發現有播出跡象的歷史劇。

古裝劇的盛行和網路IP的助推有直接關係,這類小說通常以古代為背景,講述男女情愛。資本介入堆高了古裝劇的投資門檻,隨著行業發展,那些傳統類型劇目的市場價值降低,不少公司也跟風加入了古裝劇生產大軍。中小成本的古裝劇早就被掃地出門,根據現在的行情,假如沒有兩三億,基本很難組一個古裝劇盤子。

大投資吸引了大明星,大明星確保劇集銷售。為了能夠實現成本回收,當下的古裝劇都有拉長集數的傾向。集數的增長不僅使得劇的內容出現「注水」,關鍵是對排播也產生了巨大影響。一方面是造成後期和審查、修改工作量加大,很難準時開播,另一方面也擠佔了有限的古裝配額。

2、盲目跟風導致「古裝劇陷阱」

以往像《羋月傳》、《武媚娘傳奇》這樣的大古裝劇,每一年甚至隔幾年出一部,資源稀缺性比較明顯。而在當下,幾乎市面上所有的古裝劇都巴不得把自己包裝成「頭部內容」,競爭的壓力就變得非常之大。

根據相關規定:衛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年度播出古裝劇總集數,不得超過當年該衛視黃金時段所有播齣劇目總集數的15%,原則上兩部古裝劇不能接檔播出。按照15%的配額,單家衛視黃金檔年消化量約110集,這意味著70集起步的大古裝劇,一家衛視一年只能吃掉一部半。

《如懿傳》和《巴清傳》這兩部同等體量的大古裝劇被擠在同樣的平台待播,這在往年是不大會發生的事情。兩部劇因為後期、審查等原因錯過了今年的跨年檔,這意味著東方、江蘇兩家衛視無法在2018年消化這兩部劇,《如懿傳》和《巴清傳》終將會有一部只能選擇2018-2019跨年播出。

在行業瞬息萬變的今天,誰先播誰後播影響非常大。後播者將面臨新一波渴望後來居上的挑戰者。這種競爭不僅出現在《如懿傳》和《巴清傳》之間,也會發生在湖南衛視《凰權·弈天下》和《知否?知否?應是紅肥綠瘦》之間。

浙江衛視待播劇中有《扶搖》,《獨孤皇后》,假如它不選擇和北京衛視拼播的話,只能是藉助視頻網站來消化成本。經常和五大衛視劇目互動的安徽衛視也有了《大潑猴》,《莽荒記》兩部古裝劇。

去年,很多錯失衛視播出機會的古裝劇選擇了在網路首播,這使得視頻網站前幾年積壓古裝劇的情況得到了很大程度改觀。除了《將軍在上》,《九州·海上牧雲記》之外,還有《天淚傳奇之鳳凰無雙》,《獨孤天下》。這些劇和視頻網站自製的相對靈巧的網劇有明顯區別,播出效果也打了折扣。經過一段時間的播出反饋,視頻網站可能不會再勇當「接盤俠」。

除了湖南衛視之外,其他衛視的周播劇場比較靈活機動。更重要的是,它們經常和視頻網站捆綁購劇,讓其來分攤大頭,這樣播出的主動權也不在衛視手裡。這使得除了在特殊時段,比如暑期,周播劇場收視都比較平庸。

北京衛視把《琅琊榜之風起長林》從周播劇場調到黃金檔之後,收視並沒有發生多大改觀,幾乎和東方衛視非黃檔持平。而《九州·海上牧雲記》藉助網路播出的好口碑重新回到了湖南衛視白天劇場之後不久,也因為收視表現不佳被腰斬,換上了舊劇《陸貞傳奇》。事實表明,省級衛視黃金檔的110集配額依然是大古裝劇優先選擇的首發陣地。

中國的古裝劇生產格局,是幾個一級梯隊在前面搞軍備競賽,不斷有人從四周擠進這場豪門盛宴,而後面則是一群被席捲進來的散兵游勇互相廝殺。各個環節的生產成本在哄搶下都在提升,遊戲賭注在不斷加大。但到了最後,一切都被卡在了播出關口。

中國電影市場在經歷了2015年增長率高達48.69%的成績之後,在2016年增長率跌落為慘淡的3.73%。作為半市場化的電視劇產業,又有多少泡沫呢?幾年後,這清一色數億投資的大古裝又有多少會淪為無人問津的積壓劇呢?

【文/楊文山】

The End

出品 | 北京獨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監 制 | 李星文

主 編|楊文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藝獨舌 的精彩文章:

就這樣,和諸葛亮惺惺相惜的司馬懿最終變成了曹操

TAG:影藝獨舌 |